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管理故事:维亚康姆老板雷石东的悲凉

[复制链接] 0
回复
6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2-19 22: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11:06 《英才》
雷石东
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维亚康姆(Viacom)创始人.
雷石东1923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一个清贫的犹太移民家庭。当时,他住的公寓里连卫生间都没有。通过努力,他进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当过律师和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律秘书,还担任过美国司法部长的特别助理。不过真正令其名扬四海的是其在娱乐业及传播业内的卓著成绩。雷石东将当年一家在挣扎中求生存的电视节目公司转变为如今的世界媒体和娱乐巨头,这就是维亚康姆公司。如今的维亚康姆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和娱乐公司之一,旗下拥有曾拍摄《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的派拉蒙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做DVD和电脑游戏的百士达(Blockuster)及MTV 音乐电视网等几大著名公司,年营业额达226亿美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雷石东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人。
    85岁的全球最大媒体集团维亚康姆(Viacom)的老板萨莫·雷石东为了其一手创建的家族产业先后与子女反目,面临着找不到家族继承人的悲凉晚景。固执的雷石东需要向美国另外一个家族企业安达高(Alticor)的领导者取取经了。

  美国《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杂志对安达高的评论是:安达高自创建之日到现在一直是百分之百意义上的私人企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由两个家族共同拥有,不多不少各占50%的股份,并且平稳地实现了家族权力交接。

  与维亚康姆相比,安达高公司的知名度并不高,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控股母公司,而它的子公司安利(Amway)则是在全球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公司。安达高公司主要是通过安利公司、捷星公司(Quixtar)和捷通公司(Access Business Group)运作的。

  安达高的前身安利公司1959年诞生于两个家族创始人家里的地下室中,如今安达高已经发展成年销售额63亿美元(2006年)、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虽然其规模比起雷石东的传媒帝国来相去甚远,但是两个家族精诚合作的故事却被传为佳话。

  权力交接

  一方是父亲与子女交恶,一方则是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

  萨莫·雷石东虽非出身望族,但是其父亲迈克尔·雷石东多少也算是个老板,并于1959年创建了国家娱乐公司(简称NAI)。此前,萨莫1954年告别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开始为父亲干活。NAI成立后发行了300股股票,其中迈克尔·雷石东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各占三分之一。但是这种股权结构很快就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纷争。1971年萨莫的弟弟爱德华想要对外出售他的股份,萨莫和他的父亲坚决反对。爱德华将他们二人告上法庭,家族分裂就此开始。

  此后与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父女之间屡次发生财产与权利争斗。每一次争斗,似乎雷石东都是胜利者,他的传媒帝国不断扩张,与此同时,他在NAI(雷石东通过NAI控股维亚康姆)的股权从最初的三分之一扩大到现在的80%。他的兄弟、前妻、侄子、儿子先后被他清出家族产业,直到2007年8月他和女儿莎丽的矛盾公开化,家族最后一个主要产业继承人也面临着被他赶出去的境地。

  然而,如果你了解安达高公司,你会发现他与维亚康姆是多么的不同。看这两家公司家族产业传承的故事,会让人感觉一个像是中国的历史剧,处处充满着权谋和勾心斗角;一个则像韩国的励志电视剧,总是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安达高公司的创始人理查·狄维士(Rich DeVos)和杰·温安洛(Jay Van Andel) 都是荷兰裔美国人,出身平民。两人高中时相识,上世纪40年代后期,理查和杰一起从密歇根州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在一家名叫纽崔莱的健康食品公司当直销员。1959年,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离开该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创建了美国安利公司。

  他们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直销计划,公司开业的第一年就获得了成功,营业额达50万美元之多。于是他们走出了地下室,买下密执安州格兰河沿岸的一家修车厂,把它改造成他们的总部。如今,安利的建筑在原来的修车厂两边扩展了一公里多长,形成了从空中俯看酷似航空母舰形状的建筑群。

  从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两人开始逐渐把权力移交给他们家族的下一代。1992年12月,理查·狄维士宣布退休,其长子狄克·狄维士接替父亲成为安利公司总裁。这一变动带来一个独特的由两代人组成的管理层,这一阶段持续了两年。之后,史提夫·温安洛继承其父业成为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

  2000年,史提夫·温安洛和狄克·狄维士等人将安利、在北美地区专业从事电子商务的捷星和专业从事物流的捷通合并成为安达高公司。新公司仍以安利为主体,作为安达高的全资子公司,安利占到了安达高80%以上的营业额。

  2002年狄克·狄维士将总裁职务交给弟弟德·狄维士。德·狄维士与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协力担负起安达高公司的领导责任,延续着由狄维士和温安洛两大家族管理的传统。

家族争斗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约翰·伍德教授的研究表明,美国只有20%的家族企业能够顺利传到第二代,而能够传递三代的企业只有13%。

  2007年9月,在波士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有学生问雷石东:“你每天思考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说:“是我明天早晨是否还能醒来。”雷石东对于自己的身后事琢磨了很多,但是出发点都是他自己。

  雷石东对待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的做法,要么是迫使他们就范,要么是清理门户。2002年他与结发52年的前妻离婚,娶了一位比自己小40岁的女人,因为害怕失去控制权,他逼迫他的儿女把他们在公司的投票权无偿移交给他。他的儿子布雷特没有遵从,于是雷石东感觉自己被“背叛”了,从此父子关系恶化,2006年2月,布雷特把雷石东告上法庭,一年后,布雷特出售了他所有的在NAI公司的股权,从此父子变成仇人。

