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一开始我们做国内件时籍籍无名靠的什么,靠的就是那邮政留给我们的巨大的利润空间,现在邮政再降低就陷入了我上述的怪圈。不要说邮政降不到我们现有的水准,即使降到这个价格,我们也无所谓。因为邮政的服务也已无法与我们相比,华东地区民间公司市区和郊区已是同样效率,这在邮政来讲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华东区域的快件80%以上在民间公司手里。这就是做市场!
这里面有个的概念,这也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就是我们每家公司的业务是在做何种类型的,我是做了二种分类:一类是做客户的,一类是做市场的,而目前来看发达地区成功的公司都是做市场的公司,哪怕是顺风,它的价格是拒绝暴利的,它的价格始终是在中下游的,由于没有平行竞争公司故尔还能保证有相对的较好利润,它的降价都是主动的,它的利润根本上是靠真正的规模效应达到的,而申通则不用讲了,宅急送也是同样的道路,同样的成功,与宅急送做同类业务的公司有很多,无论是马国栋,郑晖还是新捷还是百福,都是做客户的,但却没有真正地走出本地市场,反而是越来越受到宅急送的打压,反过来讲上述公司现在是否认为会有可能来反击宅急送吗?这同样是已经不可能的了。
我的认为是做市场的就是通过不断地降低运作的单位成本来发展以达到扩大市场的份额,从而同时达到规模效立,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利润一定来自市场而不是客户,僻如申通,一个件赚一元钱,一天4万件赚4万元,我不知道哪家做客户类型的公司一天赚4万元,呵呵!开玩笑的,那做客户的就是赚的客户钱相对利润高,围绕客户做最细致周到的服务,但这类客户的数量永远是有限的。并且也是维持不久的,马国栋曾经在若干年内提供给各地供应商的派送费都上2元/KG,很多地方月派送费几万元,但现在已经是不可能了,随着市场竞争,他的相对利润也越来越低,给不起这样的高价了,怎么办?
太多地方表示不接受不理解,因为服务要求、服务标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而单位收费也在减少,我不懂这是什么问题,我相信这不是马国栋的错,但又是谁的错呢?太多公司都是依赖他们费用在生存,但都没有发展。鸣呼!反过来对于马国栋来说现实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固定的成本已在,他必须得发展,以降低相对成本。当然好在他在本地已具有基础,通过他的努力,几乎垄断了上海化妆品的物流配送(固占量70-80%)。那些单独服务于某些公司的配送公司都给他排除掉了。因为没有一个单独运作公司的成本能与他相比,因为他在配送上已达到了规模效应。当然那些被排挤掉的公司现在一定在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及时去扩张,相反,马国栋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走缩减成本和规模的做法,而是走了发展的道路。
我以为这个条例很经典,值得大家去揣摩。我认为客户的钱不好赚,也赚不长,只有市场的钱才好赚,才可以永久赚下去,所以我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去走市场的道路。回过头来我再来说说快件的零成本概念,怎样去理解它,举例说明。
例:一个快件的相对成本的组成方式(以江浙件)
(1) 2元 +2元 +1元 +1元 +1元 +2元 =9元 揽收费派件费物料费运输费税金杂费毛利从这种计算方法,一个快件的相对成本是9元,所以我们在市场低于9元的快件我们不能收,收了就亏本(这还未计算快件出问题的风险)。
(2)进行改革,取消揽收费、派件费。物料员工买断(也避免物耗),税金员工自理。 1元 +2元 +0.5元 =3.5元 杂费 毛利 运输费
假设在原有客户基础上改变计算方式,我们向员工每件收4元,这样我们不仅在原有基础上远增加0.5元/KG的利润,那么此时对员工来讲他的销售成本应该是5元不到,这样,从6元-10元的市场他都可以去做了,其它什么都没改变,改变的只是计算方式,有一家客户每天出100个件,6元/件,为什么就不做?!!!我们不做有人做,是不是?!
(3)好,再进一步改变方式和角度来看,仍然是外部条件什么都不变。假设通过计算某一个员工一个月为公司创利1000元(是按(2)的计算方法),那我们就和他说,你一个月交给公司1200元,物料税金都是他自己出,风险也由他担,怎么样?OK,一拍即合,哈哈!这个员工的快件成本就是1元不到了,那还是这句话。如果有一家客户每天出100件,3元/件为什么不好做呢?!!!企业坏帐也没有了,麻烦也没有了,岂不是美好至极了!
