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益——关于企业文化漫谈之十三

[复制链接] 8
回复
13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1-25 16: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益——关于企业文化漫谈之十三

随着原三鹿集团的几个生产厂陆续复工,曾经引发一场中国乳品质量轩然大波的“三鹿奶粉事件”逐渐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然而这一事件留给中国企业界的教训,却是永远值得我们深刻汲取的。中国刚刚风风光光地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世界人民面前挣足了人气,却由于随后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丢尽了颜面,为曾经名胜显赫的“中国制造”抹了黑。难怪有人这样说:“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奥运前”。这种将“三鹿奶粉事件”完全抹煞了北京奥运会成功的说法尽管有些绝对,但这件事对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伤害,的确是极其严重的。痛定思痛,在此事件发生后,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乳品乃至食品生产的无视质量的现状。从现在的情况看,“谈奶色变”的中国消费者,又将饮用乳品的习惯检了起来,毕竟不能因噎废食嘛。曾经大伤元气的乳品企业也在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然而,在全面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上,我们恐怕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质量检查不严格这一直接的原因吧?以下,我想试着从企业文化的层面上对此做些分析。

盲目竞争造成的虚假繁荣。透过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相关报道,我们都清楚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由于乳品企业的快速扩张,自身的奶牛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因而只能通过对奶农的分散管理来解决原奶的供应问题。这种由奶农、奶站、奶厂多个环节所构成的利益链条,就在客观上构成了原奶质量的严重隐患。一些见利忘义的歹毒之人,利用乳品企业质量监管的漏洞,竟然在牛奶中掺水,然后为了混过有关蛋白质含量等原料成分的检查,又钻了蛋白质含量检验方式的空子,通过向牛奶中掺入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借助其较高的氮含量,混过落后的检查关口。从而使以这种原料奶生产出的奶粉成了可以危害婴幼儿生命的“毒奶粉”杀手。由于乳品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奶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原奶收购的中间环节向原奶中掺水的现象很是普遍并司空见惯。而这样的原奶居然还能通过蛋白质指标的检测,显然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可悲的是,这样一个大型乳业集团,上上下下那么多承担不同责任的人,竟然都没有切实负起责任,对这种公然使假下毒的行为说不。事件的严重程度的确是触目惊心啊,难怪要对那些责任人施以重典、绳之以法呀。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上说,其中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不论在多么惨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原料争夺战即便再激烈,也不能无视企业的诚信,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啊,这是企业经营的底线,谁胆敢触动这一条,后果必然很惨。

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兴亡。办企业的人都熟悉这样一句口头禅:“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产品质量首先决定着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因而它不仅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形象的生命啊。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后的那段日子里,各个国家的“中国制造”产品信誉扫地,纷纷被人家拿下货架、退回国内,那种感觉的确是“大难临头”一般啊。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念之差”,竟然使得一个几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转瞬之间轰然倒下,成了无视产品质量的牺牲品。尽管三鹿集团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但其如此惨痛的破产倒闭之教训,却值得整个企业界所认真汲取。也许在企业的经营环节中,我们更多地注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人才的培养、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但却没有真正将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个员工的心中。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重视了生产流程的控制,却忽略了原料供应环节的全程监督,以致招来了如此严酷的杀身之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中,特别强调企业每个工作环节的极端负责,只有每个环节都防微杜渐,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够最终得到保证啊。

细微疏忽却导致塌天大祸。这个新中国有史以来教训最为深刻的“毒奶粉”事件,其波及范围、影响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问题集中发生在河北的三鹿集团,但却涉及到国内众多大型的乳品企业,尤其是名列国内乳业前三甲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家行业的领军企业,竟然无一幸免,都被绑在了制造“毒奶粉”的耻辱柱之上。在这些企业中,都不乏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为何却也发生了如此低级的质量案件呢?我想,原因似乎也不难找得到,尽管这些著名企业在质量管理、诚信理念等方面,在认识上都不会有问题,但认识到是一回事儿,能够切实在企业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落到实处,却是有着不小的难度的。这些企业这些年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他们如此迅猛的上速度、创奇迹的同时,他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原料供应环节却出现了疏漏。套用管理学的说法,就是他们忽视了那个著名的“短板效应”,他们的高速度发展竟然在一些看似很细小的原料供应环节、在原料的检验方式上出现了问题。说起来,这些企业是我们民族工业的骄傲,他们竟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令国人痛心啊。从这些教训中,我们是否能够得到这样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力于企业流程的每个细节,甚至涵盖与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发生联系的方方面面。否则,企业家一人再杰出,精英团队再卓越,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啊。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 13:27:37 | 只看该作者
已阅-----有些道理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0 09:32:12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是心态,那些所谓的企业家就没有做百年老店的耐心!  

[em10]
4
发表于 2008-12-10 11:28:53 | 只看该作者
不太认同,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必然导致历史重演。
不深刻,没有自己的责任。
原料环节?骗外行吧!
5
发表于 2008-12-25 08:58:20 | 只看该作者
不认同楼主的分析,简单的将问题归咎于个人或组织的疏忽、责任心不强等,这也不是简单的诚信问题,这件事件也不会这么无声无息的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企业的良知拷问,对政府部门的良知拷问,对行业规则的良知拷问,才刚刚开始。
6
发表于 2009-1-7 16:10:46 | 只看该作者

在此暂且不谈三鹿毒奶粉背后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价值观的迷失等等问题。由于职业原因曾对三鹿的人员包括年过六十的田文华有所接触,发现高层大多数还是村里人,不喜欢学习,很多人迷恋炒股,这样的领导班子迟早都会出事,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7
发表于 2009-1-9 10:06: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好,感谢分享。

8
发表于 2009-1-24 13:28:31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2-5 13:47: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好,感谢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