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娱乐中国靠的就是百花齐放——从小沈阳与周立波争芳斗妍说开去

[复制链接] 0
回复
6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6-23 15: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个大题目,但却又是我心中不吐不快的话题。共和国即将迎来自己的60华诞了,而作为它的子民,能够开开心心地笑上一笑,在我的记忆中,却曾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在我们新中国的历史上,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奉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斗私批修”的专政理念,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怎么可能有百姓精神生活上真正的开心和快乐呢?是这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将我们的国家导入了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宗旨的健康发展模式,国人们真正体验到了丰衣足食、民富国强的含义。于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目标的追求中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快乐指数的提升了。

适应这样的一种需求升级,东北的笑星们曾经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以赵本山、小沈阳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艺术,终于走出了东北的地域限制,风靡了全国。这的确是国人们的一个幸事啊。然而在庆幸之余,心中的确也总是有些疑问,老乡小沈阳们凭借出色的模仿能力,靠着性别、着装、腔调的另类与跑偏,用那些极度没有文化的噱头,的确博得了国人们的开怀,但这样的通过丑化自己来取悦观众的搞笑方式,总不会成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惟一的娱乐方式吧?的确,本山大叔和他的弟子们在这些年的艺术探索之路上,没少受到有关“媚俗、低级、没文化”的指责和批评。尽管我也认为,娱乐就是硬道理,观众接受了并且笑不拢口,这就是对这种娱乐形式的最有力的肯定与褒奖。我不敢标榜自己有多高的文化品味,但内心中总觉得我的老乡们所展示的艺术水准不是很高。他们的表演或许也可以称为艺术,也的确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毕竟所迎合的仅仅是人们娱乐需求中相对较低层面的内容,它的娱乐价值就是逗你一乐,乐了之后自己也觉得其实挺乏味的,想想也许会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也不过是个俗人。但坦率地说,我的内心对这样的娱乐品味的确是有些不甘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难道本山和他的弟子们在国内的“娱乐霸权”真的就无人能敌吗?

当我领略了周立波和他创立的“海派清口”的艺术魅力之后,我的内心顿时完全释然了。上海作为中华文化的桥头堡和制高点,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确没有让国人失望,在这片沃土中孕育而生的“海派清口”的确让我眼前一亮。周立波以其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其对中国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视角,以回溯和思考的方式,以时事政治、社会人文、历史掌故所提供的丰富素材为对象,嬉笑怒骂、说学逗唱、纵横评点、妙趣横生。是啊,中国人在完成了物质生活基础的构建之后,更需要在精神方面更加快乐地活着。周立波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当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内容,全部整合到搞笑的表演之中。谈政治幽默诙谐,道经济嬉笑轻松,论社会挠到了痒处。一台表演,做到了让官员、商人和市民者皆大欢喜,快乐共享。人们在发自本源的会心之后,略微思考之余总有一点心中的收获和满足,这种演出效果,的确是当今中国非周立波所莫属啊。fficeffice" />

更可贵的是,周立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笑星。首先他的背后是一个现代文化团队,连京剧名角关栋天都给他做策划和暖场;更重要的是,周立波本人是一个具有批评家素质的演员,政治社会和世相百态了然于心,调侃玩笑的背后是他对诸多政经时事、社会百态的深刻思考与恰当解读。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含义丰富的语言,就可以和观众完成心领神会的沟通和默契,他的讽刺辛辣而幽默,但却又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那些忍俊不止的开怀大笑,以及那些瞬间静默尔后掌声雷动的顿悟,都在告诉我们:挖空心思的煽情和娇柔做作的表演是多么的苍白和乏味!谁能丝丝入扣轻轻拨动观众心弦,才是真本事,才是真正富有价值的剧场效果啊。周立波就是这样一个在大上海经济发达的背景下蹦出来的一个搞笑怪才。看似一种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根植与海派文化的那片广袤沃土,本人又拥有极为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具备了开放的视野及极强的学习能力。因此他可以独自完成每次演出内容的创作,而每次演出的内容事先也并没有完整的台本,整个演出的过程在他即兴发挥与思考下进行,因此自然也是作品内容完善丰富的过程。

必须承认,如果简单地拿赵本山、小沈阳、郭德刚等人来与周立波相比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的是不同层面的观众娱乐需求。尽管看过他们表演的观众很容易得出一些直观的印象:他们之间完全不可比,小沈阳们的剧场效果更多是迎合观众初级和原始的娱乐需求,他们通过并不高雅的真实流露再现社会底层的某种原生态,烘托出一个其乐融融、很是开心的喜剧效果。这样的表演当然也是百姓欢迎的,是符合观众某些特定的娱乐需求的,但在偌大的中国土地上,如果全国人民仅仅以此为乐,那就未免过于悲哀了。从这一点上说,周立波及他的“海派清口”的出现,为满足国人不同层次的娱乐需求,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尽管周立波的艺术具有更鲜明的上海地域特点,大量的上海方言使得外地人需要借助字幕来间接欣赏,尽管我知道这样的间接无疑大大弱化了其表演的艺术成色和喜剧效果。但我还是觉得,尽管如此,周立波的艺术在上海之外、甚至中国之外的广阔天地里也是有着广阔市场空间的。

如今,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通过全国连锁的经营模式正在让东北二人转红遍全国,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却除其本人外,其他人则的确难以完成。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国人也能够分享他带来的快乐和思考、提升一下自己的娱乐品味呢?我想到了单田芳的评书艺术是通过广播走进千家万户的,如果上海广电(如今周立波是该单位的签约演员)能专门为其开设一个“上海清口”频道,作为收费频道在全国推广,相信一定会大有前途的。而且可以预期,此举将为各种民间艺术争芳斗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