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发现私募股权新财富

[复制链接] 0
回复
8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25 03:2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jrj.com  2007年09月19日 18:02   民营经济报
【字体: 【页面调色版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它们的赚钱之道更是秘而不宣。达沃斯夏季年会设立了两场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讨论,但都是不向媒体开放的闭门会议。在紧闭着的房门后面,是两点真理:第一点,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赚钱之道与人分享,除非互为合作伙伴;第二点,PE在中国是新的财富热点,有着中国特色的赚钱秘方。   

  本报记者 春来   

  谁在2006年全球经济中影响力增长最快?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人会想到新兴市场、想到金砖四国,特别是想到中国和印度。但是,达沃斯夏季年会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那就是私募股权基金(PE)。   

  据境外相关机构统计,2006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了2150亿美元,其中有超过1500亿美元流向了收购型私募股权基金(buyoutfunds)。同一年中,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投资额达到了738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倍。其中,单笔超过10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达到9个。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的身影在很多超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交易中(如HCA、清晰频道、哈拉娱乐、Univion通讯、VNU等)频频闪现,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如日中天。   

  如何评价这些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表现和发展潜力?对私募股权投资而言,中国哪些领域的发展潜力最大?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者面临的监管挑战和企业困难有哪些?   

  让我们从门缝里听听“达沃斯预言家”的声音。   

  PE提升了中国企业个体的效率   

  中国的本土PE、联想背景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是PE闭门会后唯一接受传媒采访的“业内人士”。赵表达了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本土PE的看法,并且表示,中国对PE的态度,正在从以往的限制和提防,“进步”到鼓励和规范。   

  赵说,虽然私募股权基金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投机性,但是在总体上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将起到非常正面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的很多行业都有限制外资的准入规定,依靠境外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又会遇到政府审批方面的诸多障碍,这个时候,操作规范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就有可能成为各方所能接受的中间力量。一方面它们对企业来说是“外人”,能够起到外人所能起到的强行震荡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中国经济而言,它们又是“自己人”,不至于引发社会上各种守旧势力和以排外为导向的利益集团的讨伐和抵制。其二,同全球任何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一样,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捕捉各种效率提升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企业个体的效率低下必定造成中国经济整体的效率低下,而对中国企业个体的效率提升其实也就是对中国经济整体的效率提升。其三,PE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正如KKR、黑石这样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彻头彻尾的全球动物,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一定会走出国门,在全球经济中捕捉价值创造的机会。未来全球第一大GDP的中国经济一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全球经济影响力和行动能力,在这方面除了中国自己的产业和企业要像联想那样逐步走向全球市场之外,中国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同样需要拥有全球影响力和行动能力的代言人。   

  借外资源头是中国本土PE的宿命   

  赵令欢说,私募股权的基金管理在国际上是一个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普遍适用的经验。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本着学习的心态主动尝试着“拿来”,而不是固步自封、瞎子摸象地坚持所谓的“中国特色”。同时,这个行业又是一个完全“以人为本”的行业,最大的资产就是那些拥有鹰一般眼睛、狗一般嗅觉和铁一般纪律、拥有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投资“人”。在这方面我们不要抱有幻想,不要指望中国自己可以关起门来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私募股权业叱咤风云的精兵强将。也就是说,中国要想拥有全球一流的私募股权基金,必须拥有全球一流的私募股权基金人才;而要想拥有这样的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放市场,引入外资基金,包括外资基金人才的积极参与和良性竞争。   

  记者发现,目前在中国做得相对规范的三家私募股权基金,即鼎晖、联想弘毅和中信资本,都无一例外地借用了国外的资金源头。这应该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宿命。   

  赵建议,为了鼓励本土PE的发展,政府应该把外资投资人所占比例不超过50%的私募股权基金统一视为内资私募股权基金,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等同内资私募股权基金一视同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眼中,中型企业潜力最大   

  目前,中国的大型企业有主板市场,小型企业有中小企业板或者未来的创业板,但是对于一些中型企业,它们缺乏直接融资的通道,即使有好的项目也没法做,这就需要PE的扶持。落花有意,流水偏偏也有情,到处游走寻找机会的PE,也看上了中国的中型企业。   

  比如弘毅最初收购的江苏玻璃集团和最近收购的石药集团,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PE进来以后的运作是长期的,和风险投资(VC)不同,更与投行的承销业务根本不同,是长期的运作,分享长期的资本利得,不是赚一把就走,也不会轻易退出,投资的企业要养肥了再待价而沽。   

  最有耐心的投资者PE遭遇退出机制的缺失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弘毅投资通过股权收购,并对企业进行全面改造后,已经有中国玻璃、林洋新能源、先声药业分别在海外不同的交易市场上市。目前都处在“养企业”的阶段,也是企业心目中最有耐心的投资者。   

  这个最有耐心的投资者三期募集资金的数量与参与度步步提高。在2003年12月,弘毅投资首期是用大股东联想控股的3800万美元起家,但到了2004年9月,二期募集的资金就达到了8700万美元,高盛、新鸿基、淡马锡等知名国际投行加入;到了2006年的三期募资,基金规模高达5.8亿美元,全球著名的投资人几乎尽在其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赚钱效应,全球这些熟谙资本市场的巨头们怎么可能将钱交给弘毅打理?   

  PE全球热使得很多人都希望在这个领域淘金,但是真正知道如何操作的人很少。达沃斯的门缝,也没有传出这样的声音。但是,另一个声音传了出来,这个最有耐心的投资者PE,正在中国遭遇退出机制的缺失。   

  罗奇:中国私募股权缺少有退出机制的二级市场   

  长期抱持“减持中国”观点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StephenS.Roach表示,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欠缺一个有退出机制的二级市场,而且投资方向已经转向民营经济体,并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罗奇说,应该发展一个二级的像纳斯达克这样的市场,有一个退出的机制,这种退出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罗奇说,在我们看企业家的活动还有新公司的时候,看到公司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从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到中等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从沿海地区逐步转到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私募股本的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中国发生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于现在在中国各地涌现的工业化的进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   

  政府最好别介入PE   

  面对PE这样的财富热点,中国的政府应如何监管?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34年的普华永道CEO沈德培说,对于私募股权的发展,政府“少做比多做要好”。   

  沈说,私募股权是一种灵活的资本配置方式,需要有足够灵活的发展空间;政府的介入会对私募股权的发展造成损害而不是给它带来好处,但是,私募股权的操作确实需要透明化,所以,政府可以在保证投资环境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近年来,私募股权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国,自然也不能在“游戏之外”。沈德培说,私募股权的发展部分是高流动性的结果,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都有这一现象;另一原因是各国对上市公司的标准不断提高,促使企业谋求新的融资渠道;还有一个原因是高收益的推动,使得私募股权市场日益活跃。   

  沈德培对中国私募股权的发展非常看好。他说,目前中国已经参股了黑石等外国私募股权,也允许国内私募股权的创立和发展。他认为私募股权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增加就业、有效配置资源等,当然对中国资本市场也是有益的。私募股权为那些希望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这一方式比上市更快。他相信在未来10年,私募基金将在中国市场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