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齐家者
王石,一个在中国地产界响彻行云的名字,一个将万科打造成中国地产界绝对第一品牌的领袖人物,一个被营销界奉为CEO营销经典之作的公关案例,一个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的人,一个打造了完美个人品牌的人。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之父,创造了中国IT界的奇迹。一个其貌不扬却兴起了电子商务节惊涛骇浪的人,一个“作秀”的天才,一个让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游走在世界物联网巨头公司见游戏资本的人。 汶川大地震,让两个人的名字又再一次被关注,被人们反复的议论着。两个名字都因为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和公众人物的人性道德问题被推到了谴责的悬崖。不同的是,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走了回来,而王石却带着他的万科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引用一个网友对王石的评价:“王石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无法跨越汶川的一座坟头”。 是什么造成了群众对于王石如此的口诛笔伐?是什么让王石苦心经营和树立的形象一瞬间崩塌?是什么让马云可以转危为安甚至被舆论所褒奖?王石错在哪里?王石该向马云学习什么?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件背景:512汶川大地震。 一场从未有过的媒体总动员:所有的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媒体几乎所有的版面都只报道汶川大地震,并且从512以来从未间断。 从来没有过一次像512一样,让13亿中国人民在同一时间都只看到、只关心、只谈论一个问题。 13亿人民的心在这一场浩劫中是异常团结的,人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灾区人民做贡献。 捐款是人们对灾区表达关心和宣泄自己悲伤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企业的捐款是媒体重点报道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捐赠仪式被无限的放大和反复的报道。不可否认的,舆论导向将企业捐款数额的大小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多少建立了某种联系。 自然的,在普通民众都进献了自己绵薄之力之后,大家把目光盯住了资产雄厚的大企业和大企业家们。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他们的捐款是“应该的”。而当一个个捐款数额的上限被不断刷新时,企业的捐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攀比”——大企业和大企业家的捐款数额,“应该是”巨大的,否则,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沦丧。当他们的捐款数额还不及某一个小企业或者个人的时候,他们是“应该”被讨伐和谩骂的。 王石错误之一:没有认清形势,尽失天时地利人和 王石的理性或许是对的,王石的“企业不应该承受范慈善”、“慈善不是一朝一夕”、“慈善不是大喇叭喊出来”等概念或许是对的,但是不合时宜。 王石提到了海啸,提到了2008年初的雪灾,但是任何一次灾难都不可能和汶川大地震相比。任何一次灾难,都没有像汶川大地震一样被如此的“高度重视”,所有的电视台都是CCTV-1,所有的报纸和网站的首页头条都是“抗震救灾”。王石在13亿人民情绪高昂的时候,希望用自己的“理智”去提醒一腔热血的人们,想去说服人们接受他的理论——他错了。 王石错误之二:最初处理危机时的态度 王石的言论最初是在王石个人的博客上发表的。作为公众人物,其博客就是他的传播平台。而当王石的“万科捐200W是合适的”以及“万科员工捐款上限为10元”等言论爆发出来的时候,王石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激化矛盾,使事件升级。 而当网友的情绪刚刚趋于愤怒的时候,王石采取了激进的手段,不断的引用网友对他的质疑和谩骂,用同样强硬的语言与网友对抗。王石依然想说服网友接受他的理论——一个或许是正确的理论。但是这样的态度只会让本就义愤填膺的网友更加愤怒。 王石错误之三:没有即时澄清事实 其实网友要的很简单,对于王石来说或许不难达到。但是或许是碍于“面子”,或许老王真性如此,王石一直坚持了他的“理性理论”,继续采取着强硬的态度而不去澄清事实。 其实王石和万科人为512所做的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200万”和“10元上限”那么简单。 万科人:员工没有低于百元的捐款 昨天,万科内部一名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从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中发表言论,称“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后,他觉得“难以接受”。 “我们最近也很难过。”上述“万科人”说,王石的言论已衍生出社会对整个万科公司乃至万科团队的质疑。而“我真的去我们的捐款箱看了,没有100元以下的钞票。只有两张10元的,是因为一名员工掏光了钱包里所有的钱,捐了1020元钱。还有深圳总部的一位员工,在捐款第一天将钱包中所有钱捐了之后,第二天又补交500元钱。”