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50个富人=5000万农民:富豪发家绝技——空手套白狼

[复制链接] 3
回复
17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9-24 14: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0个富人=5000万农民:富豪发家绝技——空手套白狼

  一位经济学说:"中国富豪们在短时间内积累数亿元的财富,在世界资本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大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们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便可完成!"这样的腐败,不靠办企业、不靠科学技术,也没有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更没有企业家的艰苦奋斗,只靠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之间的"资本运作"而完成。

  一位中国的学者透析出"富翁"暴富的轨迹:"制定圈地计划→摆平土地批租方→最低首付资金→取得可套取银行贷款的土地手续→用承建单位资金做到正负零→搞定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 (即"暴富操作流程图")。 并进一步阐述说:当今土地资源,它没有公开的市场价,"级差"特别大,一些土地的价格,往往全在于当官的一句话,一进一出都以亿来计算。土地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与大规模的土建工程有关,与巨额的投资有关。房地产开发是以未来将要投资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做抵押从银行贷款搞开发!

  国土资源属国家基本的和根本的资源,它的掌控使用从来属于国家、属于政府。因而新一轮的重大腐败案件往往是围绕著超大规模工程展开的,围绕城市的"拆迁圈地"和农村的"专案圈地"展开的。因为这种腐败操作方便,流程简单,最能赚钱,最能在短时间中使人暴富。这样的权力资本腐败,要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有掌握土地大权的官员,如地方上握有"资源绝对支配权"的"父母官",二是要有掌握钞票大权的银行家,也就是口袋里装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钱的"银行官", 然后在"市场――资源――金钱"三者之间进行"资本运作"。说白了就是"空手倒"。"资本运作"需要钱,然而房地产商哪儿来的钱?什麽背景都没有的人又从哪儿去找钱?于是,精明的商人将眼睛盯住银行家,因而怎麽将银行家们搞掂,就成了商人们的一门深奥的学问。于是,银行家们自然就成为房地产商和批发土地官员"共富的物件",成为"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银行家一摆平,钱就滚滚而来。据学者的计算,房地产专案中有超过70%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

  在中国2002年度100名富豪中,竟然有40多人涉足地产业。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500富豪只有30人左右是地产商。所以,管土地的官往往也富得最厉害。有关专家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出现的"权力资本腐败",与地产领域"权力腐败"如同双胞胎,同样玩儿的是权力者、金融家和投机冒险家之间的"利益同盟"游戏。90年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将招商引资视为当地经济起飞的重中之重,大中小城市纷纷出现招商引资热、房地产开发热、金融热、建筑工程热,这时腐败的表现就进入到工业资产 (如"国有企业的出售"、"改制") 领域、土地和房地产等与"资本"密切联系的资产领域,这就使中国的腐败又进了一个"新阶段"。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解释:有些人根本没钱,但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将要收购的国有资产作为事先合约抵押给银行,然后由银行给出现金流转给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而收购者本人一分不出。他不承担任何风险,一夜之间就成功地成为富豪。这种做法的荒唐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没有用个人的资本参与市场和协定收购的竞标,而是用银行的钱来购买国有资产,然后变成自己的。

