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8-3-6 13:52:32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的主体,始终是人。因此,人是各种因缘中的主要因缘、第一因素。我们要做事,就需要有人来做,办好一个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吸引住人才。菩萨的
四摄法,就是吸引人的意思。一个传法的人,首先要有能力把弟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才来听你说法。国外的大学,都是挂牌上课,象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
早稻田大学等,很多大学我都去过。哪一个老师讲什么课,学生们事先都知道,试听选择后才决定去听。国内也在试行,但只限在部分选修课,一般还都是固定老师
上必修课,学生没的可选。如果都实行挂牌上课制度,那些混饭吃的老师们就呆不下去了。而那些名气大的专家来上课,教室会座无虚席,甚至整个礼堂都差点给挤
破了。这就是摄受力,即吸引力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所致。
四摄,是吸引人的一种方便智慧。
第一,财施摄,就是用财物来吸引人。很现实的,哪个单位工资高、福利好,人都愿意去那里,这个企业就有竞争力。平时,要能真心诚意地关心你的部下和员工,当他们生病或者家中出现了困难的时候,要能及时给予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这是得人心的第一个办法。
第二,美言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要平等地对待员工、对待部下,给予他们尊重,用温和的语气、文明的语言来和他们沟通,这便是美言摄。2000年,我到美国去的时候,参观了硅谷的一家微软
公司,老板的办公室是和群众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的特殊化。我问了一个人:“你们老板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吗?”他说:“是的,老板和大家是一样的”。这件事,
给我的印象很深。长期以来,中国的历史上,国王和下级的关系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是主人和仆从的关系,现在是民主时代,这些关系早就应该过时了,应该发
扬民主、尊重人权,民主、平等地待人。老总和部下,只是分工不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别人,其实就是尊敬自己。同理,
如果不尊敬别人,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动不动说粗话,喜欢训人,这非常不好。不但管理者要和善待人,也要培养员工善待客人,以文明的敬语来与客人说话,这
样才有可能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使客人乐意成为回头客,稳定并拓展客源市场。
第三,同事摄,就是与群众一起同甘共苦。当你和群众融为一体的时候,他们会感觉你很亲切,也会拥护和支持你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做教师的,教师要教书育人,自身的行为道德是很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光是嘴巴说是不行的。
第四,利行摄,就是为群众办实事。人心换人心,以诚待人、以情动人,办企业要让大家都得到实惠,领导在群众中才有威信。如果老板和员工之间,只是一种雇佣
关系,这是非常糟糕的事。因为,被雇佣的人会没有责任感,他想“我只要有工资拿就行了,公司或者企业的好坏和我没有关系”。如果员工不关心单位的发展,本
职工作也是做不好的,人人如此,那么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有所发展,这是非常不好的。
我们在学校里也曾批判过这个雇佣观念,老师在工作八小时之外,什么都不管,你给我排了几节课我就上几节课,上完了就走人,不管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现在,正在探讨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很多人批评说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弊病,最主要的是只重视知识教育,而轻忽了道德教育,导致从学校出来的很多人,道德素质
很差,没有主动服务的精神,不会肩负起道义上的责任。人才人才,首先是人,人才的第一个标准是德不是才,真正的人才须德才兼备。
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政治思想教育的课太多,占总课程的百分之三十,效果非常不好,属于学校里最不受欢迎的课,因为全是老套套,没有什么新
东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年轻的一代,连起码的做人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都培养不好,只是学了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和技能。国外的学校教育,开设有基督
教、佛教的课程,教学计划中按照不同年龄孩子的思维水平,分别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个好人、如何做个好公民、怎样做人做事才能获得
快乐、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等,无疑,这些都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来进行的教育。
现在国内选用人才的办法,也是没得选择。政治卷宗上,有政治头脑的人谁也不会写坏话,大学毕业的时候,思想鉴定上都写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老师的推荐信
也都是讲好话,不会说坏话的。仅凭这些材料,是不能够了解到这个人的为人的,他的心理素质、道德怎样呢?一个人的知识不行的话,还可以学习提高,但如果缺
乏做人的基本道德,高科技犯罪,会极大地危害社会,比如说黑客,就是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情。怎样改革,才能够切实可行地把人才的道德素质
培养放在首位,我国的教育还有待探索。
做任何事情,发心要能利益到别人。办公司也是如此,小就有利于一方,大则有利于一国甚至全球。当然,你首先得在你这个团队里面,给你的员工带来好处,激发
他们干事业的积极性,他们才会更加努力。我在洛杉矶时,遇到一个信佛的中国人,他来看我并带我去了好多地方。他说他工作的公司老板人很好,只要你是老老实
实地在干活的人,他就会对你好,公司发工资是不公开的,按照各人的业绩、贡献大小,用红包的形式发工资,每月发的都不一样。他在这个公司干了好多年了,不
想走开,因为老板很信任他,把分公司也交给他管,他非常满意。如果做到这个份上,你说,谁不愿意努力工作呀?
