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改变伴随着风险。 一 在空喊了多年口号之后,相关部门终于在今年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开始着手解决贫富分化、保障民生等问题。这一举措将增加国人对未来的信心。但是,在“人人有房”这一问题上,相关政策是一个败笔。 回顾现代文明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段,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地点,人类能够实现“人人有房”,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人人有房住”。而我们的相关部门却试图使建立一种鼓励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这将唤醒农民工超现实的政治要求。 与此同时,在鼓励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时候,相关部门面对着高启的房价,却刻意地忽视,甚至限制城市居民的购房要求。如果说建国初期的“工农剪刀差”曾经深深地伤害了农民,那么今天的住房政策仿佛就是重蹈“工农剪刀差”的覆辙。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受伤害的将是“工”一方。 改革不是“零合博弈”,至少不应该是“工”与“农”之间的拆了东墙补西墙。而我们的政策正在人为地制造民众之间的阶层失衡与对立,这一点将会恶化社会秩序。 二 同时,相关部门为了实现“保障民生”的目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将极大地充实社会保障力量。 但是,不恰当的是,相关部门试图通过强化国企的方式来达至目的。这一点在我之前写过的《大国崛起,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文中已经有过论述。在那篇文章中,我曾经说过“如果有关方面真的按照《大国崛起》所鼓吹的那种逻辑混乱的‘国家干预’道路来发展经济。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断言的是,在这崛起的过程中,热闹很可能是某些人的,而我们的民营经济,则只会落得一个陪太子读书的尴尬下场。”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06年统计数据:全国个体工商业销售总额25489.5亿元,下降2.9%。2007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尚未见到,但《反垄断法》则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证据,即国企可以游离于《反垄断法》之外。按照国企既往的表现,这种“国进民退”的经济政策是否会导致一种民企受压制、国企又扶不起,进而影响“保障民生”这一政治目的局面呢?我深有怀疑。 此外,人民币升值可能是2007年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了。相关部门也希望借助这次本币升值来降低海外采购的成本,并促成我国的产业升级。但是,“压制民企”的政策显然与“产业升级”南辕北辙。因为,世界经济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公共利益,而对于追求产业升级所带来的超边际收益则没有迫切需求。 由于民企的缺席与国企的天然缺陷,我国能否在此次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我对此也非常怀疑。而一旦“产业升级”失败,再加之本币升值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的整体经济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的高增长?对此,我更是深表担心。 三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我曾经说过,相关部门成立“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其作用堪比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 当年美国凭借大散金元的“马歇尔计划”,在全世界培植出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后来日本人也搞这手,凭借对美国各支柱行业的控制而谋得了与美国的对话权。 现在,中国正在谋求大国崛起。但是否能够崛起,我之前很是怀疑。因为,很多人都把巨额的贸易顺差看作是中国崛起的充分条件,但从世界史的经验来看,贸易顺差这种东西是很被动的一种优势,一旦被其他国家封锁,原本的繁华就会迅速萧条下来。而“外汇投资”则不然,它是主动优势,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建国初期,我们就曾借助海外援助计划实现了“非洲兄弟把咱们抬进联合国”的政治追求。那么,一旦我们开始成规模地海外投资,可以想见,中国就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谋求话语权。即便有人想遏制我国,我们也可以通过撤资、离间、增资等手段来震慑或分化其同盟。 所以,我把成立“外资投资公司”看作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如果真能搞得好,那中国就真得能够崛起。中国商业也将随着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而获得巨大发展。 不过,“外资投资公司”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另一种结果。随着投资的增加,相关受影响的利益集团一定会竭尽各种可能来阻止“外资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这一点在“外资投资公司”入股黑石的事件中便有所体现。可以想见,“外资投资公司”将在原有的意识形态隔阂之上再为我国赋予一种“经济魔兽”的敌对印象,这一点将极大地考验我国的外交能力,也将极大地左右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命运。 四 总之,过去的一年,面对我国自身的遗留历史问题与日益微妙的国际环境,种种迹象都在显示,相关部门开始尝试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不过,由于相关部门依旧无法摆脱某种固有的意识形态沉疴,以及依旧不愿放弃某些政治性的即得利益,所以,在此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相关部门的急切愿望,但还看不到适当的方式与真诚的心态。所以,这种改革恰似火中取栗。结果如何,尚难预料。
该贴来自群组:《家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