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苏轼与朝云:弹指三生断后缘

[复制链接] 1
回复
23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31 12: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随便翻开一本诗评,都把苏轼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归为写景诗:诗人将西湖晴景、雨景与美女西施的浓妆、淡妆相比,实虚相间,传神勾画了西湖之美。这样理解自然不错,但个人认为比较肤浅。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杭州通判任上。嘉佑二年(1057),苏轼(22岁)中进士,受文坛领袖欧阳修提携,名动京师。三个月之后,母亲程氏病逝,苏轼回川服丧。守孝期满,在欧阳修等人帮助下,任凤翔府签判。期间作《思治论》等数十文,上书阐述改革主张;英宗元年(1064年,29岁),陈公弼知凤翔,作风霸道,只有苏轼敢还以颜色。次年初,英宗欲招苏轼入翰林,遭宰相韩琦强烈反对;二月得直史馆。五月,妻子王弗去世。次年五月,父亲苏洵病逝,苏轼扶丧回川。熙宁元年(1608年),神宗即位,苏轼服丧期满,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次年二月进京复职,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熙宁四年,遭御史知杂事谢景温诬奏,自请出任地方官,十一月到杭州任通判。苏轼从22岁到37岁这15年间,除了金榜题名之外,可谓祸不单行。父母双亡,原配病逝;政见相左,同僚排挤。离京外任,半为避祸半为隐退,苏轼心中,有苦楚,有愤懑。相传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曾携西施泛舟西湖。所以,苏轼将西湖比作西子,暗含以范蠡自况之意。就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纳王朝云为侍妾。朝云的美貌,有秦观《南歌子》为证: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飞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秦观以宋玉《高唐赋》为典,以巫山神女比朝云,以楚襄王比苏轼。秦观认为,像神女一样美丽的朝云,只有遇见前世为襄王的苏轼,才肯嫁。对此,苏轼也有《南歌子》相唱和: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二)

王闰之是位贤妻良母,对待苏轼前妻所生儿子苏迈,跟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此,苏轼极为赞赏。元佑八年(1093年),王闰之去世后,苏轼曾写过一首悼亡词。不过,个人认为王闰之对于苏轼的理解并不深。苏轼官场失意,诗文得意,名声很响,在当时就有人“盗印”他的诗文牟利。同僚之中,许多人嫉恨苏轼的诗文,这也是引发“乌台诗案”的一个因素。苏轼被捕抄家后,王闰之说:先生一向好作诗,诗有何用?一把火把苏轼残存家中的诗文全部烧掉。相对而言,王朝云对于苏轼的理解更为透彻。有两则小故事,可以略见一斑。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再恰当不过。欧阳修之所以欣赏苏轼,在于苏轼文章“以西汉文词为宗师”,一扫“五代文弊”和“求深”、“务奇”之时尚文风。对于治理国家,苏轼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主张。他先是反对王安石新法,遭贬;司马光得势后,他又反对其中的一些做法。结果夹在两派之间,腹背受敌,一贬再贬。另一件事,是苏轼曾请朝云唱自己的词《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笑。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记载:朝云歌喉将转,泣不能。东坡不解,朝云道:“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朝云跟苏轼到惠州之后)“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 不久,朝云“抱病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三)

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与朝云生子苏遯,不幸于次年七月夭折。元佑八年(1093年)九月,苏轼由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贬知定州。绍圣元年(1095年)八月,苏轼再贬惠州。苏轼担心朝云身体,劝她不要去,朝云对此很生气。十一月,苏轼戏作《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这首诗用典较多,在苏轼诗中相当独特,个人认为是模仿李商隐之作。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解。最后一联二句,回答了秦观《南歌子》的词义:现在的朝云,已经学佛有成,随我到了传说中的三山(瀛洲、方丈、蓬莱),不再仅仅是巫山神女了。非常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两年,朝云便病逝于岭南,葬于栖禅寺松林中东南。苏轼作《朝云墓志铭》,给了王朝云相当高的评价: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寺之东南。生子遯,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沮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对于王朝云的病逝,苏轼相当悲痛,先后写了几首诗词来悼念。从此,苏

轼独身一人,直至生命尽头。

长春如稚女,飘摇倚轻閨。卯酒晕玉颊,红绡卷生衣。低颜香自敛,含睇意颇微。宁当娣黄菊,未肯姒戎葵。谁言引弱质,阅岁观盛衰。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这首诗写朝云体弱堪怜,品格高雅,病体难耐瘴气,弱质不堪打击。苏轼的《西江月·咏梅》,也是悼念王朝云之作: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面临严酷恶劣的环境,朝云自有一股坦然视之、泰然处之的神仙之态,犹如傲雪绽放的梅花。苏轼的悲痛与决绝,在《悼朝云诗》中表达得更为深沉: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按照宋代礼法,妻与妾是有严格区别的。王朝云只是苏轼的侍妾,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相当真挚的。王朝云死后,苏轼写了好几首诗词来悼念,与前两位“正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像这样的话,绝非苏轼的浪漫主义表达。想起前段时间有人重弹王朝云“名分”老调质疑苏轼,感觉非常可笑:以现代标准去苛求千年往事,不仅无知,并且一副二奶腔。
沙发
发表于 2007-8-31 13:21:24 | 只看该作者

苏轼,有难得妻妾相伴,真是舒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