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扬子 - 

[管理综合] 真实案例讨论: 一个专业网站的分裂

[复制链接] 43
回复
90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3-2-16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晔子讲  “ 应该有目标,有长期的短期的战略规划,走到哪想到哪肯定问题多多” 太对了,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的思维定式是“咋想不要紧,问题是想的不同时要有序讨论和表决 ”。

如果在发展中引起大的“ 改变初衷 ”, 老同志想不通,引起思想混乱是必然的,应该尽量避免的。这一点我先前没有考虑到。

另外说明一下,我们的讨论这与分裂事件双方的是非曲直无关,我们的讨论时假设甲方如何乙方如何,并不代表我们认为易风或Martin就是这样想的。
22
发表于 2003-2-16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正在看经营战略,现学现卖,见笑见笑!
这件事情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他们或许真的像你所说的各有各的隐衷,所以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我们只是从外界看到乙方以不合乎社会道德的方式转走了资料,在这之前或许他们也进行过一些我们无法得知的交涉.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前面种种应做未做的事情所留下的因所产生的果.
23
 楼主| 发表于 2003-2-17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  thizhi 网友在 pmunion.com 上的评论:

---------------------------------------

一直忙,没时间,收到分家的消息也不惊讶。今天有时间,谈谈我对分家事件的感想。
先声明,我跟易风相对熟悉一些,跟Martin素未平生,但是我人在上海,因此我的分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的为人想必大家也很清楚,我只保证下面我说的是我的心里话。说出来,双方权衡。无论将来你们大家如何发展,无论我说的有多难以接受,相信我这篇分析会有一定帮助。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跟其他任何人无关。

1。心态和成熟度:
易风我略微接触过,显然不够成熟。其实易风一直并非是一个人,包括在北京的一个小圈子。这个小圈子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易风不能逃脱这个层次太远的地方,他们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作出的举动往往也是集体的想法。遗憾的是,这个圈子的整体显然并不高明,如果说这是一次政治斗争的话,那么易风显然是处于比较难堪的地步。我按照后面的文章推测从一开始的整个过程中易风带有一种急燥心理,高调而且动作快,但是因为急燥而失去了冷静,效果反而不怎样,让人看轻。
反观Martin,我和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人做事情非常低调。在联盟很长时间,我只知道这麽个人,看过他说过一句“顶烦重发帖子,看一个删一个”,还有他的签名“不爱江山”。简单的几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的务实,象他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对手和人才。
冷静的思考和务实的心态让Martin一开始就占了上风,易风或者说北京在这个最重要的基础方面跟Martin相去甚远。

2。利益取向:
易风和北京想进行商业化操作,无可厚非,本身并没有问题,甚至Martin也并不反对。但是急燥的心态让他们忽视了一点地域和人在政治斗争中最基本的作用。易风和北京的人手众多给Martin很大压力,我个人认为,Martin本身有追求资源共享和免费的精神,但是Martin也会考虑到进行商业化操作后是否能保证自己对经营实体的控制。而且,在整个事件的谈判过程中Martin显然更加感觉到了这一点,在最基础的问题上都要受到多数人的排挤,如何能保证将来真正的利益不受侵害。所以与其说Martin要“把网站独立于公司”,不如说是要保证自己在商业化运作中的地位并获得应有的利益。其实商业化道路是必然,但是利益的分配是否能均衡,值得你们双方仔细考虑,尤其是易风一方,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这点来说,我同情Martin,而易风和北京显然对这一点毫无认识并且过于高调,导致最终的绝裂。我见过大家不少分析,有明智的已经提到讨论原因所在,但是少有人能看到问题真正所在。这个事情想必也给所有人上一课。

3。手段:
有了前面的基础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后面双方论战或者说争取网友的手段。双方都发了email,从我收到的信息里。易风依然保持高调和义愤填膺的语气,而Martin相对比较平和。然而这里双方都有很大的失手,互相开除导致不少网友对双方都有些瞧不起。易风在自己的版面上开了帖子并且让所有支持者一个论调的进行支持显然是个重大失误,在我看来,这样的手段显然是幼稚的有些可笑。Martin没有在易风的版面作更多的讨论,而是引用了网友的信件,做法虽然不很高明,但显然比易风强。尤其是易风在Martin的版面丢下“易风的话”之后,Martin回了一句“也希望你们能够成功”显得大度。Martin全部所为,这句话我最欣赏,称得上大家风范。相对这句话,易风的连名帖显然显得苍白无力和战线过长。真正的高手就是这样,放弃侧翼,集中火力,在一点爆发。

