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联储决定减息50个基点至4.75%。紧步美联储后尘,香港汇丰、恒生及中国银行亦宣布减息0.25%。人们不禁要问,美联储减息会不会中止我央行加息步伐? 对于美联储此次减息,应该说在许多人意料之中,也应在央行的预料之内。9月14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第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对内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要升息;对外还要考虑升息幅度太大引来更多投资;央行到目前为止是两难之中。然而,吴晓灵话音甫落,当天下午17点34分,央行在其网站再次宣布自9月1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央行在“两难之中”,最终抉择了“加息”? “中美息差不会对央行政策带来压力”,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21日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CPI、投资和消费等国内经济因素。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3%是物价温和上涨的上限”,对于经济运行没有多大危害。让人有些不安的是,自今年3月份始,我国CPI已连续6个月突破3%,分别达到3.3%、3.0%、3.4%、4.4%、5.6%和6.5%。尽管对当前是否处于全面通胀,专家学者们尚存争议,不过,普通民众对物价已开始感觉普遍不安。据央行9月20日对外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比上季度大幅下挫22.5个百分点,创单季历史最大跌幅。其中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居民占比仅为3.5%,创历史新低。而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则逐季攀升,本季度达到47.1%。预期第四季度物价上升的居民人数占比达到61.3%的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如果利率为负值,利率机制就难以发挥上述基本功能。在负利率时代,为了避免损失,居民不得不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渠道。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居民存款由储蓄到楼市、股市的“大搬家”,从而吹起两市更大的泡沫。而虚拟经济的泡沫最终必然导致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反过来更加促使“大搬家”的加剧,而加剧的“大搬家”,再吹起更大的虚拟经济的“泡沫”……而一旦泡沫破裂,银行就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从而影响到币值的稳定。 通货膨胀一旦失控必将威胁到金融的稳定,无疑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从9月20日央行对外发布的储户问卷调查结果看,第三季度CPI涨幅已造成了“人心不安”这样的后果。如果通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破坏市场机制,并进而引发社会震荡。因此,在负利率时代,加息自然是央行的必然选择。 当然,在美联储降息之时,我国央行却逆向加息,人们难免要担心,我国加息会不会引来更多的海外投资包括热钱呢?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有这种担心是自然的。因为按利率平价理论,提高利率有助于吸引资金,从而对汇率形成有力的支撑。降低利率,将会造成资金外逃,流入利率相对较高的金融市场,以谋取更高收益,即所谓的套利行为。从理论上讲,通过套利行为,两种货币的近期利率差等于远期汇率差。不过,有意思的是,先前美国与我国一直保持着3个百分点左右的利差(即便是最近我国加息、美国降息后,依然还保持着利差,只是利差有所缩小),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很不确定,但为什么热钱依然滚滚而来呢? 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来自于美国的热钱主要目的并非在套利,而在资产升值。二是意在套利的热钱并非来自于美国,而是来自于其他国家,如日本。在前面我们已分析,负利率将不可避免推高资产价格,这反而有利于吸引热钱。而加息有助于走出负利率时代,使得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从而减小热钱继续进来的欲望。因此,在负利率时代,美联储减息不会中止我国央行加息的步伐。当然,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我们在加息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给意在套利的那部分海外游资进出中国增加以必要的交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