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自我开始——人生转型期案例:某公司一位当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综合部经理,其事业轨迹为后来做到了一个分厂的厂长,然后又做到了综合部副经理,再后来又做到了综合部下的一个标准化中心的主管。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为他联络了上另一个公司做经理的机会。可是他没有去。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算来算去,工资没有现在多。”而他的年纪仅30来岁。 这是一个典型的能力与金钱的选择:跳槽就意味着到所谓的“大风大浪”中去摔打,较高的职位、另一个需要适应的公司——简单地说跳槽意味着有利于能力的提升。 正确的观点是,对于年龄不超过35岁,处于成长期的人而言,他的人生轨迹还可以算是积累阶段,而不是收益期,此时应该把金钱看成是能力的副产品才是比较合算的。 这里就有一个人生转型期的概念出来了,也就是说,刚才说的35岁后,对不同的人而言会是不同的,有的人在40岁以下都还是把能力的成长看成是跳槽的主要判定依据,而有的人可能30岁以后就认为而立之年已过,必须以眼前收入为主产品了。 “大器晚成”的人,其转型滞后。 在强调能力为主的阶段不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眼前利益的获取可以为能力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
——摘自李泽尧《中国职业经理人成长计划(PMTP)丛书》之《执行力》
该贴来自群组:培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