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自主品牌≠中国品牌

[复制链接] 0
回复
5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5 15:3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主品牌≠中国品牌

又是年终总结时,与2006年相比,总结2007年自主品牌的表现似乎得“低调”一些。海外遭遇难题,市场份额增长乏力,有人认为自主品牌到了“冰河期”。此时,提出“自主品牌”应该改叫“中国品牌”,似乎不合时宜。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主品牌”与“本土品牌”同义。站在国人的角度,叫“自主品牌”类似“第一人称所有格”,外国人站在他者的位置上就要称呼“中国品牌”;事实上,日本人、美国人在其国家内,就称呼自己的品牌为“本土品牌”,而我们则称其“日系车”、“美系车”。在这个角度上,讨论是叫“自主品牌”还是叫“中国品牌”没有多大价值。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本土品牌”没成“第一人称所有格”的习惯称呼。因为“自主”二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从研发到生产,从技术到营销,再到品牌,都依赖外国,“自主”身上寄托着国人迫切的“以我为主”的渴望,也背负着探索中的国人的不自信。一个“自主”,既有为翻身得解放而战的慷慨,又饱含披荆斩棘的艰辛。在“合资品牌”或“外国品牌”面前,“自主”隐约含着“落后”的意味,而“本土”对“海外”,则仅是地域差别。

经过这些年发展,自主品牌已壮大到一定程度,在本土市场上份额已超过20%。以奇瑞为代表的企业不仅建立了自主的研发流程,还进军海外市场。此时,自主品牌希望能像“美系车”、“德系车”、“日系车”、“韩系车”一样成为世界车坛一极,去掉“自主”二字,直接称为“中国品牌”才好闯荡国际市场。

因此,从“自主品牌”向“中国品牌”的过渡,是伴随国际化出现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是一次质的飞跃。但这种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艰难坎坷,会有险滩低谷。

自主品牌在2007年所遭遇的问题,正是处于这一时期的表现。跨国公司在中国也开始采取低价策略,自主品牌赖以起家的小型车市场下滑,在海外遭遇“碰撞门”、建厂受阻等,这充分说明,“中国品牌”目前的内涵尚显空洞,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品牌的一极,必须赋予其更有说服力的内涵。

优秀的研发实力、精湛的制造工艺、完备的营销和服务网络都属于这种内涵的范畴。更重要的是,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品牌”的品牌形象,或者说文化内涵,就像一提到德国车就想到安全、一提到日本车就想到节油一样,中国车也必须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独特形象。显然,这个形象应该是一种美誉,而不是“低质低价”。

要完成这个过渡,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必然要常常与外界发生碰撞,提升自己,突破贸易、技术等壁垒。一旦突破瓶颈,不仅在国内足以与跨国公司抗衡,也可以在海外成为强有力的跨国公司。也因此,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遇到的问题,要有压力,但不要悲观。“中国品牌”并不遥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