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妈咪?幕后老大?时尚营销的三重境界 2008-3-13 无论是服装工厂,服装品牌,还是专业市场,甚至行业协会,基本上都转过了一个圈,知道了里面的门道和手法。私人的和股份的,外资的和民营的,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明显区别的是外资企业的管理相对成熟和完善,支撑企业的因素也由人转移到制度之上。 最近一、二年,参与过其他二三个服装品牌企业的营销顾问工作,也帮助过一二个服装产业集群做了一些战略规划,深深地感受了一点,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做哪一个环节的,越要对市场未来的需求进行了解和细分,同时需要用超强的整合能力对需求进行商业化模式的总结和提炼(ITAT的欧通国也许正是多年服装零售经营的基础上,了解了商场的种种细分和困扰服装厂商的库存问题,也了解托管、代理、加盟等各种方式的优劣,才可能有ITAT模式的出炉)。 我本人的经历,看朋友们的经历,还有欧通国的经历,突然一个“时尚营销三重境界”的概念在我脑中形成。为了让各位看官能简单明了地了解,将拿“小姐”来做比喻,同时,敬请各位侧重正题,勿作联想。 时尚营销的原始境界,是坐台小姐--简单的交易行为:小姐花枝招展在橱窗之后,她拿迷离的眼神和雪白的胸部和大腿诱惑着人们。有一天,需要的人们走进那扇门,于是,交易行为完成,价值得到让渡。 这是目前大部分单个服装品牌的现实反映:投入一笔钱,生产一批衣服,然后进一些商场,在那些橱窗之后,就静静地等顾客上门。这种情况下,隐含着一种很残酷的现实:一旦投入生产,现金就转化成货品,必须尽可能多的卖掉,减少库存提高毛利,但又无法预测结果,只能在那里静静等待客户的降临和选择。衡量坐台小姐的最终价值和衡量一个服装品牌的价值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交叉比率(交叉比率=周转率*毛利率,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只有卖得更多更快,毛利赚得越大,收获也才最大。假如一个服装老板,没有周转和毛利意识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向那些聪明的小姐学习。当然,一个普通服装品牌的最终价值能力能否实现和坐台小姐一样,在她们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了,相貌(货品)根本上决定了交叉比率。 时尚营销的第二重境界,是做妈咪—洞悉客户需求,整合产品,安排需求的实现。当然,我想,基本上妈咪都应该有过“坐台小姐”的经历吧?否则怎么毫不忸怩地去一眼洞悉客户的需求呢?这时候,妈咪的核心能力是接触客户后,洞悉和判断客户的需求,安排客户获得满足感,当然妈咪手中也必须有“坐台小姐”这样的产品资源。妈咪手中可能有N多个坐台小姐,但她肯定不是付工资给小姐的,甚至还要收小姐的管理费用。对应服装品牌营销,那就是一个整合高手(服装商人),采取了多品牌策略,但肯定不是买手制、加盟制或者代理制,而是托管制,与品牌们分享利润。ITAT基本上就是采取这种“拉皮条式”的模式,而且现在越拉越大,越拉越远,连远在英伦的SD集团都被拉来了。 时尚营销的第三重境界,就是成为幕后老大。或者说时髦一点是(风险)投资整合。幕后老大我,看中了这个市场的高回报率,知道你这个妈咪能力不错(经营者素质高,产品整合能力强),手下有一大堆美丽妖娆的小姐(产品线具备竞争力),再加上我这资金投入和投资保障,那么这么高“毛利”的产品将带来滚滚的利润。如果说,妈咪这一境界是对“产品”整合的话,那么“幕后老大”这种境界,基本上是对人、财、物和关系的总体整合,是更高阶的体现。服装圈中,杉杉正在进行着“幕后老大”的尝试。 <转摘请注明出处:绣服荼靡 http://fashion.folo.c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4 0:07: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