4。展望:
既然分开了,就要踏踏实实的把这件事情放下,真正的去做点事情。从前面三点的分析,我个人认为易风和北京方面整体素质不高,即便是走上商业化运作也难以支撑大局,项目管理和商业化的差距非常大,再说即便是项目管理,我看北京可能证书不少,但是掌握精髓的没有。但是商业化这个方向易风和北京并没有看错,这是个非常正确的方向,如果你们一直保持努力并能有高手给你们支招,那你们或许会成就大业。
Martin的素质不错,从整个过程的表现看来,我认为他有高人在背后支招,凭Martin本身的能力不足以占据较大的上风。商业化的道路我想Martin或者其背后的人心里都有谱,只是他们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寻找比较好的借口。
无论如何去做,商业化和免费精神本身并不矛盾,Martin的商业构思本来很不错,但是出于双方素质的差别这件事情最终流产并导致双方绝裂。可以说,任何一方如果不想办法弥补自身的缺点,想做大?门都没有!
从目前来看,我更看好具有务实心态和较高层次的Martin一方,除非易风找到高手,克服自己的浮躁心态或者Martin决心放弃。我也建议Martin适当的走商业化道路。有竞争本身也是好事情,可以让你们思考的更多,在将来的大环境竞争中拥有更多的经验。

题外话:作为我个人,当我在你们的处境上时,可能做的还不如你们,我只是旁观者,我作的分析只是出于纯理性的思考。我上网多年,见证无数社区的兴衰,无论是网友之间的绝裂还是网站负责人之间,大多逃脱不了一个“利”字。所以你们的事情也告诉我们,“利”这个字不可以没有,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真正的“权衡”,才能做大做好。

顺便:
walkerch:
为什么我收到消息不惊讶。三个多月前我就在这里跟你说过“天下无不散筵席”,你不相信并且搬来大堆理由来反驳我。我想到今天你应该明白我当初在说什么。

piggy:
我给你发过mail,希望能与你联系,奈何没有回音。我的信箱是thizhi@21cn.com,能把你电话发给我麽?我想去考一个项目管理相关的证书,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

常未饮酒而醉
以不读书为通  

-------------------------

个人觉得这种看问题的切入角度有意思,大家如何看 ?
24
发表于 2003-2-17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这封信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对此事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虽然可能还是片面的。“利”字是这个事件中的一个本质问题,为了得到自己期望的那份,可能谁都做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至于谁先做的,我们无从得知,而且今天来讨论这个也已经失去了意义,正如信中所说的:如果这事放我身上,可能处理得还不如他们。对于我们的家园,我想有很多朋友也是非常看好胡涂已经搭起的这个平台,希望在这里有所做为。那么做什么,怎样做,我们需要了解胡涂的意愿,志趣相投者方可共图发展,发展中不忘沟通,沟通中不忘互谅,那么我们的家园才有可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能为广大网友提供知识和帮助的论坛。
25
 楼主| 发表于 2003-2-18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扯远了, 回头一想我还是觉得关于利也好,共同愿景也好,沟通也好,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哪怕大家讲的是错的, 也要理智的做少数,而不能给自己借口做错事.尊重少数,但必须服从多数和程序正义. 下面是摘的一段文章, 来自王怡的<超越党治国家:忠诚与背叛>. ----------------------------------------------------------------------------- 民主政体恰恰是一个充满了“背叛”和“反对”的体制。 > > > >一种是来自体制内的“背叛”。如果我们将所有国民(同志)在意识形态上的“忠诚”看作一个革命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那幺事实上每一个老百姓关于“效忠”的意思表示是永不可撤回的。假如你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走上街头,对一个超越于一切人的共同理想及其领导者表示了欢庆,你曾经敲起锣打起鼓,那幺“忠诚”就成为了你一生中的重负,你甚至还替你的子子孙孙在一份思想的“效忠书”上按下了手印。任何在组织上、在思想深处对于那个共同目标的脱离,都会被视为“背叛”,被视为不忠。这种背叛和不忠又会对党治体制构成渐渐积累起来的打击,和合法性的荡然无存。 > > > >而在一个民主政体下,每一个公民(不是同志)在政治上似乎都是朝三暮四的,他们不对任何一个政党效忠,他们没有义务继续把选票投给曾经投给的那个候选人。任何政党和任何政治家一旦被选民拋弃,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或指责支持者的忠诚度。正如多恩斯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提出的那个著名的“政治市场”观点,民主政体下的政党在政治的市场上追逐选票的最大化,就类似于经济市场上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的企业家。而一家手机生产商是不会哀怨的指责那些喜新厌旧的老客户的。 > > > >一旦将政治视为市场,忠诚与背叛这种将个人操守意识形态化的话语就失去了方向和说服力。萨利托在谈到第三世界国家实行民主时指出,在这些国家实现民主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世俗化”,一个是“对政治的驯服”。所谓世俗化,就是“神的王国与凯撒的王国”的分离,即价值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分离。而这一点又是对政治的驯服的前提。刘军宁谈到米诺格的《政治学》一书时指出,现代政治与古代政治的一个区分就是,在古代,“政治被认为是第一性的”,古代政治中通常都存在一个官方的、一元的和整体的政治理想。而在现代,政治被认为是第二性的,是消极的。现代政治的出发点“不是关于完美社会的抽象理想,而是现时的况境”。 --------------------------------------- 或许我是固执了,我关心的是: 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 共同愿景改变了,分歧发生了,如何理智合理的处理.
26
 楼主| 发表于 2003-2-19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前一个帖子昨天增加了许多很好的跟帖,感兴趣的话可以一看。

