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菲特 事实上,正是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巴菲特式智慧”而不是那些所谓的神奇投资技巧将巴菲特塑造成伟大的投资家,从而与华尔街那些普通交易员截然分开。需要巴菲特的中国信徒们反复体味的也是这一点。 从事投资十几年,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巴菲特”的赵炳贤对本刊记者说,如果让他现在写一本关于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书,那么这本书可能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第一章——第一条:保本、第二条:重视第一条 第二章——市场上99.9%的公司应该被屏蔽,不加研究 第三章——我和芒格(巴菲特最亲密的投资搭档)从不讨论股价 这看似简单到极点,实际上,无论是赵炳贤还是从未涉足投资领域的薛伟成,都承认自己从巴菲特那里借鉴到的价值投资理论同市场主流观点并无差异:研究值得投资的公司、适时出手、长期持有。但如何能够找到这样的公司、什么时间是合适的出手时间,对这些投资的原理的理解才能检验是否是巴菲特真正的信徒。 在赵炳贤看来,巴菲特收购的那些行业内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收购中,巴菲特利用了这些家族企业领导者的荣誉感。 这些企业尽管需求稳定、业绩优异,却面临着难以培养家族接班人的尴尬,第二代往往希望摆脱工厂主的形象,从事诸如华尔街等更“高尚”的职业。 如果没有了家族接班人,这些企业第一代领导者就不再愿意在晚年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和资产全部押在工厂上,他们乐意将工厂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巴菲特,即使后者的出价比其他购买者要低。部分原因是巴菲特虽然对这些企业往往进行绝对控股,但却不要求经营权,降低了来自被收购方的阻力。 没有哪本投资教科书里教授这样的投资智慧,但正是这些财务和投资工具之外的东西造就了巴菲特战胜市场的奇迹。 而有所取舍,他的中国信徒们也在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修正自己的投资行为。 “我觉得投资理念上应该是相合,但是具体操作不可能一样。”何伯权说。七年之后,何伯权已经用更客观的立场回首昔日和达能的分分合合,承认达能当时是非常遵守商业规则的合作伙伴。客观立场和平和的心态或许是何伯权能够接受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成为巴菲特的拥趸中践行其投资理念较多的中国投资者的原因。 个人经历可能是何伯权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具有天然亲和力的另一原因。和巴菲特只投资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行业,最成功的投资是可口可乐这样普罗大众熟悉的消费品,却很长时间以不了解、不熟悉为理由,谦虚地回避高科技行业一样,何伯权投资的七天连锁酒店、久久丫、九钻网、办公用品连锁超市……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这可能跟我以前的出身有关”,作为乐百氏矿泉水的创始人,何伯权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产品的消费者比水更广泛,而销售这种缺乏差异化的产品,需要掌握消费者的每一点心理变化。“我现在判断项目的第一步,就是看这个项目对于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将自己对消费行业和消费者心理把握方面的优势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充分发挥,何伯权的投资中就包含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先决条件。 何伯权同样学会了从“自己居住的街道”发现投资机会,久久丫鸭脖连锁的创始人顾青是原乐百氏武汉区总经理、九钻网CEO陈斌是原乐百氏华北区总经理。何伯权认为看重管理层素质是自己巴菲特的共同点,同时他也用自己对于昔日同袍的了解和信任,诠释了“投资从身边做起”的巴菲特理念。 但无论是何伯权、赵炳贤,还是计划在不久之后投身投资领域的薛伟成、煕可中国CEO朱演铭都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尚不具备实行巴菲特的投资逻辑的条件。 “中国市场现在变化太快,也就缺乏稳定。”何伯权说。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即便巴菲特本人,也无法像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富国银行一样持有中石油(15.54,-0.22,-1.40%,吧)的股票。 中国股市历史短暂,因此产生更多的是短期趋利的投资者。“一个短时期之内从1000点上升到6000点,然后又迅速跌回3000点的股票市场,怎么可能实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逻辑?”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如此评价。虽仍然有人愿意花费620100美元只为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但从中能够得到的最大收获也许只是一张和巴菲特的合影。 事实上,如今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理论”的极力吹捧者不少不久前还是技术分析的拥护者,对价值投资理论突如其来的热情就像对待一支被短期炒作的股票。当他们将价值投资当作股市的万灵药时,被视做价值投资大师和典范的巴菲特本人却保持谦虚,承认自己犯下了各种错误。巴菲特每次股东大会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检讨自己在一年中又有哪些失误和错过了哪些机会。 在何伯权这些巴菲特的中国信徒们眼里,巴菲特甚至不仅仅是一个 “投资者”,而更加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巴菲特洞悉人性及其必然结果,这是其投资理念的真正支撑。他的中国信徒们或许只有暂时忘记巴菲特那炫目的投资业绩,而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巴菲特投资行为背后那些对人性的体察,才能逐渐找到和这位投资大师靠拢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