  《国际金融报》去年末有消息称,中国国资委前不久公布的资料,中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大约有10万亿元。 在当局推出"国有企业的出售"、"改制"后,一些"有权人"、"有钱人"即将"国有企业的出售"、"改制"视作为"唐僧肉",将它看作是"腐败的最后一次机会"或"腐败的最后一顿晚宴",千方百计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一些地方一窝蜂出售钜额国有资产,一些地方的案例表明,有的以"拍卖"为手段,疯狂占有国有资产;有的以"公司脱钩"为幌子,将国有资产变为私人企业;有的以招商引资为由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从公开侵吞到暗箱操作,从非法变成合法。一位读者来信:"这里正在掀起一股'拍卖热',原来效益好与不好的企业,现在全部一卖了之。至于这个企业的资产是怎麽评估的,哪些人评估的,工人一概不知。有时连厂长也没有权利评估。最后拍卖的价格是政府一些官员与'外商'协商的结果。可怜的工人们则根据'外商'买断的价格决定自己被卖的价格。卖得好的,工人获得800元/年工龄的"补偿",差的只有400元/年工龄。从此回家安度余生。据知情人士介绍,其中,招商引资的外商很多人是'内商',他们以手中的权力用国有资产 (固定、非固定资产) 参股,变相的侵吞国有资产;另一些地方政府从表面上完成了招商引资的任务,实质是以国有资产作交易,对方少花钱多办事,双方实现'双赢'。主人翁从此真正成为居家主人。一幢原县委政府招待所,卖了270万;一个县城中心的农机厂,卖了780万;一个造纸厂,卖了400万。邓聿文先生在《规范国企改制杜绝国资流失》一文中指出,20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特别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重组中,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仅对1994年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调查统计,资产损失及挂账就达4438亿元;2002年,国家审计署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以及决策严重失误等原因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就高达72.3亿元。据报道,经济学界流传的一个"比较认可"的数位是,近年来,"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一年就是365个亿当今腐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中国的一些"有权人"、"有钱人"的暴富人数的绝对值,与全国人数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非法获得的财富,是极其惊人的天文数字。有学者统计,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当于9亿中国农民2年的纯收入!当今腐败相关联的则是,被卷入到串案、窝案的都是一些被"大的第一把手"领导的"要害部门"的"小的第一把手"。同时,"家族式腐败"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特点,一批被称为中国经济精英的银行家(银行官员)被拖下了水!分析表明,中国的"权力资本腐败"是与金融腐败联在一起的,在"'富豪'――'父母官'――'银行官'"三者之间建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利益共同体"。暴富了的"有权人"和"有钱人"结成了"生死利益同盟",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已经形成了气候,成为一股能左右地方动向的势力,他们有能力去"摆平"或"搞掂"那些想反对他们的人。而且为了不受惩罚,暴富了的"有权人"和"有钱人"首先将资产转入在国外注册的公司,然后卷资外逃,且金额巨大!!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4:10:45 | 只看该作者

三农问题与三农经济

现在在中国研究三问题的人士很多,关心三农问题的就更多,但是能够从三农问题中发现商机的确不是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丰产的因素受自然不确定因素影响多,更主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真正心理状态和价值作用了解的不够。

    在刚刚进入农业的时候,我认为农业种植是很简单的事,一次性就包了十亩地,在种地时更是主观意识决定在十亩地上种二十几个品种,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我想只要有钱就可以完全指挥农民按我的想象来种植。但是真正开始播种时我才知道,农业种植是一个大学问,农民是上懂天文的(农时),又懂地理(土质)中懂市场(种什么能买出去)左懂农作物的习性,右懂病虫害什么时候侵袭的五项全能。农民的这五项全能,是通过年复一年的日积月累得到的,我们农业外行没有五至十年的时间积累是不可能练成的。

    在过去的十年间我认真的观察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总结了出我们必须要确定三农问题的主角是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现在我们都在关心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的养老问题、农民的看商难问题,农村的环境问题,这些不都是因为农民的收入低吗?我们都希望农民能够快速的致富,但农民的致富离不开知识、科技、管理、经营人才的介入,单纯的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国有九亿农民,十七亿亩耕地,中国的农民主要收入仍发种地为主,现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基础工作,把这一基础工作抓好了,基它工作将会逐渐得以解放,而要解决农田耕地的单产和质量就要在肥料上做文章,这也就是我坚持十年研究和合有机肥的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是所有依靠农产品为原料的第一车间,是我们城市居民的橱房。农民是第一车间的工人,也是我们橱房的采购员,中国十七亿亩耕地每年的肥料采购基础是1700亿(每亩地肥料使用100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永恒市场,由于多年来国家采取农业生产资料由国家中国农资集团ttp://www.sino-agri.com/垄断经营,从而制约了中国农资市场化的进程,没有市场公的公平竞争,另农资的市场一直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没有成熟的市场、就没有成熟的企业、也就没有知名的品牌,中国的农资市场是资本和人才忽略的市场,但农资市场确是永恒存在着,当前农资市场需要有一个新的产品、新的企业、新的管理团队,以一种全新的市场经营模式,以全新的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营销人才进入农资市场,对农资市场进行重新洗牌。

为什么三农问题不能转化为三农机遇,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现我所接触的县长多半是市长的接班后选人,到县里工作只是一个过度,所以对县农村的工作没有长期的计划和安排。第二县局级干部都是从镇级干部中提拔,镇级干部又是从村级干部中提拔,而村级干部又是从农民中提拔,这种由土生土长的没有经济学基础的管理人员来经营和管理农村工作,三农的问题永远都会只能是知道油瓶子倒了,都看着油一点点的往外流,就是不想办法也没有办法如何不让这油瓶子立起来,因为立起来以后油瓶子的油属于一个个千千万万个农民,做为县、镇、村级的干部自然没有扶油瓶子的理由和研究扶油瓶子的动力。

