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 拜个师傅入职场

[复制链接] 0
回复
8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29 17: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拜个师傅入职场
萧三匝/北京报道   一见到本刊记者,两个面带微笑的大学生迅速掏出自己的名片递了过来,这让本刊记者瞬间产生了职场面试官的错觉。
  小伙子叫周治成,名片正面写的头衔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背面写的是200字左右的简历。
  姑娘叫刘皓妍,是北京语言大学德语专业的本科生,名片上的头衔是“第六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组委会委员”。
  周治成与刘皓妍认识于2008年4月份举办的“总裁秘书高校选拔赛”。他们都是这个比赛的金奖获得者。“杨总说,我们应该主动推销自己,我们就印了名片。”周治成说,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据他所知,就连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名校,今年400多名法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到目前也就完成签约30多人,他必须提前行动。
  周治成与刘皓妍明年毕业。

师傅呀,师傅
  “杨总”就是杨勇,30岁,说起自己的理想来激情澎湃。
  2001年,曾参加过多次创业大赛的北大金融数学系学生杨勇写了一篇毕业论文,论证“人才风险投资”的可行性。简单来说,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挑选,选出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进行培训,然后寻找职场成功人士给这些种子选手当师傅。大学生找到工作以后,在一定年限里,其收入的一小部分需要返还给“人才风险投资基金”。
  “现在的大学生,远看很可爱,近看很可怜。因为用人单位总是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那好,就让他们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到社会上去混。‘人才风险投资’有点像星探,瞄准了人就下大力气培养他、包装他、让他进入圈子,给他机会。它骨子里其实是个公益的事情,但是同时它又是一种金融产品,是一种风险投资组合。”杨勇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一个最近的佐证:“赵本山对小沈阳不就是这样吗?没有赵本山的提携,哪有小沈阳的今天?”
  杨勇的这篇论文获得了当年的“挑战杯”论文大赛二等奖。但杨勇说:“我从来没有把那篇论文仅仅当成一篇文章,我是按商业计划书来写的。”
  毕业4年后,一直牵挂着“人才风险投资”创业计划的杨勇感觉到自己已经历练得差不多了,于是,他结束了手里所有的工作,创办了华人英才网。
  杨勇介绍,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寻找愿意给大学生当师傅的各界职场成功人士,不断地挑选愿意加入他这个“人才风险投资”的优秀大学生,并为二者提供无缝对接的机会。“线下比线上重要。”杨勇不认为自己搞的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有人愿意来当师傅吗?”本刊记者问。
  “当然。我现在调动一两万个师傅没问题,很多知名人士都向我表达了希望带徒弟的意愿。你要知道,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好为人师的。特别是有了一些成就之后,他特别愿意和年轻人分享他的经验和智慧。况且,我们又不让他备课,我们提倡的是言传身教,师傅和徒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你想,师徒相处一年以后,如果双方都觉得不错,徒弟的实习和就业师傅能不管吗?”杨勇说。
  而在杨勇看来,优秀的学生分为7类:成绩特别好的;表现比较活跃的;在大赛中获过奖的;有专长的;专业特别稀缺的;比较特立独行的;或者有资源的。
  为了找到这些优秀的学生,他每年都会组织100多场论坛和比赛,其中就包括周治成与刘皓妍参加的总裁秘书高校选拔赛。“今年,我们正筹备举办一个国际学生会主席论坛。参会的都是哈佛、耶鲁的学生会主席和一些国际大企业的CEO,档次非常高。”“我是赛马和相马相结合。”杨勇说,他还在学生中建立了猎头队伍,“同学最了解同学呀,他们就是我的星探。”
  杨勇对“人才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的设想是:加入他这个计划的学生都需要与他的公司签署一份协议,协议约定好“人才风险投资”需要提供的服务:一名师傅,各种培训、实习和工作机会;大学生需要支付给“人才风险投资”三笔费用:500元学员费(表现合格可以返还)、工作后首月工资、工作后10年内工资的1%。“人才风险投资基金”收到这几笔费用后,给“师傅”支付60%的酬劳,20%是华人英才网的收益,10%给师傅的推荐人,剩下的10%给学校和公益机构。
  杨勇并不担心大学生违约。“跟大学生合作总比尤努斯贷款给穷人风险小吧。事实上,条件越好的学生越在乎信誉。从商业收益来讲,永远是20%的人贡献80%的利润,只要好学生不违约,我就能保证不赔钱。况且,我们这个模式还款比例是非常低的,不会造成他经济上的压力。另外,这个模式是终身制服务,而违约不但会失去这些服务,你还会得罪包括师傅在内的一大片人,我们也会公布违约的黑名单,这就意味着你以后在行业内就没法混了。当违约的代价很高的时候,谁会去违约呢?”
  杨勇说,“人才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是“赢得大学生的信任”,而这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虽然他的华人英才网目前还没有赢利,但他并不在意短期效果。“我们人不多,想挣钱不难,压缩下开支,多做个活动就赢利了”。他现在正在建立师徒两方的数据库,“放心吧,我们正式运作这个系统后,很快就会爆发的。”