就目前情况来看,做市场的公司与做客户的公司实现业务的正常对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双方的服务标准不一样,当然现在有一种想法就是我们又要做精品服务,又要实现普遍服务,然而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再者我也不认为是存在着什么真正意识的精品服务。
(1)所谓的精品快件无非指的就是高价的产品的运输和投递,除此之外,我想不出什么还可以称得上精品的了,其实高价产品就是高价产品,就如危险品一样,不是人人、家家公司都能做好,至于时效及信息反馈上的所谓精品,我认为也是暂时的相对的,做市场公司的目标是提升整个服务系统的整体水平。以上海为例到香港12元/KG,到北京的次日投递精品服务现早已成为一种普遍服务,顺风包机做香港件也做的是普遍服务,它达到的效果远比所谓的精品服务要来得好。因为除了水客就没有人能达到顺风的服务水平了,而水客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风险也是极大的,想想精品到哪里去了呢。再者,华东地区所有的网络其实都在推信息系统,估计都会在2-3月内上,这也不是什么专利了呀!所以说我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大家看清楚市场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客户的就一力做好客户,做市场的就应大力去发展市场,而发展市场的做法就是把相对成本和利润降到最低,排挤市场竞争者,通过规模效应达到良性循环。当然降低成本做市场并不意味着降低服务水准,而是力求更高的提高服务水准,我们一直在说一个服务标准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是服务标准是多元化的不是单一的,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必需非常重要的,但是还有很多标准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例如:速度、地区服务范围,网络服务范围,业务量的承受能力,却是要求发展的问题,在非典期间所有公司与申通的距离上就显现出来,申通1个人、2个人一幢楼,我们1个人2-3幢楼,我们完蛋了,业务承受能力也很简单,森峰几百公斤,十几立方货物到达上海当晚要中转江浙,怎么办?能说我们不行吗?没道理的,能加钱吗?也不行!地区服务范围,网络服务范围同样道理,地方上每个公司都说自己很多地方不能到,客人不可能选择不同公司发件,各地发来的快件你说这是郊区我不能到,要加钱,行吗?要中转地区别人都能到你说你不能到,别人怎么开展销售呢?别人怎么在当地市场和申通,宅急送去竞争市场呢?回过头来把江浙区域成本的概念推向全国各地去,各地能办得到吗?大家是否也考虑从这些方面去多做些努力和发展呢?
(2)速度和安全的问题是个很突出的问题,在安全必须做控制,要控制必需花时间,花时间就没速度,呵呵!两难呐!同样区域与信息反馈的问题,现在闻达江浙两地越来越多地方的站点不敢推给大家。因为查询麻烦,很多小的地方的代理同时在做几家,根本做不到我们的要求,怎么办?是放弃还是保留。当然我们在另一层面找到了解决方案,我将在江浙再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相对于闻达将是互补的。闻达今后的目标将是宁滥勿缺的,而新的网络将是宁缺勿滥的,这样对大家来讲就会有选择了,当然我会辛苦一点。呵呵!当然这些问题分开讲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结合起来就有问题,就是当不同的服务标准发生冲突时如何面对。僻如,速度与安全的冲突,派送区域与信息反馈的冲突等等这些都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续:上次和大家聊了一些我对快递的一些层面上的看法,得到好多朋友的反响,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个别的都做了讨论,其中有些是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我想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我的意见未必正确,只是我处于中国竞争激烈的前沿阵地华东,在这十年里我经历了太多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在这里做个总结,与大家共享,并且可能的话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就我的感觉,现在做快递的老家伙们都普遍迷惘,无论是原来外运系统还是原来的民营的,差不多都是如此,一方面是对未来可能的变数充满恐惧,另一方面是对现状不满。由此导致了很多人的很多情绪化的作为,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树立信心。有人会说: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但是让我来分析一下,看看我们自身究竟怎么样?
首先对于未来可能的变数充满恐惧,就是据说明年政策开放之后,各大公司纷纷进入,会抢了我们的饭碗,我以为这想法同时犯了二个错误,就是过高的或过低的估计了你自己,因为各家大公司不屑于进入,同时也是没有能力进入我们现在的市场,君不见快件发达地区的港台件市场哪有4大家族的背影,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的生存危机是来自于我们同类的竞争公司的威胁,但是这一点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信心的一个因素。
其次是对现状不满,这也分两类。一类是投身于国内快件实际运作的人,一类是在转型试图加入的人。前一类人本身都已经有些基础了,但是新生力量的崛起反衬了自身的衰退。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呢?唉!什么价格越做越低(滥)啦,代理配合不好啦,砸了多少客户、员工越来越难管、跳槽、吃里扒外怎么做啊?呵呵!其实这不是你一家的问题,这是普遍问题,每一家都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这是不能拿出来讲的。其实事实上是你老了、陈旧了,你目前的客观状态条件各方面肯定要比你创业时都要好得多得多了!当时没有不满意,怎么现在就有这么多不满了呢?因为当时你是在发展、在进步、你在破坏一些游戏规则使你的前辈很难过,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打下了你的江山。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你所确定的新的游戏规则,还来不及给你带来的足够好处已经在被新生代再次打破了,所以你难过!所以你越来越不满!仅此而已。
没有永远的客户,只有不断地争取越来越多的客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做到的。心态不对,事情就不可能做好。所以我们不应该有不满,只有去进取,重新跟上潮流,重新再做弄潮儿。我的观点是你不发展,你不突破,你不改变,你就是在等死!在这里我再次提醒各位老大注意的是,放下架子,开放自己,虚心学习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