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和品牌是有定位的 产品和品牌是给谁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给。女人定位自己这个产品需要有一个参考对象,知道对方需要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特点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这些定位去修饰和改变产品。男人也要知道目标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品牌,也要为了这个品牌去塑造和完善。 产品定位出来并进行表现得时候非常明确,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而品牌则不同,品牌是需要了解的,不了解就无法知道谁是需要的品牌。所以,女人是简单的,而男人相对要复杂一些。因为产品不能够欺骗,是肉眼可以看到的,而品牌是需要了解的,而了解的途径充满着谎言,加之女性接受男性时的感性化成份,就使得更多的男性愿意用谎言制造品牌好感。 最近看到一些男性炒作爱情宣言,对没有结婚的女友制造浪漫,什么地铁挂标语,公园用玫瑰摆放爱心图案等都属于制造品牌认同的一部分,而这里面充斥着不确定的谎言,因为没有发生的未来是永远不确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男性的品牌没有被女性完全确认,而男性用未来不确定的定位给女性一个安慰,而最容易打动女性的就是情感。俗话说:“二十岁的男人是期货”,也就是女性要用“青春赌明天的”未来,所以,给一个赌的理由是很正常的事。 所谓定位不是如何确定自己,而是为了对方去定自己的位,由于对方的产品条件或者品牌条件去定自己的位。比如:一个男士在一个非常漂亮且很有修养的女士面前说话的时候也会变得谨慎和小心,而且比平时看起来更有修养。如果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性出现,这个男士也会说话无所顾忌的。这就是因为对方的产品或者品牌条件改变了你的定位和所有的营销方式。如果对方是你心仪已久的偶像,你的说话是一种方式,如果对方是你认为可以成为终身伴侣的人,你的行为及举止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说,定位是因为对方而定,在营销中我们管他叫信息对等。 在今天的社会当中,女人的产品和男人的品牌可以达成信息的对等,如果一个女人产品不够,而品牌分量增加,男人的品牌不够而产品分量增加也可以达成信息对等。但现实是,男人的品牌面对的群体是一个非常宽广的群体,而女人的产品面对的群体非常狭窄。在营销行为当中,品牌是有确定群体的,这个群体是不能转移的,比如:周杰伦这个歌星包装出来是给12-18岁群体的,他的定位和所有的行为举止都是为了迎合这个群体的喜好,超出这个群体对其产生好感说明这个人不成熟或者有毛病,而F4这个产品包装出来就有所不同,因为F4的产品力大于品牌力,这四个哥么儿长的如花似玉,而包装中的品牌内涵又不够,造成喜欢他们的人群很大,也就是说对于产品来说,群体可以扩充,而对于品牌来说定位非常明确。但现实社会中,很多二十岁的年轻女子,非要喜欢40岁成熟的男士,超越了她们所对应的群体情感,就好比现在有一个面对儿童的“米奇妙”的品牌,非要面对男士做一个超越群体的西装产品,这个产品也许非常好,但品牌已经错位了。 品牌是情感的尤物 男人希望女人越简单越好,女人希望男人越成熟越好,简单的可以看明白,成熟的可以依赖,这就是产品和品牌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只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改变就可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标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产品是可以看明白的,而品牌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两个人,一男,一女在一个荒岛上,双方看到的只是产品,而当走入繁华的都市,接受的信息多了,产品的选择会更多,品牌的选择也会更多,而产品的选择是实实在在的,而品牌是心灵欲望的体现,这个欲望是没有标准的,也是说不清楚的。 有一个洋酒的广告画面是一个60岁的老者,风度翩翩,很有大公司总裁的风范,旁边有一个非常漂亮女模特陪伴着喝酒。广告诉求是:“不得不承认,人生实在不公平”它这个理说的话其实看对谁起作用,对女人来说,不会感到不公平,对男人来说也不是所有的人觉着不公平,而只有30岁左右的觉着不公平。原因是这个漂亮的女模特原本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对应群体,而这个时候却跑到另外一个群体上去了,所以觉着不公平。这就是我上面谈的叫品牌错位。而这种错位造成了30岁男性的情感嫉妒,这种嫉妒无法发泄,造成两种结果,要么奋发图强,使自己变成总裁,但这个时间比较漫长。要么喝这个酒,把自己装饰成品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制造。 情感制造都要把自己制造成总裁太不现实了,因为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其他情感的制造也许相对要简单的多,这就是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因为女性的品牌需求是多样的,欲望的源泉也是多样的,情感的凝结方式更是多样的。所以,男士要根据自身的产品条件塑造自身的品牌,要根据自己的所有资源条件去凝结符合时代特性的情感,去对应自己的群体。 品牌并不高尚 很多人为了品牌牺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的品牌只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虚荣,人在一生当中的所有幸福和心灵的满足都有关系。而这种心灵的满足其实是虚伪的。我认识一位朋友,她有一个大学的初恋情人,分手已经有17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这个人现在和她在一个城市里工作,于是想方设法找到这个初恋情人的电话,相约在一个咖啡馆见面。在见面之前的17年中,她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两个人以前的浪漫故事和这个恋人的音容笑貌。但是,当她怀揣着这些记忆见面时,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这个男人的形象和她脑海中经常出现的情景相去甚远,她所有的梦都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当时她的品牌定位和现在的品牌定位已经不是在一个定位标准上了,而那个初恋情人的品牌没有随着她的定位改变。另外一个原因是,以前他的品牌不真实的情况由于她的年轻没有看到,而随着自身的成熟,对品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看到了他品牌虚假的一面。 我们在商场购买一个衬衫,价值1000元,这个产品顶多值50元,其余的都是品牌价值,也就是说,品牌值950元。我们会情感上首先接受这950元,然后我们很仔细的去挑着50元产品的毛病。50元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而情感的950元不是我们真正的利益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和心灵结果。所以,在制造这种看不见的结果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可以说得清楚的虚幻过程? 两个人谈恋爱,产品是骗不了人的,而品牌往往充斥着欺骗,如果一个男人不会花言巧语,他的品牌一定大打折扣,而那些花言巧语的男人得到的更多的是品牌识别和品牌认知,当他们结婚之后,往往又会为他们的品牌好感的缺乏付出代价。但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往往会作广告的比不会作广告的盈利更多。 我不是有意贬低品牌,我非常认同品牌的作用,我只是觉着,现在对品牌的保护大于对产品的保护,比如说,结婚之后是保护品牌,也就是保护情感不被破坏,但没有保护产品不被破坏。如果是虚伪的情感也是要保护不被破坏。现实营销行为当中,假冒伪劣属于第三者,容易抢夺消费者情感,可以制裁。但通过欺骗、公关等各类手段得到认同的品牌其实根本没有消费者情感基础的,如果保护其实就是对产品的不公平。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只有了解人才能知道如何做产品,如何作品牌。如果一个人只会表现自己,而不会对应别人的情感去做,这个人在现今社会也是一个蠢才。但在营销界、广告界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商人永远不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有艺术家才知道表现自己。我在这里说了很多关于人的话题,也不都是说自己认为对的。但这个话题太大,有机会我还想说说中国各地的情感需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说说中国老字号品牌的再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