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的塑造比一个人出门要穿衣服要洗脸一样,如何塑造企业形象就好比一个人出门如何穿衣服,而企业标识的设计就好比爱美女性出门要怎么去化妆一样。 举一个例子,你就不会觉得这样的比喻显得牵强了,你会发现在地处偏远农村,各种商品做广告或者说针对农业、农民的商品做的广告大都只要说明商品的用途,不需要更多的渲染和花哨的用以吸引目光的图片、商标,那里的人出门穿着打扮也很朴实,嘴角没有擦干净扣子扣错扣眼的就出去得瑟也没有什么大碍。 而在大都市,缤纷异彩的广告随处可见,竞争激烈,企业标识就像展露整个庞大的企业的整体形象的脸一样,争着抢着深入人心,同样那里的人,无论男女都是经过一丝不苟的打扮才会出门的,扣子扣错扣眼或者牙缝里残留韭菜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状况。 所以横向来说越发达的地区,形象越重要;纵向而言,历史上没有那个时期比当今更注重企业形象了。 标识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人和脸的关系。不同的是人的脸有先天的成分人对它的主动性受限制,而企业的标识是后天以人的意志定论的,圆的扁的的任由人来拿捏。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的第三层社交需求中就阐述到,人自身是有附属需求的,远离社会团体的个人会容易感到恐慌不安,很难成就自我。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企业品牌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人群分割为有界限的各种团体,比如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只认同一个牌子的冷饮,或者某个牌子的运动鞋,同样我发现越是文化层次高的人,越喜欢将自己划分在某个团体中。比如他只买索尼的产品,然后他是属于这个团体的,他对这个团体的产品、人、事物有着超乎一般的关注,这就是品牌带给社会人的除产品本身以为的东西,所有的东西浓缩起来就是一个商标。 标识到哪里都带着标识背后的故事,能招来一群人的共鸣,甚至崇拜。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它是从商标的深入人心开始,到商标饱含的企业文化而终止。标识不像我们看到的形状,颜色,或者设计技巧那么表面的东西,它是伴随企业成长发展的鉴证,甚至可以是在危机面前能拯救整个企业的唯一的资本。所以出现“只认准某个品牌”或者标识崇拜的现象也不足为怪。 标识的适时更新,不仅是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良策,更是企业本身和消费者的一种互动和沟通。这里我想挑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阐述标识的变换更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全世界经典标识实例——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波浪形LOGO是全球统一的应用标识,活泼的波浪、红白色调、动感十足的英文表现等等都是可口可乐标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刻印象,可口可乐早已经形成国际型本土化企业性质,这次换新标,将英文“波浪形”从视觉识别上与中文LOGO形象性恒了共通性的设计原则。从视觉的统一到意念的统一深刻的想消费者传递潜埋一种文化边缘的中西结合。这就是大多数知名企业不惜重金聘请知名设计师来设计企业标识的缘由了。 企业和标识的作用是相互的,相辅相成。从用色、肌理、字型变换等方面发展自己的标识,注意标识用色或者标识设计的大小,图案平凑的位置都会改变很多人的购买倾向。而作为企业的一种宣传方式,标识可以说是最精炼简洁明了的了,和招贴画等形式相比,它更稳定,更适合重复传播,更能持久驻留人心。 除了那些关于标识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标识的灵魂,即标识背后的企业。我们看到海尔的标识,有中亲切感,倒不是由于两个小男孩比较可爱,亲和力的根源是海尔集团的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情况。 当我们在同类产品中挑选自己将要购买的某个牌子的时候,各种标识会影响我们的购买欲,而不同的顾客背后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果我们早就听朋友说了“海尔的不错,我们家的海尔某产品质量好”,相信购买的时候就无形有了特定目标,海尔的标识便会从琳琅满目的标识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企业内在的灵魂赋予这个标识的魔力。 同时,企业内部优质的管理方式和口碑好的服务态度都能给标识增值,让传播各地的标识在同类标识中底气更足。同样,它的传播内容也将从简单的色彩图案传播转化为一种优质企业文化的传播,这便是我之前说的,它是伴随整个企业成长发展的鉴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