http://www.pmunion.com/bbs/Article.asp?ntypeid=19&titleid=8124&page=1
27
发表于 2003-2-20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只有一个“沟通”,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在整个项目合作过程中,双方缺乏有效的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他们在众多的沟通信息交互过程中,多大量使用的是BBS、或以M-AIL方式,然而在现实中,双方要想把这样一个在虚拟环境中建立起来项目商业化,仅靠这一种单一的沟通方式,是无法实现双方进行相互判断对方的价值去向和合作态度的,还有,如果他们双方能经常在一起交流的话,那么这一过程会加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有可能会由合作伙伴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利益去向也可能会发生转变,所以我个人认为,导致这个专业网站的分裂关键问题应该是“缺乏有效地沟通”
纯属陋见!!!!!
28
发表于 2003-2-21 19:45: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在创办网站(或企业)的过程中,性质不明是最要命的。盈利与非盈利的定性是事件爆发的直接导火线,追溯过去,也是问题的根源。
我大致列了一下,以栖息谷为例,如果定性成盈利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有不足之处,请家人不吝赐教。

¨        明确性质:栖息谷属于盈利组织还是非盈利组织?
—        如果是盈利组织,则需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支出,那么入口有哪些?出口有哪些?
—        分析栖息谷的相关利益方,各自的利益点是什么?彼此的利益关系如何?
¨        明确目标:成立栖息谷想要达到的可量化的数字性目标是什么?
—2003年,服务器空间、会员规模、点击率、媒体提及率、各大品网的评级等。
—2004年 ……
当然,如果定位成盈利组织,则有重要的经营额、利润率、客户量等指标
¨        明确步骤:预计采取什么样的步骤以达到该目标?
¨        明确规模:准备在该项目上投入多少来运作?
— 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财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确合作:希望合作方提供哪方面的服务项目?
—确定合作方有哪些?(各大版主、管理公司、广告公司、研究机构或其他组织)
—确定合作方式
—确定合作内容
—确定权限和利益分配
(类似KPI)
¨        明确风险:风险来自何方,如何规避
—政策因素
—技术因素
—资金因素
—人力因素
—法律因素
—竞争因素
……
29
 楼主| 发表于 2003-2-22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分析很有道理,我想提一点疑问:

如果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同气相求的网上社区/论坛,是否会员人数越多越好?会员100万人的论坛会存在吗?

我不是反对发展,而是想:会不会有个适度的界?比如对非潜水的网友来说,一个话题提出马上被一天几千个帖子淹没,他会失望的。

没有相关经验,请多指教,谢谢!
30
发表于 2003-2-22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就一种类型发展的可能性和普遍性而言。
你说的这种情况好象我们的GC党,不谈盈利只求共享,然后也发展成一个会员过千万的团体。呵呵,开玩笑!
而且我想,你所担心的人过多的问题,从来在一个组织里人的变数往往快于组织结构的变数,所以一般都是搭好一个结构,然后随着人的增多而不断地改进。如果不改进,势必承载不了,才会出现失控的结果。因此这个“适度”是可以通过不断调试、改进而始终保持的,不应该有个终止的“界”。
而你举的例子是一个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个资讯出现会马上被淹没,被忽视,因此媒体零细化是必然出现的趋势,一对一的交流才能达到沟通。这个传播的问题,目前你只要看看大的论坛下面数百个小的话题组就知道了,这可能是解决你所指问题的一个现行方案,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好的沟通模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