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主要危机处理技巧

[复制链接] 4
回复
10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4 08: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理格言]

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还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般的虔诚之心来领导员工——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日本麦当劳董事长藤田田

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公司要稳固得多——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伯·凯莱赫

 
主要危机处理技巧
 
 

当你来到岔路口时,不管怎样,一定要选一条路走。
——约吉·贝拉

我们现在正在涨潮的海上漂浮,倘不能顺水行舟,我们的事业就会一败涂地。
——威廉·莎士比亚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企业危机管理而言也是如此,有些危机是可以预测的,有些危机却是无法预知的。不同的危机,其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卓跃咨询为大家提炼出一些危机处理的简要技巧。

v人力资源危机
我们不得不说在中国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由此,劳资双方的对立似乎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继任者能够立即顶上,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v产品/服务危机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以及因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连锁性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那么,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该如何应对?根据调查,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不会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v集体叛逃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内部高级职业经理人集体叛逃事件层出不穷。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骨架,一旦成建制流失,势必给企业带来伤筋动骨之痛,有的元气大伤。频繁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集体叛逃事件,暴露了被炒企业原有企业文化功力的不足及同行竞争的惨烈,被炒企业也会身陷危机。签订在一定时期内的“同行避止条款”、企业随时检讨薪资福利方面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企业是否拥有留人和用人的环境、企业战略和远景是否能够得到认同,都是解决集体叛逃的有效良方。

v安全事故
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安全属于人的基本的低层次的需求,是必须要确保的需求。如果企业不小心触碰到了这条高压线,会引发公众舆论、政府的全面介入,企业会陷入四面楚歌。安全事故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安全事故,一是企业产品安全事故,一定要想办法杜绝。

北方航空公司空难事故发生后,媒体竞相报道,民航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介入,旅客出行时拒绝选择北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的生意萧条,业务锐减一半就是很好的例证。

v文化风俗
美国社会学家预言,随着政治对立、阶级斗争、种族冲突时代的过去,文化冲突、价值观对峙将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这种价值观冲突,在国际格局的较量中表现为“9·11”事件,在企业微观层面上的反应为企业价值观的分歧对立、文化冲突乃至文化休克,这种矛盾在跨文化、跨地域、跨所有制经营中尤为突出。

亚细亚发迹河南,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亚细亚进入广州后,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招致文化、习惯差异性较大的广州员工的不满,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最后兵败羊城。

v媒体危机
媒体曝光或媒体报道失实,使企业美誉度遭受严重考验,从而发生危机。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决定;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
v客户危机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既是共同市场的合作者也是局部利益的竞争者,甚至是投诉与诋毁并存的,因此它们是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关系。

当企业与客户产生纠纷时,不外乎三种责任形式:企业责任、客户责任、双方责任。如果是企业责任,企业必须无条件退让,以便息事宁人;如果是客户责任和双方责任,企业需要巧妙让步。客户一般分为普通客户和意见领袖型客户两种,意见领袖型客户爱挑剔、影响力大,企业必须给予特殊关照。

当你来到岔路口时,不管怎样,一定要选一条路走。
——约吉·贝拉

我们现在正在涨潮的海上漂浮,倘不能顺水行舟,我们的事业就会一败涂地。
——威廉·莎士比亚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企业危机管理而言也是如此,有些危机是可以预测的,有些危机却是无法预知的。不同的危机,其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卓跃咨询为大家提炼出一些危机处理的简要技巧。

v人力资源危机
我们不得不说在中国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由此,劳资双方的对立似乎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继任者能够立即顶上,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v产品/服务危机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以及因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连锁性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那么,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该如何应对?根据调查,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不会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v集体叛逃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内部高级职业经理人集体叛逃事件层出不穷。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骨架,一旦成建制流失,势必给企业带来伤筋动骨之痛,有的元气大伤。频繁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集体叛逃事件,暴露了被炒企业原有企业文化功力的不足及同行竞争的惨烈,被炒企业也会身陷危机。签订在一定时期内的“同行避止条款”、企业随时检讨薪资福利方面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企业是否拥有留人和用人的环境、企业战略和远景是否能够得到认同,都是解决集体叛逃的有效良方。

v安全事故
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安全属于人的基本的低层次的需求,是必须要确保的需求。如果企业不小心触碰到了这条高压线,会引发公众舆论、政府的全面介入,企业会陷入四面楚歌。安全事故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安全事故,一是企业产品安全事故,一定要想办法杜绝。

北方航空公司空难事故发生后,媒体竞相报道,民航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介入,旅客出行时拒绝选择北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的生意萧条,业务锐减一半就是很好的例证。

v文化风俗
美国社会学家预言,随着政治对立、阶级斗争、种族冲突时代的过去,文化冲突、价值观对峙将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这种价值观冲突,在国际格局的较量中表现为“9·11”事件,在企业微观层面上的反应为企业价值观的分歧对立、文化冲突乃至文化休克,这种矛盾在跨文化、跨地域、跨所有制经营中尤为突出。

亚细亚发迹河南,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亚细亚进入广州后,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招致文化、习惯差异性较大的广州员工的不满,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最后兵败羊城。

v媒体危机
媒体曝光或媒体报道失实,使企业美誉度遭受严重考验,从而发生危机。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决定;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
v客户危机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既是共同市场的合作者也是局部利益的竞争者,甚至是投诉与诋毁并存的,因此它们是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关系。

当企业与客户产生纠纷时,不外乎三种责任形式:企业责任、客户责任、双方责任。如果是企业责任,企业必须无条件退让,以便息事宁人;如果是客户责任和双方责任,企业需要巧妙让步。客户一般分为普通客户和意见领袖型客户两种,意见领袖型客户爱挑剔、影响力大,企业必须给予特殊关照。

沙发
发表于 2008-6-4 10:29:13 | 只看该作者

危机管理

板凳
发表于 2009-3-28 21:09:32 | 只看该作者
有m没有能够下载的呢
4
发表于 2009-3-30 16:10:1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空泛!

有没有具体的应对技巧和解决方案,最好有案例分析
5
发表于 2009-4-5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