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的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是一本难得的亲子教育的指导书,但当当网等国内网上书店都一直缺货。现将其中的核心观点分享如下: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在李中莹的NLP理论《重塑心灵》一书中也可以找到)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都有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同上)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重要。 从孩子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去看,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好的动机只是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动力,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同上)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孩子收到什么才是重要的。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也会做出相同的情绪反应。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的动机。(同上) 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提供更好的方法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同上)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的事情。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爱依赖的孩子只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家长不该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有所怀疑。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而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的爱作为筹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5:27: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