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办春晚的三种思路——如果我是春晚导演 中国人的除夕之夜不能没有央视的春节晚会助兴,这已经成为国人延续了二十多年的习俗,这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大餐。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么多年的春晚搞下来,这道大餐已经成为了十足的鸡肋。难以割舍,却又难出新意。每年的年关之际,也是央视春晚剧组的遭罪之时。如果我是央视春晚的导演,就坚决对现行春晚的体制实行彻底的改变,让“变化”成为春晚的主旋律,让全国百姓感到耳目一新,切实过个好年。我这里试列举以下三个创意: 实行全国办春晚,各省市分别出一个拿手节目。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均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因此,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在春晚的制作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国各地电视台的积极性,真正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台高质量的综艺晚会。具体方法是,由央视春晚导演组根据各省市的文艺资源特点,对各省市的推荐节目类别进行大致划分,请各省市电视台推荐最能代表本地艺术水准的精华节目,交春晚导演组审查定夺。经过统筹协调后,形成由全国三十个省市区推荐选送的优秀节目组合,由央视专家组进行精心打磨润色后,形成一台完整、生动、精彩的综艺晚会,在除夕之夜呈现给全国观众。 在节目的构成上,根据节目的类别可长可短,有歌有舞,有小品有相声,有杂技有戏曲,有现场绘画、有书法表演,整个一洋洋大观的中华文化大荟萃,怎一个精彩了得。同时,本着变化的原则,主要推出新人新秀,百姓喜欢的老演员可以出场进行串场大拜年,充当绿叶陪衬,同样可收到皆大欢喜的效果。否则,每年的春晚总是那几个老面孔,亲切倒是真的,但也的确有几分乏味啊。 实行打擂办春晚,各类节目组织擂台赛,优胜节目进春晚。 在央视春节晚会上亮相,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礼遇,如果不突出变化的原则,这个舞台势必总是老演员的天下。我们现在已经实行市场经济了,春晚节目的选择也完全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说来,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各种适于晚会演出的节目类别,分类组织各种门类的春晚擂台赛。当然,这种擂台赛不能像央视传统的“青歌大赛”、“相声大赛”那样大的规模。为了保持春晚节目的足够新鲜,要在文艺演出单位的范围内相对封闭地进行,不直播、不报道,但选送渠道、评委产生等环节却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评判标准上,为了体现变化、创新的精神,要力求推荐新人,确保节目的形式、内容、演员面孔都给观众全新的印象。 实行打擂办春晚的好处,除了可切实优选出国内最优秀的节目在春节晚会上演出之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各门类艺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可开发出一批优秀的节目资源和演员人才,成为我们文艺百花园的宝贵财富。这样做的好处,避免了单纯为了办春晚而大动干戈、劳民伤财的种种弊端。不仅对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丰富百姓的文化艺术生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办春晚文化节,为全国人民操持一个春节的文艺“满汉全席”。 现在国人的物质生活好了,业余文化生活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漫长的春节长假,如何不乏味,怎样能令全国人民在长假里享受到丰盛的文化艺术盛宴。我的第三个关于春晚的创意就是,将央视春晚系列化,尽管央视目前的春节晚会除了除夕夜的综艺晚会之外,还有戏曲晚会、歌舞晚会、拥军晚会、公安晚会等。我认为应以除夕晚会为中心,形成多台有特色的晚会系列,并且可以和除夕晚会同时举行,让观众各取所需。一种方案是,由央视的各个频道各自为站,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为观众奉献风格迥异的主题晚会。 现在的央视春节晚会尽管也不少,但比较杂乱无章,特点不鲜明,有点“一碗豆腐、豆腐一碗”的感觉。如果能够形成不同风格的几大“菜系”,那观众就有福可享了呀。如果能够把这个春节系列晚会由一个总导演组构思谋划,统筹资源,风格独具,从而打造一个中国春节的文化盛宴的“主菜”——“新春文化节”。那样一来,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无疑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啊。 (这是应“新浪十年”的活动要求所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