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特族”的上一份工作与下一份工作之间间隔期相对比较长,备用金的准备显得更有必要。 当“银发族”还在为60岁退休以后怎么富足养老筹划与担忧之际,当中年“夹心族”还在为将来能提前退休而不懈努力奋斗时,“80后”的年轻一代,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做“飞特族”。 上一两年班,甚至只上半年班,然后就辞职休假一阵子,玩够了再找工作,赚够钱又炒掉老板开始休假旅行。这种生活方式在国外比较风行,最近几年在国内也渐渐流传开来。笔者身边就已经有少量的朋友开始选择这样游走在工作与休闲之间的生活方式,这一群人,他们被称作“飞特族”。 所谓“飞特族”,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专指那些走出校门后,并没有固定工作,找一份工作干几个月就走,花光了积蓄再找新工作的年轻人。“飞特”们都拒绝接受长期固定职业,以实现自我追求而非生活稳定,甚至仍然在经济上对家庭有所依赖。这些人各具特色,但却都怀揣着一种追求自由生活的乌托邦式理想。 日本官方对“飞特族”的定义是:年龄在15至34岁之间,没有固定职业、从事非全日临时性工作的年轻人。“飞特族”往往只在需要钱的时候去挣钱,从事的是一些时间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钱挣够了,就休息,或出门旅游,或在家赋闲。 如今,在中国的城市中,也正在出现这样一群热衷打零工的青年。他们并不是慵懒颓废的无业游民,也不是鄙视体力劳动的轻浮分子,他们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和娱乐方式,不需要那么稳定的工作,却需要一种自己认同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内心的生活安逸要比金钱财物上的安稳更好。 而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也让“飞特族”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大、更容易了。但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适合成为“飞特族”。 你必须对外向型竞争兴趣不大,同时也对社会身份提升兴趣淡漠,也就是说,你并不会追求通过工作来获得某一种社会地位的提升,对于自己的职场发展也没多大兴趣,你做工作,只是为了单纯地获得一笔收入,足够支持你接下去几个月的休闲、旅游、探险或是投身公益事业的基本生活费用所需。 同时,“飞特族”最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士,比如外语、IT或是某一项技术,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在自己需要时就能获得一份工作,而不需要通过漫长的工作等待和寻找期。 “飞特族”其实主要适合两类人:一类是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从事简单职业,随时准备离开,短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攒够接下来休闲和旅游的经费;另一类人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工作和休息之间作一个合理的平衡,利用“飞特”带来的时间上的弹性,为自己重新出发做出更好的心理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对于选择边工作边“退休”,而不是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再选择完全退休的“飞特”们而言,这样的工作与生活特性也让他们更需要拥有一份主动理财的心态与实际准备。 “飞特”们对于财富积累的兴趣并不大,因为他们的人生态度都是偏向精神享受型的,大部分人平常生活并不奢侈甚至可以说很是节俭,只求基本的温饱,不会拘泥于追求大富大贵。但这并不是说“飞特”们就不需要理财了。 由于每份工作时间都不是很长,上一份工作与下一份工作之间的间隔期又相对比较长,备用金的准备显得更有必要。每一次辞职之后,除了将之前所获得的收入用于投入下一次休闲或公益活动计划外,不妨理性地匀出一小部分,放到自己的账户中,慢慢积累几次,最终形成一个金额比较稳定的备用账户。即便将来休闲回来之后,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通过这个备用金账户支持一段时间的生活,而不必向家人伸手求援,真正实现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 因此,我们的青年人在决定“飞特”前,一定要慎重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 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