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约旦河西岸.part1.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840[/upload]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part2.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841[/upload]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part3.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842[/upload] 1994年当我们刚入住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时,本想最多住半年就走,不料一住就是12年,至今不但不想走,而且决心与定居点居民一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一直住下去。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主意、并决心呆下来?简单地说是定居点的生活方式。定居点内人与人的关系比城里亲密得多,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整个定居点犹如一个大家庭。比如,人们进城的主要方式是搭车,而不是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经常空无一人,详见《搭便车》一节。再如,煤气用完了,只需把钱用夹子夹到煤气罐上,打个电话就会有人把气换好,无需留人伺候,多年来从未出过错(当初由于对以色列社会不了解,不敢把自己的账号给煤气公司,怕他们胡扣,才用这种方式付款)。定居点使我们充分体验了什么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十多年来,我们只在出远门时才锁门,其余时间从未锁过房门和车门。所有这些在城里绝对办不到。每逢安息日的晚餐,也就是星期五的晚餐,每家很少独自用餐。一般总是邀请别人或被人邀请,共同用餐。虽然食物很一般,但人们可以深谈一个晚上,极大地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目录 1 迁出耶路撒冷 2 入住犹太定居点 3 定居点的历史背景 4 嘎沃 5 嘎沃的居民 6 秘书亚伦 7 拉比罗森伯格 8 懒汉兹维 9 搭便车 10 前苏联人 11 学语言 12 希伯来语 13 谁的名字叫“耶和华” 14 漫话十戒 15 学习塔木德 16 伯尔哈 17 安息日 18 救星——弥赛亚 19 犹太宗教学校——依希瓦 20 祈祷 21 犹太婚姻 22 祭司、利未以及什一税 23 借贷 24 移民 25 第一句话和第一首歌 26 好天气和坏天气 27 以色列人的生老病死 28 以色列的节日 29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拉比,卢巴维奇·曼纳汉姆·门德勒 30 间谍波拉得 31 耶路撒冷老城 32 大屠杀的幸存者 33 犹太图腾和标志 34 犹太正统教派“哈瑞第” 35 以色列的选举及议会 36 罗生特医生 37 翻译上的混乱 38 西联汇款 39 守麦尔 40 恐怖分子哈穆德 41 买地风波 42 偷车 43 吻别 44 西装与高跟鞋 45 吸烟 46 “雇佣兵”老李 47 “傻BI”与“他娘了个BI” 48 社会科学院院长 49 国际歌 50 忧伤的手风琴声 附录一 13项原则 附录二 凯帕、大披肩、小披肩、祈祷方盒 附录三 安息日期间的39类禁做工作 附录四 613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 10:34: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