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必须重视每个环节(小客户培养成最大客户纪实四) 前言:销售沟通三阶法是我们说服客户的方法,通过事实让大家信任,提出问题引起客户思考,说出观点帮客户找到解决办法或采购标准。让客户充分体验,了解新增功能带来的卖点,帮助客户建立营销方案,只有让客户达成自己的目标,才能达成我们的销售目标。在客户实际开拓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必须注重每个环节,才能最终成功。最终赢得本次1000万订单的关键。 “三流销售员靠撞、二流销售员靠导、一流销售员靠吸”。销售人员最终能够达到吸引客户,让客户自觉的跟着自己的思路和策略走,成为客户依赖的合作伙伴,才是成功的关键。 “牙齿不利的老虎只能饿死,营销不利的企业只能等死”。在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不一定要跑赢大市都能过得挺滋润,掩盖了很多营销问题。也造成一些营销人不思进取,只求完成任务,不求完成的更好。缺少对营销知识和营销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在面临今年的特殊环境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大家除了产品、成本等企业层面的竞争外,更重要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营销人员是否有拨云见日的营销利器。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不出我的所料,第二天在Z公司半年总结会上,针对产品销售难度大,缺少卖点的问题,销售部门提出要增加引导潮流的功能(需要安装类似我司的产品)。技术和配套部门并不是非常热心,但参加会议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听后非常重视,最后决定由总经理亲自挂帅,成立小组,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Z公司开始频繁的联系与我们类似的厂家,找大家提供方案,当然,也找到了我们。前后共有10多家公司提供方案,Z公司比较倾向其中3家,而这类产品的标准先前是我灌输给Z公司B总的,他们也基本是按这个标准确定,A总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迅速了解到另外2家入围的公司名单。利用SWOT分析,这2家公司与我司的情况分析如下: 我司: 优势:专业厂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指标好; 劣势:先款后货,售后服务政策不灵活,价格高 机会:Z公司想增加引导潮流的功能,我司产品最合适 威胁:C公司知名度高,D公司的价格和货款政策对客户吸引力大。 C公司: 优势:国内知名电子企业,规模和实力比我司大,价格比我司低 劣势:在该类别产品上不专业,产品性能指标一般 D公司: 优势:价格非常低,和Z公司正在合作,服务好,货款结算灵活 劣势:产品质量较差,性能指标差 从分析看,C公司除了名气大,价格略低之外,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威胁,最大的威胁是D公司,他们目前已有与Z公司的合作关系,说明已符合Z公司的配套供应商标准。我们的价格比D公司贵了35%,且要现款现货。突破口在哪里?由于我们这类产品,质量问题是无法一下分辩出来的,我们质量好,不经过一段时间试用,我们也无法让Z公司相信我们的返修率比D公司低很多。同时我们也不能证明D公司的产品就不能达到Z公司要求的质量标准。看来关键是要从性能上着手。 与A总协商后,A总提出这样好办,我们先去拜访他们,然后提出先装台样机(要求装C、D公司的进行对照),再请他们的总经理、销售部门人员评价。我说:“关键是引导他们关注指标,让他们能觉得这样才好卖他们产品”。我们商量后,第2天就去拜访Z公司。 Z公司总经理C是一个40多岁的上海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容易接近,但谈起话来,让我觉得是在营销生涯中碰到最难对付的。C总对我们的拜访首先是表示非常欢迎,说了很多恭维我司和我们产品的话,但话语一转,说出一句让我心都凉透了的话: “但是就是价格太高,我们承担不起,我们准备采用其它公司的了”。我知道碰到对手了,在这种情况下,要用销售三阶段沟通法,先提出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在提成可能产生的问题问题,最后阐述一个让他信服的观点。 于是我听后笑笑说:“一分价钱一份货,价格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价比,只有最好性价比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他对这样的事实表示认可。 接下来我说:“有时候,产品价格比较低,但质量和性能不好,可能最终带来的成本更高,甚至因质量问题可能造成客户索赔,丢失客户。而性能不好的话,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消费者花钱体验不到,也会觉得上当的感觉,反过来会影响后续销售和客情关系”。