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千年历程走下来,只留下那么几本书,如果不是精华中的精华,相信早已经不存人世.百家思想之所以能流传于今是由于他们寻求的是本源,举例说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孙子兵法中解释为“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化繁为简是常用之法,现代哲学经常出现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过是了解了其观点而直述罢了。在行为科学上也是如此,解决了核心问题,外延的问题你很轻松的解决了。
如你所言,圣贤的思想对现代经济行为有绝对的指导性。个人认为古汉语与白话文的区别在于一个求精,一个求通。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多,他们一定能从圣贤的思想中悟出很多道理,转化为行为科学,为了方便传播,为了避免我这等无知之辈听不懂,是以用最直白的语句来表述其意,在现实中也就出现了同一个观点,换个说法,变更一下语法,一本全球销量超过XXXXXXXX的大作又横空出世,而其中的精髓,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
圣人们的思想过于深邃,绝非朝夕间可以完全领悟,陶源明言“读书不求甚解”其意应为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便眉飞色舞”实为断章之通融。历代的聪明人太多,经他们之手流转下来的名篇多少留下一些痕迹,扪心自问我没有那些聪明人般的常识,更没有积累到如您般的经历,我能做的是看一次原文、过一次注解与评论、再看一次原文。偶尔有点想法就很知足了。尽信书不如无书,从我做市场调查问路中得出一个道理,“真理或许是掌握在少数人那里,多数人都认可的至少反映一个事实”,突然想到一点,“少数掌握真理的人所共同认可的观点,是否已经离绝对真理不远了?是否至少比我们普通人了解的真理更高一个层次?”
期待着你的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