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讨论]职业就是阶层!

[复制链接] 1
回复
5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19 16: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山鸡哥

每个人有4种出身:家庭出身、城市出身、教育出身、职业出身。你能决定自己的后两者,并能决定你的下一代的前两者。

高手对有前途的职业(公司)的判断方法是:张开大拇指和食指,测量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版面大于两指张开极限。

这样的职场猛人一定能跑过CPI和你:无恶习,无怪癖,每天全勤,多方充电,总是提前或超额完成工作,长期自愿无偿加班,拼命掩饰家乡口音。

貌似体面的职业,但是穷;不体面的职业,但有钱;你选哪种?大多数人选择前者。

嫁错了人,读错了专业,进错了公司,买错了股票,都可能进入令自己心有不甘的阶层。

人生职业化,正常;阶层货币化,不正常。

你是业主,你的小区开发商属于“上上层”,建楼的工程师属于“上下层”;帮你办理按揭的银行业务员属于“中上层”,接你电话答复电信业务的接线员属于“中下层”,小区保安属于“下上层”,小区菜场外设摊卖自家种的蔬菜的菜农属于“下下层”——2007年,中科院把中国职场分为6个阶层,也把你的生活圈分为6个阶层。

你不清楚邻居属于哪个阶层,当他装修打穿你家的墙时,你们把各自的阶层像外套一样脱去,吵架。

中国有上流社会吗?有人说没有,因为现在只谈阶层不谈阶级,封建贵族已断代,上流社会应有的贵族传统和教养已经失传;有人说有,由高官、高干子弟、亿万富翁、明星企业家、明星艺人、明星主持人、明星运动员、明星知识分子和作家、名流派对、秘密社交圈、豪宅、私人会所、奢侈品和高档服务机构共同构成。

中科院说,中国社会职业阶层“上上层”占整个就业人员总数的1.1%(773万人),“下下层”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4.2%(4.45亿人)——问题是,谁会觉得处于“上上层”的大学教师、政府机构负责人、科学研究人员、主治医生、企业主管们,属于上流社会呢?

跳槽成了职场伦理,总有人同情地、不解地问你:你为什么还在那家公司做?言下之意是,你为什么还在下流社会?

掩饰所属阶层的方式有:职业、穿着、说话腔调、财富、婚性、场所。

体现所属阶层的方式有:职业、穿着、说话腔调、财富、婚性、场所。

阶层晋级的荆棘路是:花了18年才能坐在这里和你喝咖啡。

阶层晋级的捷径是:买彩票,嫁个有钱人,参加全国性选秀节目,突然继承巨额遗产。

普通人的奋斗路径是:先择城,再择校,再择业,业精于勤;先求富,再求贵,再求福,福至心灵。

什么叫贵?就是不把富放在眼里;什么叫福?就是不把富与贵放在眼里。

跨越阶层的恋情屡见不鲜,最伤人的话不是说“分手吧”,而是说“回到你的阶层去吧”。

写博客是一种超越职业和阶层的行为。写博客的人,年收入从-5000元到100000000元不等。

好消息是,穷人的博客点击率也有可能比富人高;坏消息是,博客点击率并不能提高年收入。

白领不是阶层,是人肉打卡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办公室综合症和职业病患者。

小资也不是阶层,是精神胜利法,自以为能花小钱享受好品质动小情享受好格调的恋物癖。

弱势群体和利益集团都希望淡化阶层概念,共享和谐社会。那么强化阶层概念对谁有好处?对传媒、广告业和虚荣心有好处。

中国的职业与阶层故事,足够料写当代版《人间喜剧》。可惜,当代文坛已有一万个1/10000的巴尔扎克,但没有一个巴尔扎克。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1 08:56:18 | 只看该作者
阶层晋级的荆棘路是:花了18年才能坐在这里和你喝咖啡。

是啊,我们不自觉的在淡化阶层概念,不断的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但现实不断告诉我们——
你为什么还在那家公司做?言下之意是,你为什么还在下流社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