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xiaowen - 

[管理综合] [原创]谈培养下属

[复制链接] 60
回复
143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发表于 2009-6-8 17:36:0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企业规模化大生产、科学标准模板化相反、相对应的,就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与远见卓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两者是辩证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体。正如易经所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著作和大多数公司都认为,决定公司现在利润源的那些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因此他们建议把公司最出色的人才安排在这些部门里,但这并非最好的做法。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从竞争的层次来看,现有(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只是竞争的最后一个层次。到了这个阶段,竞争规则已经明确,竞争格局也大势已定,谁胜谁负,谁多谁少都只在毫厘之间。因此,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人才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不是很大,工作的挑战性已然大大减弱,并不需要最出色的人才就足以胜任。其二,在今天这个剧变的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大量产品转瞬即逝,公司今天的利润源可能很快就会枯竭。而同时,产业的交汇融合与转型正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行业从本质上难以确切界定。这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不仅要在现有产业范围内竞争,而且还要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制定未来产业规则方面竞争。无论今天公司控制着什么市场,它都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巨变。保卫今天的领先地位,代替不了创建明天的领先地位。公司不仅要立足现有业务,同时还要考虑明天何以为继。未来不是哪一天突然出现的,未来始于今天,如果公司今天不能保证最出色的人才始终能配置到最有前途的新兴发展领域,不能保证他们总是忙于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去捕捉最具潜力的商机,不能保证他们正在开创公司未来的利润源,那么,未来就不是决定公司是否可以争金夺银的问题了,而是公司是否有资格参赛的问题了。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远见;企业越发展,越要有远见。远见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来讲的,是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企业发展得越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所以要预见各种不确定的产生及作用。但不确定性发展,又受到竞争规律、管理规律、投资规律、研发规律……一定规律的支配。毛主席曾在1945年时深刻地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也就没有一切”。

  ……

  在人们提笔拟定战略计划之际,该计划看起来似乎天衣无缝,但是局势在计划定稿之前情况可能已经转变了,也就是说,不仅市场的状况早已改变,客户改变,就连所能支持计划的资源也已改变。这也难怪这些成本高昂,又耗时费力的策略,仅有极少的部分能真正被执行。正如日本软银孙正义所说的:“一流的计划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计划一流的执行”。在今天这个风险因素剧增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许多人都坚持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扎实的策略计划,而这项计划必须由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以及实际的行动目标作为后盾。这样做虽然很重要,但它有致命的缺陷。计划强调的是判断的精确标准与预设的可达成的现实成果,人们所采行的也是认为可达成目标的固定方法。由于这些方案依据的是预期能达成目标的已知方法,因此我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其实已经局限了范围。因为人们太执着于自己历来的成功方式,殊不知在他们行动之初,就已经限制了自己走向更多、更大成功的可能。

  计划的本质是弹性的、长远的、多层面的、大格局、多解决方案的。它需要我们乐于全方位的分析总结前人、他人、自己在成功时期、失败时期历来的成败得失与差距。它强调的是如何成长或扩大利润这类的成果,而不是某个可衡量的目标。同时计划所提供的是一个大方向,而非达到成功的惟一方式。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要找出完美想法的最佳途径,就要拥有许多想法。而在做出最完美的决定之前,要致力于寻找具有创意与功效的各种可能性选择,考量多种可能性方案,并积极尝试各种选择,然后才将重点放在最好的选择上。
  我们不要固守三、五种方式来达成远程目标,而要无时无刻都能发掘获取利润的机会——不论是在与对手交谈,或与他人进行脑力激荡的会议中。

  这就如同邓小平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宗旨,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的策略,顺应时势,因势利导,顺以推移,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计划。如此这样,即使我们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也不会惊慌失措,却总能沉着应对。

  一个真正充满效率与行动能力的领导者,需要克制找寻简单、单向解决方案的冲动,乐于尝试能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性办法,拥有在困难面前付诸行动的耐心、勇气和胆略,以及不达目的决不收手的执着精神。
 
  …………

  我们的心态将决定我们的能力。我们认为我们能做多少,我们就真的能做多少。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多,我们就能创造性地思考出各种方法。拒绝新的挑战都是非常愚蠢的,我们要集中心思于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多。这样,就会为我们提供创造性的解决之道,将我们各种创造性的能力发挥出来,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答案都会不期而至。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越多,我们的热诚感、自信心、创造力越强,将来的成就越大、越高。

  相反,不相信事情能够做成功,就等于关闭了我们创造性解决问题之道的心智,不但会阻碍发挥创造性的能力,同时还将破灭我们的理想。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是将任何事情做成的保证。这并不需要有超人的智慧或特别的才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朝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乐于奋斗的气魄,相信能把事情做成,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而当我们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为我们找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我们相信——真正的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我们的大脑就会帮我们找出各种方法。老话说得好:“有为者,亦如是;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想获胜必须了解冒险的价值,而且必须有自己创造运气的远见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踏实行动。这需要我们大胆筹划,小心实施。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做事小心,能够看到事物中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机遇,同时又要像一个棋手那样研究所有可能危及你优势地位的各种战略。

  幸运之神眷顾勇者。但真正的勇者并非是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徒,更不是没有脑子的莽撞汉。勇者知道运用预测和判断力,计划每一步和做每一个决定,这种做法就像军事策略家所说的那样,每一步重要行动能让你力量大增,也就是拥有一种武器,能立刻形成明显的优势,帮你战胜对手。

  那些伟大的军事将领大多有一个习惯,他们总是尽力了解对手的性格和习惯,以此来判断对手可能做出的选择和行动方向。在所有的竞争活动中,能够了解对手和竞争者也总是很有功效,因为这样你就可以预测对手的动向。主动、预期性的措施几乎总比被动反应有效,且更有力量,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

