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向下属布置工作时,常出现不同的下属,执行到位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有一种较为可行的管理方法,使管理者布置的工作得以保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量化管理法是指在对下属布置工作时,将工作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三者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一不可,否则下属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 常听到有些管理者埋怨下属抓落实不力,告诉让照办的事没有照办。告诉抓紧办的事,抓而不紧,告诉让办好的事,办的不好。总之一句话,未能达到管理者预想的效果。但同样的事,不同的管理者去布置,其结果往往不同。一个是总不如意,而另一个则能够达到目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个是否采用了“量化管理法"的问题。比如在布置一件工作时,缺乏“量化”意识的管理者,一般采用“赶快去办”,“抓紧去办”之类的布置方法,确属急事,再加上一个口头语“马上去办”。由于在布置工作中没有使用带有可量化的词语,只是使用难以量化的程度副词,下属在执行中就会出现一人一个结果的问题。 而具有“量化”意识的领导在布置工作时,通常会将时量,数量,质量意识贯穿在整项工作的过程中,如:“你今天下午三点之前把三十份装订好的文件送到会议室”。短短一句话,三个量包含其中。“时量”——"下午三点之前";“数量”——"三十份文件";“质量”——"装订好的文件"。这使经办人在头脑中立刻树立了三个“量”的概念,在执行中就可以到位。反之,取消任何一个量,都可能出现偏差。假如这句话中没有“量”,就成了“你把文件送到会议室”。这件事有可能理解成为送1份也行,送10份也行;上午送也行,下午送也行;现在送也行,明天送也行;草稿也行,印好的文件也行。总之这种不确定性的指挥,在不同员工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高素质的员工当然他可以尽善尽美的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但对于素质一般的员工,就会产生偏差。其实说到本质上,管理就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你能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才是领导高素质和管理艺术的反映。 “量化管理法”之所以可以让每一位下属工作到位,如果深入分析,这中间蕴涵着一个“三维空间”的概念。我们不妨把整体管理视为一个“三维空间”(也可称做“三度空间”),每一项具体工作就如同一个“点”,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三个坐标,那么我们也可把时量、数量、质量当作三个坐标,有了这三个坐标,就找到了工作的定位点。反之,缺了任何一个坐标,工作这个点的位置就会出现偏差。 为此,当一个管理者在埋怨下属工作抓落实不力时,你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你是否能将整体管理在头脑中构建成一个“三维空间,布置工作时,量化的意识是否已经深入到你的管理意识中去,你头脑中是否已经形成了确定工作这个“点”的三个坐标——时量、数量、质量。相反,作为一个下属,当你抓落实时,你是否也能建立“量化”概念,将上司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的更好,更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