  在布雷特失宠之后,雷石东开始对女儿莎丽宠爱有加,不但给女儿更大的权利,而且在众多场合表扬她的能干。莎丽也被认为是雷石东家族产业铁定的继承人。但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波士顿一位熟悉二人的律师说。2005年6月,雷石东将莎丽提升为维亚康姆的副董事长,随后,父女二人的关系开始恶化。

  从雷石东的言行中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不幸的是,莎丽和雷石东一样固执和充满权利欲。羽翼未丰之前,她是一位乖乖女,但是随着权利的不断膨胀,她开始公开与父亲叫板。二人的矛盾在2007年公开化,雷石东甚至在7月20日给《福布斯》杂志写信控诉女儿的罪过。此前很长时间父女二人的对话都是通过传真进行的。

  雷石东现在对他的帝国具有无可撼动的控制权,他希望把这种控制权带进坟墓中。他公开宣称:“我现在有控制权,我死后仍然会有控制权。”雷石东似乎从未真正想过要把权力和产业移交给他的子女或者孙辈,他也从未刻意培养过继承人,这也是他需要向安达高两个家族学习的地方。

  温安洛和狄维士各有4个孩子,为了使孩子们能成为企业的接班人,两位创始人在培育后代方面费尽了心思。他们决定,无论孩子们谁愿意承担公司的管理责任,都必须先要亲身经历整个生意的每一环节。以狄维士的长子狄克、温安洛的长女南茜为例。他们安排了一个为期5年的训练计划,在这5年中他们涉及、参与到公司营运的每一项工作,在公司资深人员的监管下,干过安利的全部工作——从仓库管理到董事会。其中有一段时间他们甚至当过安利的直销员,向顾客零售产品,推荐新人加入安利。安利的两个创始人家族中的其他孩子也有着这样的经历,他们在进入安利之前已经接受了这种全程教育,一旦他们有志于家族事业,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另一方面,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也没有强迫子女们接受家族产业,而是给他们充分的选择空间。德·狄维士说,父辈们一直鼓励他们作出自己的选择,究竟是接受安达高公司的全职工作,还是跳出家族企业选择其他的人生道路。因此,温安洛和狄维士家族第二代的8个孩子从来没有为这个问题感到过困惑。如今,8个人中除了两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之外,其余6位都基本脱离了公司的日常业务,只是在董事会里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是自愿选择的结果,温安洛和狄维士两家的第二代,不像别的家世显赫的孩子对父辈创造的天下不屑一顾,甚至想推翻了之后按照自己的理念重建。相反,他们不仅继承了父辈所创造的财富,最重要是他们继承了父辈所创立的企业文化。德·狄维士在 2003年2月来上海参加百家店铺的开业庆典时说:“我非常崇拜我的父亲,我一直尝试着像他那样去做;我也会像父亲所说的努力做自己,争取把他的风格用我的方式来最好的表现。”

  但是,“崇拜”一词断然不能用来描述莎丽对雷石东的感情,她更不会对父亲的决定从心里面佩服。2007年,雷石东提议公司捐助1.05亿美元给几家慈善机构,五位董事会成员中的四位同意了,唯独莎丽坚决反对,结果雷石东被迫从自己的慈善基金中掏钱捐助。

  可怕的控制欲

  雷石东一直独断专行,他给《福布斯》的控诉女儿的那封信更是让他成为争议人物。

  家族企业咨询专家克林·盖尔西克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说,在西方国家,企业所有权的分解并不罕见,75%的家族企业主要掌握在一个人或一对伴侣手中,20%的家族企业由兄弟姐妹合伙掌握所有权,而只有5%左右的家族企业是堂兄弟姐妹联营的。

  维亚康姆显然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雷石东的控制欲导致几乎所有权力都集于他一身,而权利的集中又让他更加独断专行。偏偏他的儿子、女儿又和他很像,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互补性。冲突的爆发只是迟早的事。

  再看安达高公司,它由两个家族共同拥有,不多不少各占50%的份额,这一点堪称家族企业的一个特例。对此,德·狄维士感到很骄傲。他说:“两个家族在一起工作,对我们来说,只要出现了分歧,就是讨论和磋商的开始。我们相信无论出现怎样的分歧,都可以坐下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这种互补性在两个家族的创始人身上已经有很好的体现。理查称:“我们两人性格各有长处。杰控制细节能力很强,如产品设计、产品发展、财务管理等方面。而我则更善于与人打交道。当时人们分别称我们俩为Mr.Inside(对内先生) 和Mr.Outside(对外先生)。”

  理查还指出了两个家族在共同建立企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理解和信任。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两个家族的分歧其实非常多。业务发展大了,公司就成立了政策委员会,每周处理可能出现的分歧。重大挑战和决策我们都会在政策委员会的周会上讨论得到解决。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任何分歧都是在我们两人之间处理,员工和公司得到的都是一个统一的决定和信息。”然而,意见很难统一的时候总是难以避免,在理查看来,公司管理层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他说:“如果是其他人对这种管理模式感兴趣,我还有个经验:我们两人之间只要有一人反对的事,我们就不会去做。”

  而雷石东呢?他一直独断专行,他给《福布斯》的控诉女儿的那封信更是让他成为了2007年11月该杂志的封面人物,照片是黑白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