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子 近来在美国的主流媒体CIO杂志封面报道了一篇关于沃尔玛的文章, How Wal-Mart Lost Its Technology Edge(大体的中文翻译连接:沃尔玛的IT历程 IT让沃尔玛走下坡路) 这篇报道封面报道在国外引起诸多讨论,在国内似乎波浪不惊。 这些惊人的字眼,让我有话不吐不快。
媒体总会用一些激动人心的字眼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于沃尔玛这个世界零售业的领头羊,零售业IT技术应用的标杆,不时在其身上挑挑刺,或者说说其立业之重要更本的IT系统不行了等等,总会给很多人带来“快感”。还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沃尔玛刚进入中国上海,商店开业几天出现了缺货,不少国内媒体的记者就迫不及待的在媒体上大呼沃尔玛补货系统也不过如此,这是无知的记者缺少常识的表现。补货系统需要历史数据来进行预测,新店在新城市开业,尚无历史数据可参考,只能以同类城市数据作为参考基准数据输入系统,而不同城市消费差异,在开始一段时间预测不准是很正常的,随着历史数据的积累,系统不断修正,最终将越来越准确。谁还看见开业一年后还有报道上海商店有缺货现象呢?
看来,浮躁也是媒体界的通病。对于一套支撑全球近7000商店,200万员工,年销售3000亿美元,五次登上500强之首的沃尔玛IT系统,我们更多的是冷静思考,多学习和借鉴,在这个时候,我们亲爱的零售业同仁, 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被媒体界的报道所左右。
沃尔玛的一贯低调保守,很少在公开场合宣讲自己值得自豪的零售信息技术,也不大欢迎外界对其细节的访问和交流,其信息系统具体情形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笔者从事零售信息系统咨询工作,在这里记录对沃尔玛及零售业信息化一些感悟, 希望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他们都说了什么
在在<<IT让沃尔玛走下坡路>>中,谈到如下沃尔玛的IT失利,使沃尔玛走下坡路:
* IT中央控集权控制散失灵活性
* 过分依靠自己开发的系统
* RFID使用不令人满意
* Web 2.0时代,社交网络及在线销售失利 难道真是IT让沃尔玛走下坡路吗?
定位,首先是定位问题
IT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IT的应用受制于公司,作为一个工具,怎么会使公司走下坡路呢?沃尔玛在近年增长乏力是由公司本身战略定位决定的。波特说过,战略就是一种定位,是一种取舍,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沃尔玛定位的取舍决定了今天这个结果。
我们都知道,沃尔玛顾客定位在中低收入家庭(在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销售中低价格的大众商品。其发展策略是以较低的价格大批量采购商品,然后低价销售,不断投资IT和物流系统,依靠这个三点循环,不断扩张,一个镇一个镇,一个州一个州的复制,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消费者行为也在变化,两个重要的变化是:
1,富有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他们希望在更好的购物环境里购买档次更高,质量更好的商品,或者更时尚的商品
2,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部分顾客分流到网上,通过网上渠道购买商品
从沃尔玛的市场定位,以及多年从成功中获得的经验更本无法在上述两点上取得任何优势。
沃尔玛商店中销售的商品大部分是从中国等第三国家进口的商品,我们不能说这些商品是低档次或低质量的,但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在装修简单,店面拥挤的环境里成堆销售,很难让消费者将其与高档次联系起来;在沃尔玛商店出现的进口商品质量问题,如前段时间出现中国进口的“有毒玩具”等事件,更加固化了消费者对沃尔玛销售的商品的廉价、劣质的感觉。
沃尔玛每天低价EDLP(Every day low cost)的背后支撑是每天低成本EDLC(Every day low cost),这样的经营哲学,不可能像其它折扣零售商如Target一样,花费更多的金钱租下更大的店铺让商店显得更宽敞,更不会在店铺有任何豪华的装修,尤其是沃尔玛较早期的店铺更是显得寒酸。这些也非常典型的体现了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简单、朴实,实在的个人风格。
沃尔玛也意识到需要吸引和保留一批更高收入的顾客来商店购物,近两年来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
* 在购物环境方面,对一大批旧店铺进行改造和重新装修,试图给顾客提供一个更愉悦的购物环境;在2005年沃尔玛开始对美国的1800间商店进行改造
* 在销售商品方面,在店铺初步引入一些更高质量,更时尚的商品,开始销售一些时尚的服装;
* 在人才招聘方面,招聘有经验的市场人员,如从原Target挖来其市场/品牌推广副总(Target是消费者公认的最时尚的折扣零售商)
* 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方面,破天荒的在美国的时尚杂志Vogue等上连续大量刊登沃尔玛广告;在今年9月份,更该自己宣传口号,将用了10多年的朴实无华的口号“我们天天低价(EDLP)”更改为“节省一点,生活更美好(Save money, Live better)”。
等等。 但这些并没有举措,并没有为沃尔玛立即带来销售的上升。改变一个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定位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或者说,希望用同一个品牌“贫富通吃”根本做不到。沃尔玛是否可以考虑新创立一个品牌面向中高收入的消费群呢?!
