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多次培训中、与别人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就将五大过程组等同于项目阶段。最近在栖息谷家园也发现部分人,以五大过程组的错误理解,无意中误导了部分人。因此,有点“忍无可忍”,想要说上两句——尽管我的话也不是什么真理。fficeffice" />
从事项目管理或者对项目管理感兴趣的人,基本上都会读项目管理的圣经,那就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PMBOK,PMBOK里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安排是按照五大过程组与9大知识域的矩阵结构,其中五大过程组是指:启动、计划、执行、监控与收尾,具体关系我就不说了。同样,项目有生命周期或者说阶段,很多项目的阶段划分也是:启动、计划、执行、监控与收尾(监控贯穿始终)。本来五大过程组与项目的阶段,是没有关系的。无论是项目划分多少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五大过程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每个项目阶段,都要经历启动、计划、执行、监控与收尾过程组,每个过程组对应着九大知识域的相应活动。为了便于理解,我简要的说说项目阶段中的五大过程组。
启动:每个项目阶段开始时,都要有些启动工作。比如明确项目的范围(要做什么工作,要交付什么),明确责任界面(哪些工作有谁来做),以及决定是否要做(可行性分析),是否以及何时要进入下一阶段等。(具体表现在我们平常的项目阶段的评审,除了评审上阶段工作是否满足要求外,还要决定下个阶段是否要启动。Go或者No Go)
计划:每个项目阶段,根据情况来制定或刷新本阶段的计划。对于这点,很多人都难以理解,认为计划制定后,就不能再改。这是不对,计划的基线确定后,也许不能随便变更,因为基线是用来考核的,但计划是用来真正知道工作的。而项目的渐进明晰原则决定了:在项目最开始的时候,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计划都制定出来,而应该先把已经明了的最近的活动细化(通常的原则是两周或者一个月),后面的工作或者还没有完全清晰的工作,先定义为工作包,在日后在进一步细化。更何况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后,项目计划是要调整的,才能真正指导工作。有些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认为计划没有用。这是对计划的误解。计划就是为了应对变化的,胸有成竹,才能运筹帷幄,才能应对各种变化。同时计划本身也是变化的,是基于环境的调整。另外,需要强调一点,这个计划绝对不只是指进度计划,从英文的名称也能看出,计划是Plan,进度计划是Schedule。这个计划包含了一些事先约定的管理制度、流程等等。
执行:就不说了,每个阶段都要执行工作的。关键的是要强化对计划的执行力。很多项目花了很长时间制定了计划,而实际运作的时候,另搞一套,这就失去了计划的意义。项目管理是个执行层面、战术层面的管理手段,不像战略管理那样宏观,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完成交付,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是PDCA,如果抛开计划去执行,显然是不符合项目管理基本理念的。
监控:是指对照已经运作的绩效与计划或基线,看是否有偏差,如果有偏差将如何采取纠偏措施。因此,如果要做好监控,首先得要有计划,否则就等于失去了监控的依据。比如,你说一个人高或矮,你得有尺子或者参照,否则就很难说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同时,很多人对监控的理解总认为出了问题之后的改进措施,而事实上,监控的更强调的是事前控制。比如质量保证。因为事前控制带来的损失要远比事后小,如果在产品生产之前,你发现了设计的问题去纠正,比生产后甚至发货到客户后发现问题,其纠正的代价是远不一样的。而事前控制的依据是什么?是流程,是计划。
收尾:关于收尾就更容易误解了。比如说收尾包含了行政收尾,就是验收、过程资产的归档以及经验总结等,合同首尾就不用说了,看合同的条款是否已经得到执行,产生的纠纷是否有解决的方法等。这同样在每个阶段都要执行。强调每个项目阶段结束时,都应该把该阶段的交付件进行验收,否则一起堆到整个项目结束,若有偏差,就是对项目的灾难。每个阶段都要做经验总结,以便在下一阶段避免重复犯错或提升效率(学习曲线)。合同也是一样,不要等到项目结束,合同关闭的时候再看合同执行效果,这样有极大的风险。比如,你等项目结束,才能客户给你付款,而不是阶段性付款,一旦项目失败,你前期的投入,很可能是付诸东流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啊。
总之,五大过程组,贯穿了项目的每个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充分理解五大过程组的意义,对与项目管理而言,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