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金投入不足 从现有信息化的投入结构来看,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和“重建设轻维护更新”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有路没车”或“路多车少”的现象,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无法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信息化的专业人才短缺 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信息化专业人才非常关键,但是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这一领域的人才。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自然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一方面,信息化人才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才,我国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培养形式、培养规模、培养效果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阶层的产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重视程度较低人才的激励机制有限、缺乏长期的培养措施。因此,广大中小型企业缺乏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性人才,现有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 5、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规划 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由于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自己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哪些功能,不明确信息化建设到底能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办公做哪些事情、有什么作用。各部门往往立足本身业务需要各自为阵,零星采购信息化产品,独立实施,造成系统之间不能集成、编码不统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化的集成效益无法显现。 四、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成长型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实施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整个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全方面、大力度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建设 国家应该重视成长型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分析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形势、现状和需求,提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及实施步骤,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展。
同时,管理层洗脑,全员更新观念,确保认识到位。信息化蕴涵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不仅仅是软件的运用,即使将信息系统运转起来,如果没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念,用信息化的新瓶装陈腐观念的老酒,信息化也不会收到实效。 2、做好战略规划 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然后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应用重点,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实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效益驱动,逐步推广”。 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因此在合理的信息化整体规划前提下,还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息化整体规划进行及时修正,以保证信息化规划的延续性、先进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在分步实施时还要注意考察信息系统的柔性,以支撑企业的动态发展。 3、信息化建设同技术创新相结合 企业要发展,也应当充分鼓励和引导各种技术创新,并实现创新的转换和提升,将技术创新转换为生产力。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运用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全过程,通过开发生产工具的革新,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4、改造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传统色彩比较浓厚,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管理效率和水平低下。而依靠网络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则是扁平化的“动态网络”开放式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使中间人为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管理层次,削减机构规模,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这种扁平化体系,实现了水平、对等、交互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业务,形成动态管理,使信息交流畅通、及时,管理更加灵活和快速高效。 5、重视人才的储备与培训,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创新思维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创新和优化。同时,招聘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应设立信息主管和专门的信息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