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历史波谲中的纺织风云

[复制链接] 0
回复
58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8-2 01: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波谲中的纺织风云

2008-8-1

中国近代的纺织史,是一场风卷残云的情景剧,有过恢宏,有过悲歌,甚至曾经诗意地呈现。“衣食住行”的寻常,常常出演着历史波谲中的不寻常。关于纺织的故事,风云涤荡,经和纬的交织,背后常常是人物和时局的纠缠。

中国近代史中的两大著名人物,胡雪岩和张謇,他们最终命运的归局,均与纺织休戚相关。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惨败,源于“生丝同盟”的失败,让他赔上了经营一生的产业和地位。他毕生的骄傲,阜康钱庄,公济当铺,胡庆余堂,因此或破产或关闭或转卖。

清末状元,北洋高官,士商张謇,在南通建设大生丝厂而崛起实业,这是他“实业救国”人生理念的践行。这个曾经说过“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的名人,在飘摇的乱世中,在他的“现代南通”梦想中,在士人根深蒂固的“修身、齐家、治天下”的襟怀中,他的纺织实业也最终凋零散落。

胡雪岩和张謇,他们起伏的命运,在与纺织结缘的经历上,在特定的时空中,早就注定了那样的结局。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出身贫寒,得益官权,深谙人脉之道,耕耘于江南长三角,与洋人商战,受困于战争,甚至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杯葛者—盛宣怀。他们的命运,在一生曲折的商战中,用智慧和手段,燃烧过近代商界的恢宏;用才情和情怀,散发着根植于心底的诗意;同时,也用他们的最终惨淡,演绎着一曲纺织悲歌。

他们注定失败。源于他们都是孤单的个体。一个用传统的民族商业联盟和小农方式,妄图对抗已经进入现代,到处闪耀着技术和管理力量的西方纺织产业,胡雪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能用手腕来掌控官场和商场上的朋友或敌人,但是他又能用什么方法去对付西方纺织工业和商业呢?他实在太自信了,自信到以为他一个人可以战胜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他岂知,他不仅仅是在对付一群洋人,和一撮躲在背后的同族对手。也许,他也知道他是在与一个现代的西方产业力量对抗。但是,他肯定不知道,他最终是在和一个必然的时局对抗。那个自大的天朝帝国,早已在这个时局中快速地溃败。而他,一个来自安徽,带有草根属性的单薄官商,又如何去扭转这个时局呢?张謇亦是如此,只不过他将纺织实业,变成了点缀他梦想的装饰。这个梦想,又是何其得艰难。他同样妄想着,希冀通过产业化和城市试验,建立某种制度,来扭转他可以感知的时局,可惜他还是失败了。

一个个体对整个时局的抗争,无论他怎么样的强大,他的赢面也始终渺小。

当中国跨入现代史。关于纺织的故事,几乎微澜,平静得出奇,计划经济已经令它主动退出了那个时局。也许,人们可以稍微记忆的,也就是红色商人荣毅仁的故事了。这样的纺织故事,几乎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无关,有关的只是政治和家族传奇。后来荣智健的中信泰富,虽然与纺织服装有关,但主角始终不过是地产。

当邓小平推开了中国改革时代的门户时,那个曾经笼罩在东方土地上的纺织时局,仿佛又回来了。这个时局必然和政治、经济、商业、体制、文明、全球化,甚至民众身份紧密相关。重新回归的中国纺织服装业,一定会出现如同胡雪岩和张謇那样的人物,但不知他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应对他们前辈曾经面对和因此失败的挑战呢?今天的中国纺织服装的产业转移和外贸现象,已不禁让翻阅历史的人们联想--面对时局,这些英雄的人物们依旧孤单着,无力地战斗着,同胡雪岩和张謇一样。人们在疑问,他们背后的纺织风云会不会重蹈曾经的故事套路?他们又可以用什么手段去化解那个曾经来过的时局呢?中国式的上市吗?中国式的创意产业吗?还是其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2:17:46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