现在回想起来,人家老板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人性化管理。人是有感情的,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企业应该有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
有统一的制度标准,也就是说没有行为规范不行。作为制度的贯彻者,应该平等、公正地的执行规章制度。但,制度只能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如何才能挖掘人的内在
的潜力,积极发挥人们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人的条件,这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领导着一个公司,相当于是一个王者,统领着一个王国,应当具备一个国家领导的才能、心理道德素养,以及具备智慧远见等,才能自如地管好你的公司。
第一,道德心理素质。就是高尚的德行:慈悲、宽容、谦虚、冷静等等,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得民心者得天下”。首要的就是以慈心、爱心来待人。要“严于律
己,宽于待人”,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部下作榜样。“马列主义口对外”,说一套干一套,别人就不会听你的。毛主席也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 谦虚是人性中的重要美德,智慧越高的人,就会越谦虚。还有,就是碰到问题时,需要冷静,冷静地思索、冷静地待人处事,避免过激、出偏差。
第二,远见。做领导的人,应该要有远见,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百年,没有远见,只搞一些短期行为是不行的。领导是领航、掌舵的,你只顾眼前,将来
的发展都没有保障,就会自断前程。学校里的老师,如同是学生的领头人,老师自己须有知识、才能、德行,才可以教导、说服学生。如果老师和学生的水平相等,
那学生就只能在原地踏步;如果老师的水平还比学生的水平低,那就意味着学生还会退步。所以,学生如果要选择老师的话,原则就是老师应该在各方面,要比自己
高得多,越高越好,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收益。同样的,大至国家小至企业,作为一个领导,你与下属的关系,就和师生关系差不多,你的一举
一动都要做榜样,要能以身作则。如果领导的水平很差的话,就很难领导好部下。所以,领导要不断学习,提高领导水平。要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但不是全盘吸
收国外的东西。有一个日本人写了本书,说到日本人学习西洋的东西,有很多的失误,凡是离开自己本民族文化根基的东西,都有点过,现在又开始回头了。我们中
国现在也有这种情况,初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西方文化并不是都比我们东方文化好,不能崇洋媚外。如《西方文化五百年》一书中所说,西方工业化最重大
的失误,就是环境污染,极大地破坏和浪费了自然资源。所以,学习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吸收,尤其要好好传承、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
比如学习用佛教文化来观察、审视,具足长远的发展眼光,决定自己未来的道路。
四、答问释疑
1、问:什么是有为法和无为法?
答:有为法有生住坏灭变化,有实际作用。
无为法如虚空,是一种没有任何变化的存在,它为有为法提供空间,但是它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佛性就是这样,是空性,本身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它给佛的智慧的产生提供一种条件。
无为法有几种: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和虚空无为。择灭无为指的是把人的思想意识里的缺点改掉,后来这些缺点就不存在了。非择灭无为是指有些东西可以生出来,但暂时条件不具备,未生出来,所以不存在。虚空也是一种无为法,是一种存在,但是没有好坏的作用。
2、问: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如果见有人掉到水里去了,我本身又不会游泳,救不了他,我就没去救他,我是不是很自私?我这时候应该怎样想才是智慧的思考?如果我不因救他而死,我活着可能对国家的贡献更大,不是吗?