C总也说,他们是重视质量和性能的,也怕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我说:“你增加这些功能,主要是为了销售你的产品,应该将厂家提供这些产品都装一个样品,根据你们的定价原则,由销售部门和一些经销商来评价,究竟哪个能使你们产品更好卖,甚至还可以增加你们的单台利润。对于我这样的观点,C总表示赞同。 于是,C总立刻召集技术部、配套部、销售部一起到他办公室开会,布置了装样机的任务。 第二天我们带上产品,先找配套部开了试装单,碰到了同来的C、D公司,看样子都觉得自己稳操胜算。到技术部试状,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负责人员不停的抱怨这样好麻烦,要搞3台,还是先挑好一家的试就行了,何必这样。明显看出他对D公司非常热情,估计先前已经合作,彼此比较熟悉。我知道,再好的产品,安装不好也不行。看来这里的公关是少不了的,但我们公司决不会搞回扣等之类的东西,一直是奉行阳光销售的政策,甚至来请客应酬都很少。D公司是私人小公司,政策非常灵活,我们不敢妄言C公司是否有其它不正当手段,但可以看到事实是从我们前后接触的配套部、技术部、质量部、仓库、财务等看,他们的关系要好很多,怎么办?若任何一个环节,别人做点手脚,让我们产品不能正常运行(对电子产品很容易做到),推说是质量问题,我们是很有可能在竞争中滚鞍落马。技术部说比较忙,让大家把产品先放在他们哪里,装好后会通知我们一起过来。 走出Z公司,我给A总说先别急走,暗中跟着D公司。果然,中午的时候,看到Z公司一些人员都先后到了D公司去的酒店,看来别人中午是早约好了。这样更增加了我的不安。但欣慰的是,技术部主管不在,我赶忙与A总说,我们请技术部主管吧。打电话过去,对方一听一口回绝了,说他下午有事不到公司了,已安排人安装并测试各项数据,会公平对待我们3个厂家的。从技术主管的电话中得知,原来他们还要进行指标测试,而他们测试什么指标还不清楚。因此,下午要提交一份这类产品的主要测试评价指标(根据专业网站专家解析和我们公司技术部门)。于是立刻打电话让公司技术部发一份测评指标给我,并详细注明为什么要测试。同时我让A总找内部关系打听技术部主管下午干什么了。我自己则立刻回到宾馆上网收集专家关于测评的建议。整理后发现要测评的指标我们技术部都提供了,技术部也列明了指标标准和我司产品的值。这时候感觉到我司不愧为行业领头羊,凭这样的指标,我们应该可以胜出吧。 下午我们到Z公司,找到技术部人员,他们说忙于装机,测试指标已定。我仔细一看,只有少部分指标。而这些少部分指标,我司还不一定占优势。如读碟能力,越是小厂不知道保护光头,纠错能力很强。而涉及音质等指标没有。我赶紧拿出准备的资料给他们看,结果他们说必须他们老大(技术部主管)让测试,他们才测。刚好A总打听到技术部主管带小孩子到医院去了,原来T市某医院新进了一台非常先进的近视治疗仪,据说几个疗程后儿童视力能够提升很多。于是我们赶紧到医院。 到医院后才发现来给儿童治疗近视的人还真不少,技术部主管正在排队,我们说明情况后,看得出他等的也不耐烦,刚好有人陪他说话,他也不太反感。为不影响别人,我与技术部主管到走廊,由A总陪他小孩子等。技术部主管对我们提供的测试资料也很认同,特别是很多专家的点评(看来用权威人事为自己的观点做证是营销人员必须用的手段),接下来又聊了很多。看来人比较多,等差不多2个小时,才做完。不过意外的收获,是A总与哪里的医生居然搞好了关系,今后可以晚上过来,医生加班来做,不影响小孩子上学了。在这方面确实不得不佩服A总,搞关系的高手。能把社会资源迅速变成自身资源。技术部主管听说可以在每周四晚上安排做治疗,非常高兴,连忙说谢谢。 后续过程进展是比较顺利的,按我们提供的指标三家测试下来,我们优势非常明显,再加上我们也找了销售部人员,向他们介绍我们产品的优点和卖点。几乎没有悬念的定下来采用我们了。但关键时候节外生枝。配套部还是说这一切都是理论的,关键看最终经销商及消费者是否买我们的(毕竟贵了不少)。我又帮助他们销售部门设计了销售方案。不到一周,装我们机器的2台产品被订购走,紧接着又做了20台,又是快速销售完毕。而采用D公司的虽然比我们便宜几千元,但缺少卖点和销售策略,无人问津。最终决定选用我司产品。供货由A总负责。双方签定了年采购我司某型号1000万的采购协议。单一型号,一个客户销售1000万,创下我司销售的新记录。 现在回想,做销售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根据情况而选择自己的策略。“三流销售员靠撞、二流销售员靠导、一流销售员靠吸”。销售人员最终能够达到吸引客户,让客户自觉的跟着自己的思路和策略走,成为客户依赖的合作伙伴,才是成功的关键。 “牙齿不利的老虎只能饿死,营销不利的企业只能等死”。在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不一定要跑赢大市都能过得挺滋润,掩盖了很多营销问题。也造成一些营销人不思进取,只求完成任务,不求完成的更好。缺少对营销知识和营销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在面临今年的特殊环境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大家除了产品、成本等企业层面的竞争外,更重要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营销人员是否有拨云见日的营销利器。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