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商务部于厦门投洽会发布的《2007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以至于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十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7年7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200亿美元。中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很多跨国公司也在中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并将中国市场作为非常重要的市场,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 跨国公司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一举一动自然都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如何履行其社会责任也成为人们一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众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评选中,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常常被立为榜样。 然而,“患难见真情”,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同一个人的爱心一样,越是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就越能体现,因此,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表现在平时的一些常态的公益和捐赠行为,更重要的是,当整个社会需要帮助的时候企业是否可以做出及时的反应,遗憾的是,在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山发生地震灾情后,在中国的很多跨国公司却反应迟缓,即使有一些跨国公司有一些捐赠,但是和他们的企业规模及盈利水平极不相称,甚至还有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至今依然选择沉默。 虽然爱心很多时候不能用尺子去衡量,也不能刻意去苛求,但是,与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企业规模,市场地位,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相比而言,并没有表现出与之匹配的企业社会责任。截至到5月15日晚上18:00为止,三星是捐赠数额最大跨国企业,捐赠金额3000万元,其次只有韩国SK集团、印尼金光集团、汇丰银行、佳能、现代汽车和日本小松集团等少数企业捐赠在1000万以上。而那些平日里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或者捐赠数额较少,或者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平时常常被消费者指责的甚至处于垄断行业的知名中国国有企业却反应非常及时,比如中国人保、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烟草总公司等等,不仅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而且捐赠的数额都在1000万及以上;同样,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也毫不逊色,比如蒙牛、李宁和安踏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目前两岸存在着什么样的分歧,台塑集团、富士康和大润发等台湾名企也纷纷捐款,且数目都较大,中国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丰厚的利润,但是也都纷纷组织企业和员工积极捐赠,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与在中国出现消费者的危机公关事件一样,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面对社会的突发事件总是显得很傲慢,甚至有消息透漏说,跨国公司在华捐赠都需要一级一级地向总部报批,程序比较多,数目达到一定额度,还需要董事会开会决定,这一方面说明,跨国公司在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面显得先天不足;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对于中国的地震灾害,并没有得到他们足够的重视,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很多跨国公司很早就将公益慈善事业纳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中,还一贯张扬“企业公民”的形象,这与其实际的表现差距甚大。 一个优秀的企业,培育、应用和管理好道德资本,是企业获取更大效益和更多利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一家企业如何融入社会之中,如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是讲战略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社会公众看待的是你的实际行为,而且,在面对非常态的事件中的表现更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地震灾情是一个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是容不得企业去计较得失,计算回报的,因为企业的道德取向和爱心是不需要犹豫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企业的内在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需要通过媒体的渲染以及公众的拷问才去表现的。 在过去的年份中,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几乎被神化,其管理理念、品牌价值、商业模式等等都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消费者的国际品牌的情结也曾经占据着主流位置。但是经历过很多事件后,跨国公司的神秘的面纱正在被逐渐的揭开。 就地震灾情表现出的反应速度以及社会责任感而言,中国本土企业的表现远远好于在华的跨国公司,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将可能会遭遇更加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的源头则是来自于中国消费者的“瞬间价值判断”,因为一个品牌的积极价值并不是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有多风光,而是在消费者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如何对待和处理,更何况,目前中国社会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严重的自然灾难。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在本次地震灾情中的积极行动,将会加大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本土企业的信赖度和支持度,同时也会产生对于跨国公司的各种复杂的心情和质疑。因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社会公众做出判断的前提是情感,而不是商业,跨国公司之所以表现傲慢,也在于其忽视了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商业成功的前提是人们的心理认同而不仅仅是你的产品和服务有多好,当消费者在情感上遭遇伤害的时候,消费者会主动寻找消费的替代品,这或许是在华很多跨国公司很少去考虑的。 随着媒体大幅报道以及中国社会各界涌现出来的爱心捐助行动,相信还会有跨国公司进入积极捐赠的行列,但是对于分秒必争的地震救援行动,跨国公司的表现值得反思。 作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 肖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