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失望大于希望,SUV悖论

[复制链接] 0
回复
7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sk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2-22 12: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失望大于希望,SUV悖论

今年上半年,SUV市场的增长率为32%,然而面对这个足以令国际其他市场羡慕不已的成绩,我国的SUV企业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这个增长率离大家年初的预期差得太远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童志远如是说。

2003年,SUV的高速增长令所有人瞠目,更令SUV企业激动不已。几乎所有的SUV企业都调高了2004年的产销目标。“许多企业都是按照80%的增长率来确定自己今年的产销目标的。”一位SUV企业销售老总这样告诉记者。

然而,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没有给这些企业一个满意的回报。

在权威机构上半年的统计报表中,多数SUV企业出现了微增、持平,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当然也有例外,北京吉普在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以196%的增幅稳稳坐定SUV头把交椅。另外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是郑州日产帕拉丁和中兴汽车,分别增长了46.1%36.5%。而去年的SUV销售冠军长城赛弗,虽仍位居SUV第二名,却出现了负增长。原来表现不错的东南富利卡、北汽福田等也都是负增长。其中下滑最严重的除了已停产的金杯通用雪佛兰开拓者外,东南富利卡以32.5%的负增长排在下跌前列。

这样的现状显然是SUV企业始料未及的,如何能笑得出来?

宏观环境改变了SUV走势

应该说,每个企业的决策者都十分精明,智商很高。何以会出现目标与现实市场如此大的落差?

童志远认为,落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我国SUV市场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国际市场SUV、越野车在汽车总量中的平均占有率是8%,美国在10%以上。如果加上皮卡,美国的SUV所占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而我国目前SUV所占比例只有4%6%,应该说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因此,企业纷纷看好SUV并没有错。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多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使不少企业定出了不切实际的产销目标。

市场是存在的,但环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变化。一季度以后的宏观调控、信贷收缩,对SUV的影响不容忽视。专家指出,信贷收紧影响的是汽车零售,宏观调控限制了流动资金,影响的是批发。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受制约,影响则是双向的,既影响零售,也影响批发。

其次,今年SUV领域本身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主要表现在:新产品多了,尤其是真正高品质、高水平与国际市场同步的产品多了,这意味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多了。丰田三款SUV、本田CR-V和三菱欧蓝德等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欧蓝德对北京吉普上半年增长的贡献度高达40%以上,这与前几年SUV领域的竞争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进入SUV领域的生产厂家也增加了不少,而且不仅是低档次车生产企业,主流厂家也纷纷进入SUV领域。更多全新的与国际同步产品的出现,使SUV企业的竞争水平、竞争能力大大提高,竞争层次也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变化显然是好事,说明我国SUV市场正在走入正轨,产品品质、服务都在提升,消费者也在走向成熟。然而这样的形势自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甚至残酷,同时引发SUV产品格局的改变。

今年以来,中高档SUV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低档SUV,而上半年SUV领域下滑最严重、受影响最大的正是低档SUV。去年则是低档SUV大丰收、大发展的一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