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和万通公司的故事一样。在冯仑下海十多年间,中国企业家群体群雄并起,迅速更替与分化。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这几位号称“万通六君子”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也在这十几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从贫穷到富有、从呼啸聚义,到各为诸侯,最终成为风云人物。万通公司也从最初没有安全感,四处受歧视的小企业,逐步走向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阳光企业。这恰好是冯仑在其《野蛮生长》中所写的历险记。 江湖凶险 冯仑属于上世纪50年代人,父亲是一个企业工会的领导。真正影响到冯仑人生的,却是他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马鸿模,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最年轻的学员。大家都以为,这个小伙子今后定会官运亨通,谁也没想到他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成为一名地产大佬。 曾经有着“冯大哥”之称的冯仑,现在认为自己的角色是要逐步变成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江湖大哥;不是一个媒体上的企业家,而是财务报表上的企业家。 尽管如此,采访过冯仑的记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这是一个老江湖。”这里面包涵了两层意思:第一,他的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性格成熟;第二,他满嘴江湖语言,有学者的温厚、诚实和睿智,又有江湖人士的狡猾、尖刻,段子横飞,荤素兼备。这是冯仑那个时代创业者的共同特点。 从1988年海南建省起,中央给予了超乎想象的优惠政策,立刻激发了淘金疯狂,从1990年开始,大量资金涌入,甚至出现了“十万大军下海南”之盛况。用冯仑的话说,“已经热得一塌糊涂了”。邓小平南巡扫除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障碍,激发了全国各地发展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央银行大幅度放松银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原计划的12.6%提高至68.2%。这股热情在海南岛进一步放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那是最快的暴富手段。在1991年6月之前,海口原本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的公寓房售价,到了1992年6月涨至每平米3500元。冯仑说,由北京南下的人,大多有政府背景,仅凭一纸批文就可以获利千万。很多楼盘一拿到批文就登广告,地基还没打,价格已翻了几倍。 冯仑后来说,“几乎是游侠般的生活,江湖日子。江湖和游侠在中国实际上就是脱离体制边缘的一种自由状态。都是生人,谁也不欠谁,不管你过去是怎么样的,海南不相信眼泪,不承认过去,大家都这样,然后该求人的就求人,没钱了就去蒙,这吃一口,那吃一口,人都没有身份感了。” 1991年6月,王功权与冯仑、刘军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万通公司前身)。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后来的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冯仑与王功权的经历相似,都在体制里呆过。冯为人谦和,以兄长待人,而且他脑子活络,有政治眼光;王功权曾任吉林省委机关的一名宣传干部,性格有些反叛,善于危机处理;潘石屹年轻一些,在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上,较为海派,做事目的明确,咄咄逼人;易小迪具有出世的智慧,不爱争抢,举重若轻,扮演着任劳任怨的实干家的角色;王启富则爱憎分明,讲义气,真性情;刘军性格直率,在万通公司分家之际,他是惟一敢坐在桌子上,指着冯仑鼻子对他咆哮的人。就是这六个性格鲜明,各有所长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啸聚义,以水泊梁山模式在海南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江湖故事。 90年代初的海南完全依赖传统的江湖规则,而没有现代商业规则。当时万通公司六兄弟做事的依据不是钱,而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界定合伙人利益关系的原则,采用了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无别”。挖到第一桶金后才开始建立财产基础上的合伙人关系,潘石屹就是那个时期加入的。大家都很平均。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但这种模式很快进入了困局,信息沟通、资源分配、利益结构等一系列的矛盾,随时面临分道扬镳。 “我们不想分开,1994至1996年,几年里几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究竟该怎么走,有的人难受得哭了。外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痛苦到什么程度。” 当时,万通公司在海南卖出了一块地,赚了5000多万,后来买方出事了,不认账。对方最后在夜总会包厢里,用枪指着脑袋,逼迫撕毁合同,退钱不说,还要给他们26%的利息。王功权判断这个事很危险,有可能会出人命,于是掐了电话,答应人家签一个城下之盟。为这个项目,万通公司损失了一个亿。其他人对这个处理方式表示不满,但王功权认为他这样做是挽救了大家。有次开会,又提这事,王很痛苦,一个人跑到山上去哭,众人不得不散会,四处去找。 “每一个创业者都积累了很多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但中国变化太快,很多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偶尔有这么一两条原则可能还有用,比如说按商业规则而不是按照江湖规则来游戏。以前,我看到在海南有很多朋友之间是砍砍杀杀的,这是江湖规则,这都是要过去的。”这就是冯仑那个时代的创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