  飞猫纸上谈兵,望大家多多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8 19:24:39编辑过]
42
发表于 2009-6-8 20:12:32 | 只看该作者

飞猫41楼的论述,确有纸上谈兵之嫌,部分不敢苟同,大企业与小企业的驾驭模式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评价不同规模的企业不能纯粹看盈利水平。大企业用人是无所谓优秀与庸才,乃任人唯亲适合最好!大企业很难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别相信媒体吹捧,印象最深是台湾101的美女总裁陈敏熏,怎么都不相信她自吹的能力,果然位子是1000万买来的。你看联想现在的骨干,几乎全是在小企业规模时便就位了的。

企业做大以后,发展靠的是惯性,老板很少去考虑发展,老板的工作主要是灭火,最终那一天一把火扑救不及时,企业就完蛋了,就这么简单,告诉你老板天天想着发展的,99%是在逗你玩呢。

在大企业内做管理人员,生存靠的是会混加好运。

.......不说了

43
发表于 2009-6-9 09:50:16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的贴子说得好,这体现了一个制度与人的问题。

 

44
发表于 2009-6-9 19:28:5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大数定律: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持德者寡,持术者繁。在艰难、危机时刻,更能真正显现一个人的品质、才能、学识问题。

 

 

不知王老师是否看过飞猫的“中国人已经患上制度迷恋症”一文: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14513-1.html

 

 

 

45
发表于 2009-6-10 08:19:0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值得学习。

46
发表于 2009-6-10 13:0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猫兄:不是不想说,是不想说没有用处的附和,到有言在胸不吐不快时,我就是想闭嘴也不可得啊。

47
发表于 2009-6-10 13:38:0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9-6-9 19:28:50的发言:

 

不知王老师是否看过飞猫的“中国人已经患上制度迷恋症”一文: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14513-1.html

 

飞猫大作,篇篇必读。对“中国人已经患上制度迷恋症”一文,只是感觉没有说透,提示一句,中国人为什么迷恋制度,其背后的民族文化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透,中国人不愿意得罪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轮回,因果,怕遭受“报应”,制度是一个挡箭牌,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要怪罪,你去怪罪制度!如此文化,造成了一种抢功赖过,事发前不敢承担的民族特性。回顾历史,鲜明的案例比比皆是。国家兴亡,全推到一人、一制度身上,似乎找到了替罪羊就是胜利,全不问失败的自身责任。企业也是如此,制度不断堆砌,越来越多,到头来还是人治,自秦统一,一朝一代律典完备甚及,可谁承认自秦以来中国是法制社会?不从文化上革命,制度迷恋的毛病还是要延续下去的。所谓:民不畏法,而畏执法无情。就是对制度迷恋的最大讽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0 13:40:00编辑过]
48
发表于 2009-6-10 13:50:05 | 只看该作者

     猫兄在44楼说“持德者寡,持术者繁。”。

    此言极是。

    “德”这个东西,简单说,就是“利于大众的”,大众用德,大众受益,譬如大家都讲究卫生,这就是德,其效果就是大家身体健康。当然有不讲究卫生的人,如果是少数,他就搭便车,占便宜,如果是多数,那么大家一起遭殃,蚊蝇肆虐,疾病横行,这就是缺德的坏处。

    可是缺德的坏处,一时半会儿反映不出来,于是,缺德一次,坏处不彰。

     用德的好处,一时半会也反映不出来,可是,长期用德,别人缺德,心里总是不是滋味,从这一点讲,用德的成本,的确还是比较大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中世纪欧洲,城市逐渐发达,人口众多,卫生习惯与条件极差,终于导致瘟疫黑死病大流行,欧洲人死亡一半以上,其中,讲卫生者也大量死亡,尤其是因为他们讲卫生,与病菌接触机会少,反而抵抗力不如不讲卫生者。

     持德者寡,其来有自。

    但是,人终归是有智慧的生物,懂得总结和提高,经过实际教训,知道讲卫生不仅是良好德行,也对所有人有益,就把它树为人类公德,加以执行,于是人类福利增加了。

   企业之中,“ 培养下属”自然是德,而且是公德,于大家都有利,利于股东,利于高管,利于员工,也利用被培养者,同时利于培养者本人。

    企业之中,任用私人,也未见得是缺德,这要看“监管成本”和“发展成本”哪一个节约得更多,家族企业的成败,这是个大的因素。若企业内用私人,能更好润滑流程,提升信任,从而更大地提高营运效率,使社会、消费者、股东、员工的利益都变得更多,“用私人”自然应算有德之举,反之则失德败绩。

    所以,持德与否,并不是口头上的道义,关键还是看实际效果,看到底是不是有利于众人。

    时间所限,“术”就略而不谈了,总之是“有利于小众的”,若不损及他人,可谓有德之术,若涉及零和博弈,离缺德就不远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0 13:51:19编辑过]
49
发表于 2009-6-10 14:42:1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徒在2009-6-10 13:50:05的发言:

        企业之中,任用私人,也未见得是缺德,这要看“监管成本”和“发展成本”哪一个节约得更多,家族企业的成败,这是个大的因素。若企业内用私人,能更好润滑流程,提升信任,从而更大地提高营运效率,使社会、消费者、股东、员工的利益都变得更多,“用私人”自然应算有德之举,反之则失德败绩。

西方社会,主官提名就是这个道理,政治同企业区别在于,政治要共进退,是为伦理。企业则反对共进退

50
发表于 2009-6-10 17:53:55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好下属,可以减少自己工作中诸多事.

 

能培养出"雁形"团队的领导更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