万科一家分公司的员工十分无奈,虽然年轻的员工们都热血沸腾地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赈灾,但是社会的质疑仍在所难免。 在万科很多分公司,除管理层外,万科普通员工的自发捐款都超过500元,多则近万元。按照各分公司的说法,员工们并没有收到公司有关“10元上限”的捐款限制,按照昨日的数据统计,仅深圳分公司的200余普通名员工就捐款19万元,人均捐款额大概千元左右。而昨日全公司的粗略数据显示,人均捐款额在500元左右。 “我们也不甚清楚董事长说‘10元钱’的初衷所在,但这仅是一种建议,并不是一种限制。”万科员工。 但是这些却没有被报道,甚至被拒绝报道。全部万科人对512所作的贡献,被淹没在了对王石个人的讨伐声中。 王石错误之四:没有争取到完整的话语表达权 如果王石有自信自己所坚持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王石相信这是时候大众更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数字的攀比”。那么王石作为公众人物,他选择的话语表达途径是错误的。 大部分王石的言论都是通过他的博客——非官方、非正式渠道发布的。即便拥有极高的点击率,但是在广大的网友面前,他的博客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亩三分地”,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 在危机公关的处理中,能否有完整的话语表达至关重要,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实际、合适的态度、合适的言辞以及一定量的推动,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传播。王石在这个事情中,让对自己有利的声音始终处于劣势,所有官方媒体的报道也都是讨伐他的居多。 即便王石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也没有和舆论对抗和讲述的机会。以卵击石,王石大错特错。 再看马云。 危机爆发:马云在一个公众场合讲话时抛出“捐一元钱就够了”的言论,被某记者歪曲成“马云只捐了一元钱”,并被新华网报道,瞬间激起网友极大的反应和激烈的声讨,许多论坛和关于马云此举的帖子都上了首页。 马云的处理: 1.第一时间辟谣 几乎是事件爆发的当天晚上,阿里巴巴就发表了官方言论,证明此言论纯属谣言。并广泛的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布。 2.高调行动,低调传播——顺应民心,塑造良好形象 几乎是同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决定再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专用于灾后重建,帮助灾区恢复元气,该基金将根据灾后重建的情况陆续汇入地震灾区。阿里巴巴集团同时还宣布成立“阿里重建工作小组”,该小组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担任组长,CPO彭蕾担任小组常务副组长,员工志愿报名参加,阿里巴巴方面称,该小组将务实、持久地制定工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方案,并负责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跟进及志愿者员工沟通。 而对于此事的传播,马云更高明的运用了“自媒体”传播方式,是通过网民散播,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既避免了被人指责是“被逼无奈之举”,又避免了“作秀”的指责。“做好事不留名”——马云高明之处。 3.不再反复重申“一元”观点,转移关注点 也许马云和王石想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马云聪明的选择了不在这个时候坚持。而是先让群众看到阿里巴巴在行动。而教育民众的事情,被马云放到了第二步。作为公众人物,顺应民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可能的危机,被马云在12小时之内就轻松化解掉了。而马云也在一夜之后,由“败类”变成了“楷模”。反观王石,可能万科即将面对的不是简单的网友讨伐而已,万科苦心建立的品牌形象和王石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连同汶川一起,瞬间垮塌了。 王石,或许你真的该向马云学习。不单纯是做生意,更应该学习面对危机的处理,应该学习品牌建立途中不可能的一帆风顺,更应该学习随机应变和灵活机动,更应该学习曾经被无数人所诟病的“作秀”法则。
作者:艾颂 来源:全球品牌网
举报
志学者
昨天在凤凰卫视听到主持人采访王石的连线,主持人引导王董事长表达歉意。王董事长这回不再坚持了。
他们的确有很实际的行动: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用1亿元的资金,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规划建设绵竹市某镇;还接受了临时安置12000人的任务。
原谅他起初的态度吧!
正心者
不惑者
分享者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方面需要自己的良心去规制另一方面就是要靠社会舆论的监督 好!
人呀,不要议论了,王石有错吗??人家不就是赚了点钱吗?捐不捐的在于个人,国家也没有法律说是上市公司或者是房地产公司要捐款呀??再说了人家还是捐了呀。理解万岁
是的,很多人只知道批判,王石的观念应该是没错的!可能是表达错了吧
交流者
还是马云精明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