    而如果我们能用商人和商业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农村市场将会是另一种情况。首先有问题就会有解放的方法,有问题就证明着有需求的存在,现在每年农民对肥料的需求是存在的,农作物和土地对肥料氮、磷、钾的需求相对也是固定的,生产肥料的工艺术也是过关的,生产肥料的企业也是很多的,只是现在肥料的经销商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而伤害了农民,忽视了对新科技新产品的推广销售普及,影响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进程,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对症下药把一批高素质的人引领到农业从事农资的经营,提高农民单位面积亩产的产量,就等于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个群体和地区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和商业人才的进入,现在中国的三农问题只能寄托于科技和商业人才进入农业,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应得的财富,中国的三农问题,才会得以解放!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农资市场进入的门槛儿有多高

在上篇文章中我说了《三农问题与三农经济》我知道三农问题不只是一个农资的问题,也不会因为农资问题的解决而好转,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引导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进入农资行业,把现有的市场,现有的利润交给高素质的人群,这些人群会有良知的把从农业中所得的财富再投入到农业,只有一批投资人投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将农民转化为工人,从而一步步的减少和消除农民这个群体的数量,增加有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工人数量,中国的三农问题才会逐渐得以解决。

   一、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在过去计划经济国家把农业生产资统一经营管理,是为了保障农民能够使用到质量合格的肥料,肥料的质量检验与其它产品有不同之处是,农民分散一家一户的农民在春天购买肥料时不能对化肥进行化验,从肉眼又无法能观看出肥料的养份含量,农民只能用一年的收成来赌肥料,所以进入农资行业的人员自律性和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就显的很重要,尤其是现在传统老的肥料经营者已经存在了,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素质是很难进入农资市场的。

二、学习能力和培育市场的能力,新进入农资的人员和企业要想与现有的经营者兑争只能是在学习新肥料、施肥新技术、土壤和作物需求上下夫,现阶段老的镇村级肥料经销商只是看眼前利益,不对农民进行施肥新知识的宣传指导,也不配合新科技型肥料企业的试验示范培育市场,他们认为我只要把今天和今年的事做好就行,明天和明年的事与我无关,这种小商人的意思,就是新进入农资者的机会。

三、理解服务的根本与农民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在现代企业营销客户管理上,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所需要的费用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四倍,我们都希望将客户永远的锁定在自己的客户档案中,但是因为客户的需求时常会发生变化,吃多了中餐的后想品偿西餐,穿着的样式和质地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人的需求变数很大,但在肥料行业,土地对肥料的养份需求确是固定的,现在的测土施肥档案,就象是医生给患者看病,可以对症下药,在这篇文章我已介绍了《政府巨资培育的市场有待商家占领 》我国政府多年来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农民已尼完全理解,农民现在急盼着有一个负责的肥料企业和肥料经销商能够为他们进行配方施肥方面的服务,以一种简单的服务就可长期的成为客户关系,这就旱入农资行业的门槛儿,农民的要求真的不是很高,他们只是需要产品的质量有保证、能增收的科技新产品、能够有人真正的为他们服务。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4:11:26 | 只看该作者

城乡收入创30年差距最大引发的思考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披露,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也多次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十六大召开(2002年11月8日)算起,到2007年已有5个年头了,到现在已近6年了,为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呢?

    孙政才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我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统筹城乡战略只是写在了文件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许多问题本来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的,但是由于我们只说不做,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终于累积成一个又一个难题。

    农民占多数这个人口格局,在几十年内不会改变。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全局,拖中国崛起的后腿。最重要的是,三农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基础就不稳。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农民为中国的解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付出很大,包括付出了巨大的生命的代价。解放前,农民涌跃参军,在战场上与敌人流血奋斗;解放后,农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种地的勒紧裤腰带交公粮;改革开放后,农民工进城干着最脏、最苦、最累、最险的活,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总该有回报。我们不能总是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多付出,回报却很少。农民是最拥护共产党的阶层之一,也是最愿意跟共产党走的群体之一,大多数共产党人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而且大部分共产党员是农民出生,上溯三代,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农民。失去农民,就有可能失去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失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大的动力。

    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功在当代、彪炳千古的伟大事业。愿我们把这件好事办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