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48节)我很坏,我做过三类角色,送礼者,收礼者,旁观者,所以我非常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特征,于是我学会了送礼,送礼分为精神送礼和物质送礼。
同时根据上面三种情况,那么我想获取项目就很容易了,我在网上从 来没买过项目,但是我想知道项目,都很容易,例如懂懂或者王通推出一个教程,那么我一定会免费拿到的,我会去站长平台上发布广告,写的很感人,我是做实业 的,做海参的,今年海参不是很好做,我本人又非常喜欢网络,我想投资个网站,或者是收购个网站,但是投资不要太大,毕竟我这一块不是很熟悉,投资额在30~50万之间,或者网络项目也是可以的,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洽谈,联系电话:XXXXXXXX。
这个心理,就是上面中的第二类心理,很多人都渴望得到投资,于是就会把自己正在做的项目告诉我,其中这里面就会有懂懂的竞价教程,或者是王通的SEO教程,因为他们要说服我,要给我送礼,自然就送这些东西,我还要装的什么都不懂,他们会仔细的给我讲,这个项目投资多少钱,一年可以赚回来等等,其实我马上就分析了他们正在做的项目,然后决定是否去做,如果去做,那么我就不会再联系他了。
我够坏吧~!哈。
我的观点很简单,也欢迎拍砖:伯乐是让一个人成功的直升飞机!
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捷径,比遇到伯乐成功还快,其实遇到伯乐很简单的,让伯乐喜欢自己也很简单的,具体能不能领悟就在于自己了。
引用一篇和我观点类似的文章: —————————————————————————————————— 从王立群的 “四行”说起
齐夫
《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被打下去,挣扎着起来,再被打下去,再挣扎着起来,最后取得成功”。他总结说:人一生想要做成点事情,必须要有“四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 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实事求是地说,王教授这“四行”只是经验之谈,并非理想的用人机制,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就是这么回事, 王立群本人就是这“四行”的最好标本。首先,他自己行,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又是历史专 家、大学教授;其次,《百家讲坛》的人说他行,而《百家讲坛》的编导不仅都是文史方面的内行,而且大权在握,说话管用,让谁上节目谁就能上;再次,王立群 虽然已近花甲之年,但老当益壮,身体也行,能轻松胜任主讲工作。所以,水到渠成,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他就一举成名,红遍天下。
张艺谋也是“四行”的活样本。没上大学前,他就是工厂里有名的能人,摄影、绘 画、演出、木匠活儿,干啥啥行,号称小才子,身体也好得很。可他考大学时因超龄被拒之门外,他就写信给高层领导,幸亏碰到一个说他行自己也很行的人,才被 破格录取。如果不是这个领导爱才心切,不拘一格,险些耽误了一个大导演。且不说他导了那么多妙不可言的好电影,光是他导演的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闭幕式,就 让中国人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扬眉吐气。
这“四行”放在古人那里也是如此。韩信自己很行,有经天纬地的本事,身体也 行,棒小伙儿一个,可在楚营时,因为没人说他行,只好干个扛戟站岗的活儿。跳槽到了汉营,丞相萧何慧眼识珠说他行,萧何本人也很行,是总管家、大功臣,是 刘邦的第一亲信,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于是,韩信就出将入相,大显身手,率百万大军,攻必克,战必胜,一飞冲天,立下了丰功伟绩。
这“四行”里,自己行是关键,若没这一条,说别的都是白搭;有人说你行是必要 条件,说你行的人得行也是万万不可少的;身体行则是物质基础,缺一不可。细究起来,有人说你行这一条,可遇而不可求;说你行的人自己也得行,更是我们无法 控制。所以,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因为没人说行,不知多少人才被埋没、被耽误、被明珠暗投。而自己真正能作主的,一是争取自己能力要 行,二是保证身体能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着不少自己根本不行,但因为说他行的人很行而飞黄腾达的 人,原因就是他们与那些位置高、权力大因而很行的人或沾亲带故,或善于伪装获取信任,或长于拉关系找靠山,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提拔重用。结果,就出 现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怪现象,环顾左右,那些能力不大、架子不小、水平不高、官位不低的人,大都是这样上来的,他们 尸位素餐,糊涂颟顸,空食国家俸禄,辜负人民期望,官再大也没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