在互联网销售方面,作为从一个小镇逐步发展起来的,如今仍然将总部驻扎在当初创建时的小镇上的沃尔玛,在互联网方面的失利,我们也很难说是其IT技术的过错,我们想想能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商用数据库的沃尔玛,不能开发几个网页,blog,facebook或者论坛吗?其更本原因是沃尔玛成长的基因中更本没有网络营销这一部分。
一方面,在实体店铺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沃尔玛,积累了在这方面丰富的一手经验,其组织结构,人员匹配,顾客服务技巧等等都是按照这方面的经验最优配备的;其成功的惯性促使沃尔玛始终集中在地面实体店铺销售,即使是通过网络销售,沃尔玛也会潜意识采取惯性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上采取同样的销售和支持方式,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方面,沃尔玛销售的商品,绝大部分是大众化的日常用品,实际上,这些商品不适宜通过网络销售;书籍适宜在网络销售,所以Amazon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网络的消费群体多有一种通过网络“寻宝”或“猎奇”的心里,人们希望在网上的搜索,找到一些新鲜或者时尚的商品,沃尔玛的死敌Target很好的迎合了这一消费心理。Target尽管它也出售平价的大众商品,但它真正玩转的是时尚商品的更新换代或著名设计师独家系列产品的推陈出新,公司从上到下,每个人都一直在关注最新潮流。定位商品的时尚、个性与独特的Target成为了网民的致命诱惑,从而Target的网络销售业绩不菲。
沃尔玛定位在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吸引了这批消费者,同时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平价,大众”等根深蒂固的形象,通过近5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沃尔玛低价零售经验和特有零售的哲学。这个定位和经验或者说其零售哲学,使其在吸引更富裕的消费者或者网络消费群体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是其必然。
上帝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一个企业在某方面能获成功,不能保证在另外一方面照样取得同样大的成功。很多企业都证实了这一点,如销售桌面软件的Microsoft,在网络方面就远落在Google等企业之后。对于这些失利,我们不能说是其公司失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思考,这些企业不仅在自己的主攻领域成就不凡,而且还在新兴业务方面分到一勺羹,只是他们没有在这些新兴业务中博得头筹而已。只要Microsoft还在销售Windows, Office,只要沃尔玛还在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销售质优价廉的商品,他们就是有价值的企业,他们就会继续生存下去。
再说回IT,对于这个企业的定位问题,我们怎能简单地归咎于其IT的原因呢?对于沃尔玛来说,IT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石。
大小,也得说说
拥有200万员工的沃尔玛无疑是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从其销售数据来看,是其竞争对手Target的五倍,是Amazon的30倍;从其所管辖店铺来看,有人统计过,如果将沃尔玛所有店铺连起来,其大小甚至超过了美国的曼哈顿岛。沃尔玛定位在中低收入消费者,低价,低利润销售大众商品,为了取得成功必定雇佣大量的员工,在成千的商店中,销售大量的商品;一步一步,沃尔玛发展成为今天的巨无霸企业。
沃尔玛依靠规模经营获胜,采取低成本大范围密集作战的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给沃尔玛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导致了发展的阻力。
家大业大,200万人的家,不是那么好当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企业,如何经营管理这么大的企业,没有任何借鉴对象,只能自己摸索前进。沃尔玛的前任CEO大卫.格拉斯曾感慨,当你排在后面时,你可向排在第一的学习和追赶,避免犯错误,这些公司包括西尔斯(Sears),彭尼(Penny)和凯马特(Kmart)。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学习的对象了......当我们规模小的时候,我们是压迫者,是挑战者。当你成为第一的时候,就成为了其他人的目标,你也就不再是英雄了。
看来这也应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树大招风”,向第一开炮总会带给一些人的莫名的兴奋,沃尔玛这棵大树也难逃成为一些人的靶子。在美国,沃尔玛在公众中的形象似乎并不怎么好。甚至有一些民间反沃尔玛的组织,如“沃尔玛,醒醒吧” 联盟(Wake up Wal-mart)持续声讨沃尔玛。 前年还有些人专门拍摄了一部针对沃尔玛的纪录片“高代价下的低价格”(The high cost of low price)等。在这里我不想深入研究沃尔玛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每年沃尔玛为美国家庭带来2500美元的节省等等。或许每个公司都有可恨之处,或者是众口难调,或者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拥有200万员工的沃尔玛,如果只有5%的员工对其不满,这个数据也将是10万之众。实际上,沃尔玛也确实在饱受诉讼之苦。现任沃尔玛CEO斯科特说:“每天早上我先是阅读销量报告,然后就是见律师。”