公益和生意的纠缠
  与杨勇相比,刚刚在成都注册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杨勤是幸福的,因为她正在做的是政府埋单的生意: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岗前指导,共青团四川省委替大学生支付服务费。杨勤介绍,她刚建立了一个网站——第一校园网,这将是四川省唯一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官方网站。
  “对大学生而言,我现在做的全是公益项目。不过,我也跟政府谈好了,以后要将公益部分和赢利部分进行物理区隔,该公益公益,该赢利赢利。现在做公益项目,既可增强公司品牌的公信力和产品的吸引力,还可以快速建立营销网络,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杨勤说,在四川做成熟后,她会很快将这套模式复制到全国。
  创业之前,杨勤在多家人力资源服务类企业供职多年。她认为,杨勇的“人才风险投资”“不可控的因素比较多”:一是10年履约期时间太长,对大学生的履约监管成本太高。“行业舆论固然可以约束签约的大学生,但现在大学生往往选择跨行业跳槽,况且你把自己的命运全交给别人了,你怎么控制结果?”二是互联网上早就兴起了一类人脉交友网站,“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认识一些师兄师姐,同样可以进大公司,他为什么找你呢”?
  事实上,前程无忧近几年一直在力推免费实习产品。该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剑介绍,前程无忧去年还只做两个月的免费实习产品推广活动,而今年做的“实习2009”已经成为全年度免费推广的常态活动了。
  王剑说,推广“实习2009” 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大学生实习、就业供需信息的平台。前程无忧拥有几十万家客户资源,它们也希望在学生中建立自己的雇主品牌和影响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不少都有比较完备的实习生计划。“它们都可以利用我们这个平台做实习生的招募工作。现在就有200家左右企业通过我们的平台打广告,提供了几千个职位。”
  “这个活动不仅没有赚钱,反而会有比较大的投入,因为我们要针对供需双方做线上线下持续性的推广。现在免费的平台比比皆是,大家都习惯了。又想做公益,又想挣钱,没那么好的事。如果可以的话,早就有人这么干成了,而针对个人收费的模式到现在也没有成功的。”所以,王剑对“人才风险投资”的规模能做到多大表示怀疑。
  “其实名校的优秀学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真正不好找工作的是一般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师傅一带,企业就能看中吗?况且,就业是个企业行为,但你现在掺杂了个人情感,当然这也能解决一两个人的就业,但不可能解决几十个上百个人的就业问题。所以,除非你是私企老板,否则注定是杯水车薪。而且,个人的因素掺杂太多难免出现一些纠纷,一旦出现问题你的公信力就会遭到很大打击。”王剑说。
  王剑认为,政府埋单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他并不主张政府给人力资源公司付费,“培训机构是不能控制用人单位是否用人的,比较好的做法是政府按人头直接给用人单位补贴”。
  百中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白玲告诉本刊记者,这几年她有很多朋友做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实习公司”,结果都失败了。2003年,白玲自己也做过大学生就业前培训。“我收20元钱都没人来,一说免费立马就爆满。所以学生的消费观特别务实,他花钱要看直接的效果,但就业这事谁说了都不算。只要从学生身上收钱很少有干成的。”
  “能不能找到工作根本不是中介机构的事,它是个大学生的能力积累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自己没成长起来,你能干什么呀?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有些机构看到这个缺是没问题的,但怎么赢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认为学校本身的专业设置和老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最有效的。学校不能光把学生忽悠来上完学就完了。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一定不在学校外,校外的机构只能是拾遗补缺。”白玲说。(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