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7年的最后几天,时间轮盘在经历了近360天的喧嚣后,再一次转到了一个轮回的终点和下一个轮回的起点。这一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北京楼市经历的沉浮,以及裹挟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 这一年,我们目睹了房地产业如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全国一二线城市土地出让动辄数亿、数十亿的成交额,不但充盈了地方财政,也为中国今年超过10%的GDP增长速度贡献了闪亮的数据。 这一年,我们惊闻各地“地王”层出不穷,湖南长沙新河三角洲地块由北辰实业和北京城开联合以92亿巨资收入囊中后,成都红星路地块72亿出让的消息,已经不再能让神经麻木的我们胆战心惊了。 这一年,我们亲历了北京市主城区房价的继续飙升,四环周边住宅项目经过一年的步步冲高,终于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越过了15000元/平米的大关,也超越了众多购房者承受的极限。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类似逸翠园的项目,因存在质量问题而带给购房者的无尽困扰,住宅建筑质量存在的瑕疵,在2007年里被曝光无数,购房者终生的积蓄,换来的不应该是长期维权的包袱。 这一年,我们等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多的困难家庭将改善居住条件,拿到廉租房钥匙的李文才老人的泪水,拨动了每个渴望拥有家的人的心弦。 …… 2008年的阳光即将洒在我们脸上,我们所关注的行业,只是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吃穿住用行中的一个方面,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也许在2008年来临之际,会离我们更近一点,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 地产股年初假“摔”,年末真“摔” 楼记小结 1月16日,国税总局宣布从2月1日起,房地产企业将全面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消息甫出,沪深两市共计62只地产股下跌,其中26只跌停,房地产板块整体下跌超过10%。 随后,多家公司发布公告,称清算对业绩影响不大。2月初,市场恐慌心理渐渐消除,各股股价基本企稳。 而与此后9个月的股价飙升比起来,地产股这一轮下跌简直就是一次“假摔”,在9个月的时间内,万科等股价上涨超过100%,最典型的如招商地产,从10月18日到31日的9个交易日内即上涨40%,产生了两市第一只百元地产股。 年底噩梦突至。Wind统计显示,受9·27新政、货币从紧等宏观调控影响,从11月起至12月21日,房地产板块指数累计下跌24.54%,最大跌幅32.27%。其中保利跌33.43%,万科跌27.1%,更有招商、中粮等股价几被“腰斩”。截至昨日,主力地产股阴跌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年末的地产界弥漫着一股悲观、凝重的气氛,“地产神仙派”成员之一王哲早就发出地产寒冬将至的声音,任志强也忍不住在博客中感叹“一股寒流”来袭,王石更公开声明区域拐点已现,万科已率先降价,还建议大家“三、四年后再买房”。 除去宏观调控,他们的判断也基于市场。年末,各地楼市纷纷传出降价消息,土地出让遇冷,地王流拍;在房价最坚硬的北京,“过山车”般的飙升在11月放缓了速度。可以预期,明年购房人不会再经历“过山车”的晕乎了。而失去了上涨预期的支撑,地产股年末的下跌几乎可以断定为真“摔”了,明年再要重演股价飙升恐怕不那么容易了。当然,“招商神话”继续成为少数国资地产公司的盛宴,也有可能。 中介政策频出年末显现大洗牌征兆 楼记小结 在政策监管越来越严、市场观望情绪越来越浓的大环境下,北京大多数中介公司今年都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12月初,记者接到业内人士报料,央产房三家代理中介之一信一天通知旗下门店闭店清点。记者调查发现,全盛时期拥有百家门店的信一天,短时间内陆续关停了北部的多家门店。其后几天,东部和南部门店也纷纷歇业。信一天副总陈剑飞回应关店风波时说,目前北京二手房“有价无市”严重,由于成交量低迷,中介公司有“过冬”的感觉,其不过是第一家敢于调整战略的公司。 12月下旬,香港新世界集团在北京的二手房机构新世界置业也关闭了其在北京的3家门店。记者采访了解到,新世界置业目前正在寻找其他经纪公司接手。对于关店原因,新世界集团方面没有正面回应,不过有业内人士推测是由于“二手市场行情不好,新世界想要甩包袱”。 此外,在这个冬天退市的还有领行世纪等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以往来看,中介的准入门槛非常之低,有人形象地形容,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以做中介。但是近两年来,随着“两税”的征收及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政策的出台,同时现金收房、吃差价等不规范行为也受到管制,一些中介的利润开始大幅降低。 同时,今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增长也出现明显萎缩,从以往年份的交易增长量为30%~40%到现在的10%左右,入冬以来,由于市场有价无市严重,深圳、广州房价下降又使购房者观望情绪浓重,很多中介门店更是陷入“一个月未开一单”的窘境。 可以预见的是,一场中介行业大洗牌的序幕已经拉开。现在,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年终感言 ●2007年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是多种矛盾多年积累促成的,是经济、社会及舆论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今年出现的房价快速上涨,其实就是调控过程中想踩刹车,结果却踩在油门上。 ———牛凤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增长,在增长的大势中,宏观调控的力度又不断增强,购房者和开发商都在岁末进入了观望期,双方的心理预期发生了变化。一涨一落心态可谓是跌宕起伏。 ———周为军(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 ●市场存在变数,但供需不均衡的态势仍然长期保持,2008年应该是政策落实年和实效年。 ———李冬阳(男,31岁,房企营销总监) ●今年对于北京二手房经纪行业来说是一个破立之年,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标准合同的“三位一体”实施,构建了安全、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二手房市场也更趋于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金育松(男,33岁,链家地产副总经理) ●物业公司正从管理到服务转型,业委会不仅在维权,还开始挥起社区建设大旗。 ———张大宪(53岁,男,新天第小区业委会主任) ●其实不希望市场是今年这样的,这种感觉让人很害怕,投资的房产是抛是留,我一点底也没有。理性的投资收益应该是持续的,平缓的。 ———李忠(36岁,投资客) ●今年开发商赚了个盆满钵满,也该花点钱改善产品品质了,房子卖得那么贵,如果还出现质量问题,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冯勇(50岁,建筑工程师) ●一年加六次息,按揭买房的人还那么多,可见需求有多大,但很多人负债买到的房子并不称心如意,期待真正的紧凑户型大量出现。 ———柳红英(60岁,银行顾问) ●工资赶不上物价的涨幅,物价赶不上房价的涨幅,房子已经是水中的月亮,接着涨吧,我们等房价崩盘。 ———铁维娜(女,29岁,广告公司职员) ●楼市这么涨,吃掉了老百姓好不容易积攒的辛苦钱,也造出一批新的城市贫民,现在即便是年收入五六万的也不敢轻易出手了。 ———文英(女,40岁,出版社编辑) ●原本想存几年钱买处好点的房子,结果今年涨得超出了城市白领的购买力。 ———刘燕萍(女,31岁,外企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