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电子书籍] [推荐]千字文讲记

[复制链接] 3
回复
8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22 15: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pload=rar]down758.asp?ID=87292[/upload]
刘宏毅(1955 ─ ),北京人,本业岐黄,曾悬壶十数载,喜中国文化,师承李锡堃老先生。1995年赴海外研习西方文化,先后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对“文化与管理”、“中西文化比较”等课题有一定的研究。曾在澳洲、北京等地任管理咨询顾问,现定居新西兰,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海外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开讲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听了倍感亲切,这倒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我们这次开讲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我们这些吃腻了“洋教育”快餐的人,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

PS:来谷中已有多日,潜水日久只取不予,便越发觉得愧对谷中众斑竹,今日发一蒙学《千字文》讲记,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07-9-25 09:00:24 | 只看该作者
此书可以帮助引导更多的人把读《千字文》.[em0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6:56:4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
4
发表于 2010-5-14 14:19: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国学,从我做起,从我儿子实践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