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利好传闻无一兑现 引发上周五市场强劲反弹的各种救市利好传闻无一兑现,A股市场再现黑色星期一。两市大盘低开低走,尽管中国石化(600028)、工商银行(601398)等权重指标股盘中一度强势崛起,带动股指有所反弹,但在市场人气已经丧失殆尽的背景下,投资者情绪化操作较为浓重,个股大面积的跌停使得技术性反弹迅速夭折,沪指再度跌破3500点大关。 A股市场出现这样连续大跌显然是非理性行为…… 统计显示,上证综指3月份跌幅高达20.14%,创下1994年7月以来的最大月跌幅;深证综指月跌幅为20.05%,创1996年12月以来最大月跌幅。沪深300指数月跌幅也有18.91%,创该指数诞生以来月跌幅纪录。深证成指由于权重股万科A大涨,3月份跌幅为15.94%,是本轮牛市的第二大月跌幅。中小板综指同样创下该指数诞生以来的最大月跌幅,3月份“瘦身”了19.12%。中证规模指数中,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200、中证500、中证700等指数,3月份跌幅均在20%左右,代表大盘股的中证100指数3月份跌幅稍小,为16.81%。 短期仍有反复
对于近期A股市场的暴跌, 一方面在于A股市场本身的估值状态及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需要向下寻求新的均衡点,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加剧了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不乐观预期;再加上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诸多负面因素导致了市场非理性下跌。 另一方面,困扰着投资者的又一重要因素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速度的放缓。市场经过了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后,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化解前期高估值体系的压力,整体系统性风险基本释放完毕,而支持市场的积极因素逐步将显现。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的经济仍然处在增长期,紧缩政策可能会减缓增长的速度,但不会就此形成拐点。虽然今年的GDP增长率目标定在8%,但实际的增长率可能仍会接近或达到两位数。在经济增长预期明朗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利保持近30%增长的预期仍有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