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从历史看领导》中说:“一个出色的人才,须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 “知识能由学习获取与累积,固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见识,看来难得,然而也可由历练中培养。只是一个人培养见识,必须胸襟开阔,不自满,遂能不自囿。人人可以有良朋,见贤思齐,友直友谅友多闻,自然能有开阔的视野,而能高瞻远瞩。反之,人若自命不凡,则开启心智的门窗也就关闭了。这种人不可能有见识。 “胆识,看来似乎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然而有胆识之士,大多先有上面两识的积累,加上有一肩担起责任的使命感,遂能弘毅致远。 “这些成为人才的条件,其实都可学习培养,有了中人之智,琢之磨之,也就可以发展成熟了。” 这一段话,需要深思。 首先,知识不是经验。20年的经验,可能只是1年的经验重复20遍。但是,即使是20年不重复的经验,如果不经过反思,也不形成知识。不过许倬云的用法大概跟我不一样。我说的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相当于许倬云在另一个地方说的“将知识转化成智能”(《从历史看管理》149-151页)。 其次,见识大概也就是许倬云说的“智能”了。或者相当于我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六种能力中的想象力和分析力。如果用多元智能大师霍华德·加德纳的分法,许倬云所说的知识和见识分别对应的是信息和思考。 许倬云认为要有见识,不能自命不凡。其实也就是柯林斯引用的约翰·加德纳的说法:“The task in life is not being interesting, but being interested”(参见我“与吉姆·柯林斯对话”),或者如许倬云在另一个地方的引用:有赤子之心。简单地说:就是好奇。 再其次,胆识,相当于韦尔奇强调的edge。蒂奇(Noel Tichy)说edge就是judgment(可以参读他和本尼斯Warren Bennis合著的新书《决断》)。但是,这里对使命感的强调,认为使命感推动胆识,这是有见识的说法。 最后,最重要的,许倬云认为都可以学习。学见识比学知识更难,学胆识比学见识更难。对于经理人来说,学习如何学习是个大课题。 许倬云一句“琢之磨之”,让我想起了这一章《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孔子看来,子贡是个善于学习的榜样。在比尔·乔治看来,宝洁CEO雷富礼只有“中人之智”(参见我“与比尔·乔治对话”),但是显然他善于学习。美国名将马歇尔,更是从不会学习到突然学会了如何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