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对话“中海油系”掌门人傅成玉 并购就是随缘 出处|英才杂志10月刊 AWOVS优尼科 这次没有大波澜 《英才》:你觉得这次收购AWO和三年前收购优尼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傅成玉:优尼科是一个资源性的公司,AWO是一个资产性的公司。并购资源性公司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特别是中国从来没有搞过那么大一次收购,全世界都震惊。震惊以后,会有反思,慢慢地大家才会接受中国公司。那么AWO它不是资源性公司,相对来说大家不是把它看得特别重,只要符合市场规则,能为双方股东创造价值。 《英才》:思维模式上有变化吗? 傅成玉:会有很大不同。这次并购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对政府、媒体等进行游说。我们做优尼科的时候就没有这个时间,因为它给你的时间窗口很窄,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去做议会的工作。另外,这两次的环境和背景完全不同,因为那次我们在跟一个美国的本土公司争,他动用了政府、议会,又用爱国主义,又用国家安全,这个东西太强大了。我们处在弱势。 《英才》:这次并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傅成玉:一个方面我们内部保密相对做得好。事先只在欧洲有过报道,在国内没有。在挪威,曾经让AWO停了三次牌。 《英才》:这次并购AWO对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对中海油总公司,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傅成玉:这次并购不仅可以使油服公司的作业能力大大增强,也会为中海油提前进入深水创造条件。 换股VS现金 我们比现金增值快 《英才》:下一步并购会重点寻找资源性公司还是资产性公司?是会在冷门国家还是在美国这种国家选择并购对象? 傅成玉:收购没有这么想问题的。第一是有机会。什么样的机会?是让你的公司价值增值的机会;第二个是让你能做成,比如说那里有一个机会,你做不成也不是一个机会。那么,第二点可能就和所谓的冷门热门有关系。 但是在分析的时候,就要研究了,现在美国和以前的美国有什么区别?它在政策上、制度上有什么变化,特别是议会那些人,他们经过上次事件以后,产生多大变化?是更左了还是更右了?如果说跟原来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保护主义,那就放弃。 并购不是我每天要想的事,我天天老想并购干嘛呀?并购就是随缘,只是到了某一个阶段了,你遇到特殊机遇,你才去做的。所以你要把并购看得比较淡。 《英才》:你们的并购为什么很少通过换股的形式? 傅成玉:首先我的股票成长性很高。其次,像AWO的绝大多数股东和我的股东没有重合,它的股东不了解我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人家不认识你的股票价值时,如果换股肯定要求你打比较大的折价,因为我们的股票成长性非常好,我一折就是真金白银,跟现金没有区别,而且我们比现金增值还快,给他打折我不就亏了吗?但人家还不一定这么看。所以给现金他高兴,我还能增值。 另外换股会造成控股股东的股份大大摊薄,像我们这么小的公司,若不能绝对控股,在资本市场上很容易失去公司的控制权。所以有时候,看似符合逻辑的换股方式,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利益VS风险 再强也有风险 《英才》:目前,中海油上下游技术人才都储备不足,这是否是你们的一个短板? 傅成玉:从长远来说,这不是我们值得担心的问题。技术有两类:一是属于特有技术,通过别人找不到的;另一个是从市场上可以拿得到的。所以我们过去发展比较快,市场上有的我们就不要自己去研究。 我们几乎是白手起家,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呢?市场已有可以拿得到的你是可以用的。另外,一些特有技术,可以通过合作伙伴获得,比我自己花很多钱研究来得要快。目前我们要解决的一类是市场上花钱买不到的技术,另一类是别人不一定需要而我们特别需要的技术。这方面要自主创新,但不用大批人才来搞。 《英才》:寻找合作伙伴也意味着分摊了利益? 傅成玉:海洋石油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行业。搞合作有人是从分利角度看,我们是从分担风险角度看。利和风险是连在一起的。再强的公司,比如埃克森美孚、壳牌,他们也不是所有事都是自己干的,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是与别人合作。并不是说他们不强,再强也有风险,这是石油行业的共识。 在石油勘探领域里,绝大部分技术都在承包商、技术服务商手里,没有人可以垄断。在炼化领域,尽管大石油公司都有一些自己的技术,很多技术大同小异,也没有办法垄断。我们进入下游比较晚,但发展迅速。我们还没有很大的研究院,但通过合作同样可以获得所需的技术。 期望VS预期 关键是引导投资者 《英才》:现在全球金融环境恶劣,你怎么满足投资者的预期? 傅成玉:我给你举一个例子,2006年5月的台风,把我们流花油田的整个海底管线破坏了,这样我们当年的产量就完不成,而且预期的明年产量也要低,这种情况下股票一定要跌。这时候你怎么引导投资者预期? 当时我们第一时间就发了一个公告。告诉投资者这个油田破坏了,破坏力很大,导致我们停产。但我们强调两点:第一,台风期间我们派去100架次直升飞机,把所有的人都撤下来,人是安全的。第二,当时还有26万桶油在那,我们把油也卸下来。这么大的台风,没有造成溢油污染,没造成人员伤亡。投资者反而认为这个公司重视人、重视安全、重视环保、管理得好,就不死盯你的产量了。结果股票并没跌,也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到了年底的时候,投资者担心的是明年产量。明年能不能修好我们也没有底,因为给我们报价的世界上著名的油服公司都没有干过这事,没有把握,所以不仅价高不说,还不保证修好,逼着我们自己来。 所以我们告诉市场,明年的产量是最差的。但我们强调后年会实现高增长。其实我们当时也知道,有可能提前半年将流花油田修好复产,但没把握不敢说。宁愿公司股票受到较大的压力。结果半年后我们真的修好了,油田复产了,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多家分析报告都大幅调高了公司的股价,股票升的比停产前还高。因为投资者相信你公司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