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论语》是本“君子操作手册”,那么《老子》便是老少皆宜的“人生指南”。《老子》五千箴言,字字珠玑。作为狂妄小子,斗胆将五千文字汇成二字,记之曰:道、度。fficeffice" />
人生总指南-道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四季更迭,生老病死……大自然在一项项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玄妙,一只无形的手在约束着、束缚着我们,这便是大“道”。万千世界,亘古时空,我们只是尘埃一粒,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也如同花开花落般,起起伏伏,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曲线,这便是小“道”。
当你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你会明白众生皆平等,天地只是将万事万物都视为草狗般,冷眼的看着世间的生生死死、喜怒哀乐,你会理解一切的一切磨难其实每人都有,花有花的磨难,树有树的历练;属于你的挫折那是必然,一条平坦的生命曲线是多么的无味有憾。你会感悟人生的低谷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一个精彩,道的一个节点。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太容易宠辱若惊,得失前,成败前……放开还是放下,我们容易失“道”?
当你清楚“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时,你会平复过于急躁的心灵,让那潺潺的清水慢慢涌入心头扑灭那颗急功近利的熊熊烈火,让自己灵魂归于平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许颇具玄妙的一句话能给我们醍醐灌顶之功,争与不争?忘我才能有小我,圣人们就如“水”,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常常谦卑的往低处流,“水”就如“道”般。可叹可悲心中的那点私欲让自己无法去抛却自我而成大我,但却给我带来放开与放下的顿悟。
常为一件许久发生的小事或人而愤愤不平,常为以前发生的挫败感而感到羞耻,也许不提不想就是放开,但内心的包袱仍未放下,仍不能原谅别人,不能原谅自己。常会为一些身外物得不到而抱怨,常会艳羡的看着别人的锦衣玉食,也许在吃糠咽菜时自我安慰是放开,但真正的放下却是要“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常常为为别人的一句恭维或是赞扬而开心一阵子,会为别人的逆言或是批评郁闷一阵子,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挫折那是必然, 成功那是偶然,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知止不殆”
《老子》又名《道德经》,源自全书81章,前33章是写道,后47章是写德。因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是隐性的,而德则是道德显性化。更能体现道的精髓。
为人处事之道-度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万事万物存在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豀。”只有把握为人处事的“度”,才能“则为官长”成为自然的主宰,自己的主宰。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太少或太多的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常看见完美主义者为着工作生活忙碌着,为着些许细节不依不饶着,在吹毛求疵中,得来的只是残缺的不能残缺的残次品,换来的是忙碌不停的追逐于细节上。维纳斯之所以失去双臂,在很多的猜测中,一种解释却是维纳斯双臂的太过完美而被作者砍去双臂以求作品的和谐,维纳斯因为残缺而成为残缺之美的极致。那一弯新月也因不圆满而成为另一种优雅的美丽。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能好上加好,就如同坐车的一样,站着的希望自己坐着,坐着的希望自己靠窗户,靠窗户的又希望……。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总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在另一方面又成为自己的负累。人要为随心随性而活,为无为而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懂得见好就收,懂得审时度势,懂得上帝关闭了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而不是永远看着自己无法企及的方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我曾迷惑过,争与不争,我曾迷茫过,自己短短数十载的生命不争人生又有何意?《老子》的“道”是先天地出现就存在的,对于我们短暂的生命来说,他是永恒的。所以它需要“虚静”,需要“朴”,需要复归婴孩,需要自生,需要细水长流。然而我们无法与永恒去比,我们该如何去选择争与不争呢?有句歌词唱的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懂得适可而止,又何来争与不争呢?
斗胆写篇《老子》心得,想与大家一同分享。然,浅薄的阅历、稚嫩的看法、凌乱的思维使得这篇文章匠气十足而无一丝深刻内涵,语言浮夸而不能说明事实。几经思量,绞尽脑汁,心有千头万绪却无从下手改起,另觅新页重写却只有几字。勉勉强强完成通篇,下定决心,决不再糟践经典。
读别人的二手物不及自己新的好。以旧物易旧物倒是划算些。还望各位能抽空读读《老子》,到时再与狂妄小子辩论一番,不枉我诸多口水推荐。
《老子》是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