答:人的本性是无为法,是空性,像天空一样,没有什么善恶倾向。所以,禅宗说善和恶都是烦恼。胜义谛上没有善恶,佛性属于胜义谛,众生都是平等的,但是它在世俗谛的显相上则有善有恶,受教育与环境等的影响,可以变恶,也可以变善。
人是好是坏,是从人的发心及行为结果上来说的,造成害人害己结果的行为是恶行,造成利他利己善果的行为就是善行。有些行为短暂是利己不利他,但长远来说,
害他一定会害到自己,真正地发心利他行一定会利益到自己。所以,制止恶行、弘扬善德,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善恶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比如,为了制止一个杀
人凶手害人,你就把他给杀了,以恶治恶,从发心及结果上来说,对大家都有益,那就是善。
利益众生是多方面的,你应该发挥你的长处,做你能做的事。你明明不会水,而硬要下水,即使是把自己的命送掉了,也成全不了他人。要下水救人,首先自己是会
水的。真正的善是完全利他而不考虑结果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救得成、救不成是一回事。救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善名,如果是为了出名,动机不纯,即使是舍了
命,那也不是善行。
3、问:什么是慈悲?
答:慈就是仁慈,是爱的意思;悲是一种同情心,对别人痛苦的处境表现非常关怀;爱和同情,联合起来就叫做慈悲。佛教的悲心有三种:一是悲心单独用;二是慈
悲合用;三是无缘的慈悲,是最大的慈悲。人的慈悲与爱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等等,爱与同情是有特定对象的,只限于自己的亲友。而
佛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众生都是平等的,佛的爱对一切众生都是如母对子一般,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缘无故的爱,这就是佛的伟大之处。
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利众慈悲,成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要觉悟众生,是为了报答有情的恩情。从缘起上来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是在众缘中生存,吃、穿、
用、住、通讯、交通等环境,要依赖多少人的因缘?是无数人的劳动付出,我们才可以享受各种的生活条件。个人是渺小的,自己只是众生中的一个因素、一个原
子,我的生存是如母众生的恩赐,所以,我们应该报答众生的恩德。
4、问:能举例解释一下缘起性空的理论吗?佛家说空,空就是无所谓善恶,那为什么还要学习用智慧来区别善恶、好坏呢?
答:比如说,水分子的结构,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组成,那么水的本质是氧还是氢呢?都不是,而是一种合成,本质上找不到一个叫水的独立不变的东西。随着各种化学元素的不同组合,又会形成新的东西,没有不变的存在。
又如人,人也是多种因素,精神与肉体的组合,假名为人。马克思说,人的本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个文化现象,有脑子、有智慧等,并不是单一的肉体。
空性,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有人说,佛家讲四大皆空,就是说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大错特错的理解。空性,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说它的本性是空无的,自性空,
但是事物的显相还是存在的。如水的本性是没有的,但氢氧结合了以后就形成了水。空就是缘起,各种的缘起,好的缘起形成好的结果,恶的缘起形成恶的结果。所
以,必须重视善恶因果法则。
5、前世今生是什么关系?我们今生的命运都是由前世决定的吗?人可以改变命运吗?
答:前世今生是一种续流,就像黄河、长江,在不断地流变过程中,会加进一些新东西,失掉一些旧东西。人生的命运不全是前世的业决定,前世种的因重要,今世
的所作所为更重要。把业看成是绝对的东西,是错误的,如我是小狗说病是业造成的,有了病不要看医生,结果耽误了很多人。佛家是破宿命论者,人们今生的努力
是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6、问:如何看待藏民们一步一个长头从家乡前往远处的寺庙朝圣?不磕头不是可以快一点到达目的地吗?
答:磕头是造善业消恶业的行为,藏民们怀着虔诚的愿力,从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磕着长头去,和你坐着飞机去拉萨的业是不一样的,心诚则灵。
7、问:慈悲与智慧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智慧是从爱心中爆发的?比如,大象的保护问题,为了不让人因取象牙而杀大象,人们就把森林围起来保护,但是想不到好
多年以后,大象繁殖过多,反而把整片森林全部遭踏了,而且大象还出来毁坏人畜与庄稼,最后没办法,只有杀大象。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的智慧不够的时候,如
果仅有慈悲,是不是会好心办坏事?
答:只有佛家的智慧是从爱心中爆发出来的,世间没有慈悲的智慧很多。慈悲,是佛教智慧的前提,因为佛教智慧的本质,是以利益众生为目的的。有了慈悲心,才
修佛的智慧,才应用佛的智慧。所以,佛教的智慧是慈悲和智慧的结合体。慈悲和智慧,是辩证的关系。单有慈悲或单有智慧,都是枷锁,是一种困缚,只有两个合
起来才是解脱。悲智双运,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根据 2006年5月 多识仁波切 在杭州与企业家座谈的录音整理,答疑只节选了其中部分。欲更多了解仁波切与企业家多次的座谈内容,请关注本站商城即将出版的新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