船大不好掉头,作为如此之大的沃尔玛,难免会患上大公司的通病。惯性的力量,使得沃尔玛默认沿着原来的方向前驶,任何航向的改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时间。这与小,灵活,善变的网络企业是不可比拟的。虽然沃尔玛有极其扁平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执行文化,但要改变200万沃尔玛员工常年积累的沃尔玛特有的零售经验和销售哲学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沃尔玛依赖其规模效应取胜,而在网络时代,如需要获得新兴业务,大反而成为一种累赘。这些失利,与支撑和管理沃尔玛的IT无关。相反,IT依然在管理全球7000间沃尔玛商店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再说说IT
沃尔玛无疑是IT应用的典范,50年沃尔玛IT发展史简直是一部浩大的IT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史。沃尔玛利用IT技术支撑零售业务,带来巨大的成功,成为业界标杆,其竞争对手们纷纷积极仿效沃尔玛的IT创新。西尔斯副总裁曾直言不讳的对《经济学家》 (Economist)杂志说,他的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沃尔玛的学生"。沃尔玛的IT技术使用,组成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推向另外一个极端,所谓的“IT让沃尔玛走下坡路”,笔者将另辟专文来详细讲述Wal-mart的IT,不在此重复。
IT究竟能给零售企业带来什么? 其根本上,IT能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功效,要么是降低运营成本,要么是改善顾客服务,或者是两者。我们仔细思考零售企业/店铺使用的每项IT技术,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个范畴。令无数人关注的RFID,就是一项能降低存货,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营成本的技术。在2006年沃尔玛股东大会上,CEO斯科特曾提到一个数据,全美沃尔玛在过去的一年存货降低了2个百分点,这为沃尔玛节省了42亿美元。可见存货管理对于一个零售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的,优化存货管理有多么大的魅力。难怪沃尔玛无比关注可以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降低存货的新技术RFID;难怪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问到如何改善当前不销售不力的情况,斯科特第一个回答就是关注货存情况。
沃尔玛RFID使用进程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或许同供应商的支持有关。我们都知道任何新技术的使用,都有其风险。谁也无法在最初保证新技术的成功。沃尔玛这个“风头”企业,能启动这个项目,本身就需要无比的勇气,这不是在为自己试用RFID,而是在为整个零售业界试用RFID。如果沃尔玛在这项技术上取得成功,也就会像沃尔玛使用的其它技术一样,成为业界的标杆和众多观望者照搬的对象。到现在,虽然还不能说这个项目成功了,但只要没有放弃,只要还在持续改进,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把媒体把沃尔玛的RFID应用拿出来,冷朝热讽一番,不仅是不成熟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其不厚道。
近年,沃尔玛开始实施一些第三方软件,原文作者似乎极力宣称这是个明智的决策,也似乎想暗示沃尔玛自己的IT系统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了。
一方面,成功无定式,无论是使用了自主开发或者是第三方软件,都有成功的案例,不能轻易的否定任何一方。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看,沃尔玛部署的软件究竟与其核心系统和业务有何关系。
沃尔玛主要部署或者将要部署了第三方软件:
* 已部署的为Peoplesoft人事管理系统
* 已部署Oracle价格优化工具
* 正在部署HP数据仓库系统
* 将部署SAP财务系统
我们看看这些系统,其中SAP财务和Peoplesoft人事系统是很多公司使用的通用的工具,与沃尔玛核心业务无关,沃尔玛部署这些工具是迟早的事情。在有现成的软件情况下,任何公司都不会投入力气来开发这些通用的工具系统,就像任何应用IT的公司不会自己去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一样。而使用Oracle的价格优化工具,是沃尔玛希望这个工具能在服装销售的商品价格方面,提供一些信息指导决策;我们都知道沃尔玛起源于杂货零售,在服装零售方面缺少经验和相关数据积累,因而部署Oracle服装价格优化工具是个明智的选择。
沃尔玛正在部署的HP数据仓库将作为沃尔玛现有数据仓库系统的一个扩充,这同沃尔玛核心的供应链和数据仓库系统最接近。实际上HP这个系统也有着深厚的沃尔玛基因,当初沃尔玛的CIO兰迪·莫特(Randy Mott)连同NCR的Teradata主管马克·赫德(Mark Hurd)共同建立了沃尔玛的数据仓库,如今马克·赫德成为HP的首席执行官,而兰迪·莫特成了HP的CIO,沃尔玛再请这些人回来升级自己的数据仓库系统,我们不能说是完全使用第三方软件包了把?!
创新:未来之路
话再说回来,技术还是技术。技术本身不是战略,一流的技术不能自动转变为一流的战略、执行和财务结果。复制沃尔玛的技术不能保证你能成为沃尔玛,而不使用沃尔玛的技术也有可能照样让你超越沃尔玛。单纯的技术无法保证你走上坡,也不会让你走下坡。其关键在于技术的应用,在于利用技术支撑公司的战略和定位。
让我们再回归零售的本质,商品买卖,顾客服务;社会在变化,消费者在变化,技术随需而变,技术同业务并进,不断创新,持续改进,这才是技术应用的长久之道。
(欢迎交流探讨,RetailTek@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