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从小就富有投资热诚,高中的时候,巴菲特和他的一个朋友花25元购买了一台旧弹子机放在理发店出租,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便在不同的地点拥有了3台弹子机,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格雷姆,促使他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成熟,在他24岁的时候,他有了生平第一个合伙公司;1965年,巴菲特购买了伯克.希尔公司,把它从一个纺织公司逐渐转型为投资公司,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成长到2006年底的55800多美元。从 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积累了440亿美元的财富。 从1994年到1998年美国股市在网络股、科技股的推动下使牛市达到顶峰,但是这类股票巴菲特始终一股没买,世界财经报道:1999年成为巴菲特历史上投资业绩最差的一次。但是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人们发现,连续3年股市跌幅超过50%,而巴菲特这3年赚了10%,也就是说他以60%的优势高于大盘。巴菲特重仓持有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股票,由于业绩稳定,股价重新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巴菲特拒绝网络股的理由只有一条,他对此不懂。 沃伦·巴菲特:“我们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赚钱能力上,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五年,十年的收益,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价格跟赚钱能力比很值,我们就买,能够这样赚钱的公司是我们关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不投资。我们不是说对每一种股票都一种观点,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如果有1000只股票,对999只我都不知道,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 选自己了解的股票,这是巴菲特一贯给予投资者的忠告,在大连他自己的分公司考察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听到这句意味深长的忠告。 记者:“巴菲特先生,您认为在投资以前实地调研是必需的吗?” 沃伦·巴菲特:“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 为了弄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巴菲特同时也是一位酷爱阅读书籍和年报的人。 记者:“听说您一年看1万多份年报,真的吗?” 沃伦·巴菲特:“读年报像其他人在读报纸一样,每年我都读成千上万份,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不过像中石油,我读了2002年4月的年报,而且又读了 2003年的年报,然后我决定投资5亿美元给中石油,仅仅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见过分析家的报告,但是非常通俗易懂,是很好的一个投资。” 记者:“您最关心年报中的哪些方面?” 沃伦·巴菲特:“学生总是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所有的年报都不同的,如果你要找个男人的话,什么样的吸引你,是有体育才能的,还是帅的,还是聪明的。所以看企业同样也有不同的方法,一个企业到另外一个企业,我看的是不同的东西。根本性的来说,我是看企业的价值。” 在采访中,巴菲特一再告诉记者,正确的投资就是寻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按合理的价格买入,而无论什么样的因素都不会影响公司内在价值。 沃伦·巴菲特:“我们不会因为外部宏观的影响改变我们的投资策略,总会有好的年份和不好的年份,那又怎么样,如果我找到一家很好的企业,美联储的主席说明年经济衰退要来了,我还是要买,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财富在巴菲特眼中意味着什么? 巴菲特说他只看中企业的价值,从这番话里,我们感觉巴菲特不是神,但他是一个忠实的价值投资者。这为巴菲特赢得了滚滚而来的财富,1993年,巴菲特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此后十几年,他在全球富豪榜上一直保持着前三名的位置。可是,在这个用了40多年时间追逐财富的人眼里,财富又意味着什么呢? 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财富的神话总会占据媒体报道的显要位置,但是没有哪一条会像这一条,带给我们远远超越财富本身的震撼:沃伦·巴菲特先生将他财产的80%捐赠用于慈善事业,而这个数字是370亿美元。 对这样的善举,巴菲特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我和我的太太在50年前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因为我们所获得的财富已经可以使我和我的太太,孩子,这个家庭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所以希望能把我们赚到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大概在一年到一年半以前的时间,我决定如何把我获得的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的方法,就是捐赠给我们所成立的这五个基金会。” 巴菲特先生的家,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小镇奥马哈,这里也是伯克.希尔公司总部所在地,他的住宅是小镇上最普通的房子,他的司机常常开着这辆车接他出入,我们也许偶尔会有关于财富的梦想,可是,我们的梦想中也有这样简单和朴素的画面吗? 尽管我们只和巴菲特先生接触了仅仅半天的时间,但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他声名显赫的光环下最质朴和真实的一面,更令我们吃惊的,是他依然有一颗真挚可爱的童心。采访一结束,巴菲特就大声地对《经济半小时》记者说:“付豫,让我告诉你一个很有价值的股票。”可是随后他却小声地对记者说:“这样别人就不再问我,而去问你了。” 我们该如何倾听“股神们”的声音? 2007年1月,另一位著名的投资大师罗杰斯造访中国,接受经济半小时栏目专访时对中国资本市场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心,当时上证指数是2800点,投资者正为泡沫何时破灭的问题争执不休;10个月后,上证指数摸高6000点,巴菲特又表示出了类似的担心。但我们更愿意把这种担心当成是一种短期的风险提醒,从长期而言,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认为6000点就是中国股市的顶点。 巴菲特说,如果我不了解,那么我就不投资。作为全球财富效应增长最快的资本市场之一,中国吸引许许多多的各国投资者,但巴菲特仅仅只投资了一只中国股票,而且他还全部清仓,这说明他对中国资本市场及中国上市公司并不十分了解,或者不感兴趣。在中石油的减持问题上,巴菲特显然犯了错误,不知道他所在公司的董事会会不会对他进行质询,而这件事情也足以证明巴菲特对于中国概念的陌生。所以巴菲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我们应该仅仅把它当做一家之言,理性分析、客观判断,没必要对这位大洋彼岸的股神言听计从,顶礼膜拜。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担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当时罗杰斯对工商银行的效率不高、服务不够完善提出了委婉批评,认为这样的银行虽然是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但竞争力却不能算是全球领先水准,果然,几个月之后银行排队问题在全国显现,至今没能完全解决。 如今中国股市面对6000点的台阶,如何消除泡沫,降低风险,正是决策者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但如果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这些石油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通信公司、运输公司、矿业公司、证券公司,不仅市值在全球数一数二,竞争力也能数一数二,相信罗杰斯、巴菲特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担心中国股市的泡沫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