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人物志》,谈识人之法(二)

[复制链接] 0
回复
9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20 09: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观察其经由,以辨别他是否似是而非fficeffice" />

观察一个人的经由,以辨别他是否似是而非,这是识人的第四个方法。

纯讦之人,揭人隐私,不能公正,他看起来似乎正直,其实是以直之讦之人揭发人之稳私。正直之人揭发别人错误而不徇私,纯讦之人揭发别人隐私毫不留情,两者同样都是揭发,不过前者就事论事,后者对人不对事,差别甚大。

纯荡之人,放荡不拘,不能通道。他看起来似乎通达,其实态度傲慢而没有节制。通达之人,修养到家,随心所欲,安逸自然;纯荡之人,傲慢放肆,荒诞无礼,胡作非为。两者虽然同样是放纵,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追求内在思想的放纵,后者但求外在行为的放纵。

接下来进一步分析正直与纯讦:

⑴就事论事,温和地纠正别人的错误,即理直而气和,是有德的正直之人。

⑵既对事也对人,不但举出别人的错误,也会揭人隐私,这是偏差之人。

⑶纯粹对人不对事,专门喜欢揭发别人之隐私,这是依似的纯讦之人。

下面进一步分析通达与纯荡:

⑴放纵而能安逸,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通达之人。

⑵放纵而有时会超过界线,这是偏差之人。

⑶放纵而不知节制,荒诞不经,傲慢无礼,这是纯荡之人。

上述的偏差与依似之人,虽然跟正直与通达之人一样,为了达到“揭发”与“放纵”的目的,可是其志同质不同,均属似是而非。

下面再列举六种常见似是而非的情况:

⑴轻易就承诺的人,看起来似乎很爽快,其实都是言行不一,不守信用的人。

⑵对什么事都认为很简单的人,看起来似乎很能干,其实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⑶前进急速的人,看起来非常迅猛,其实来的快,退的也快,就像孟子所说:“其进锐者,其退速。”

⑷处理事情习惯大声喝的人,看起来似乎明察秋毫,其实反而使事情更烦乱。

⑸用人喜欢暗中施予小惠的人,看起来似乎给与恩惠,其实会宠坏部属终必无所成。

⑹表面上对你唯唯诺诺的人,看起来似乎忠诚可靠、其实背后扯你后腿,根本就是阳奉阴违。

除了上述六种似是而非的情况,还有下面四种似非而是的情况:

⑴大权似奸而有功。譬如伊尹放太甲帝于桐宫三年,自己摄政当国,待太甲悔过向善之后,再还给政权。

⑵大智似愚而内明。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淡淡的,毫不起眼,甚至有点愚笨的模样。

⑶博爱似虚而实厚。许多为真善美牺牲奉献的人,博爱大众,表面上看起来一无所得,其实内心十分丰厚。

⑷正言似讦而情忠。中国古代许多诤谏大臣,冒死向君王进谏,表面上似乎在揭君王隐私,其实是忠君爱国。

有的人似是而非,有的人似非而是,必须观察其经由,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观察别人对他的爱敬,以测知通达或闭塞

本段以爱与敬的多寡消长,来研判一个人与别人之间情感的通达或闭塞,这是识人的第五个方法。

爱生于父子,敬立于君臣,爱与敬乃人道之极至。《考经》以爱为最高的情操,《乐经》以爱为主;《孝经》以敬为道之要,《礼经》以敬为根本。假如别人对他充满了爱与敬,他将与道德同体,深获人心,物顺理通。爱与敬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通达或闭塞的重要指标。

就爱与敬的多寡消长观之,爱不可以少于敬。如果对一个人敬多于爱,那么廉节者归顺之,可是众人却不跟从;如果对一个人爱多于敬,那么虽然少数廉节者不心悦,可是众人乐爱,致其死而诚服。

敬之为道,严肃而彼此有距离,其势威严而难以持久;爱之为道,情深意浓,彼此交心,其势温煦而绵延深长。因此,爱与敬相较之下,爱比敬更重要。

6、观察其情绪上的六种反应,以辨别其困惑

观察一个人情绪上的喜、怨、恶、悦、婟、妒等六种反应,以辨别其困惑的程度,这是识人的第六个方法。

人类情绪上的六种反应,称之为人情之六机,那就是:

⑴在达成其愿望,就会高兴——喜。

⑵在不能发挥其能力时,就会埋怨——怨。

⑶夸耀自己的才能,别人就会讨厌他——恶。

⑷以谦虚的态度待人,别人就会喜欢他——悦。

⑸论及别人的短处,会使人生气——婟。

⑹以己之长较别人之短,别人会妒恨你——妒。

下面分别进一步解释这人情之六机:

⑴在达成其愿望时,就会高兴

每一个人都想达成其志愿,这是人情之常。因此,烈士喜欢奋力之功,善士喜欢政修之事,能士喜欢治乱之事,术士喜欢计策之谋,辨士喜欢诡辩之词,商人喜欢财货之累积,政客喜欢权势之突出。当达成其志愿,内心欣喜,就是所谓“抒其所欲则喜”。

⑵在不能发挥其能力时,就会埋怨。

倘若不能发挥其能力时,就无法达成其志愿,无法达成志愿就会感到忧戚。因此,功力不建,烈士就会愤不能尽其材;德行不训,善士就会哀不得行其政;政乱不治,能士就会叹不得用其能;敌未能弭,术士就会思不得运其奇;货财不积,商人就会忧无所收其利;权势不高,政客就会悲不得弄其权。上述的种种情形,就是所谓“不杼其能则怨”。

⑶夸耀自己的才能,别人就会讨厌他

人人都有好胜之心,想要站在别人的前面,因此都讨厌有人夸耀自己的才能。喜爱自夸的人,非但得不到别人的敬重,反而招来厌恶,这就是所谓“自伐历之则恶”。

⑷以谦虚的态度待人,别人就会喜欢他

人人都有求胜之心,谦虚的态度给人在你之下的感觉,所以我们都喜欢谦虚的人。不论贤人或是愚人,都想胜过别人,因此碰到谦虚的人都会非常愉快,这就是所谓“以谦下之则悦”。

⑸论及别人的短处,会使人生气

听到称赞会高兴,听到批评会生气,是人性的正常反应。因此,想要掩饰其短处,显现其长处,亦为人情之常。论及别人的短处,有如冒犯对方,会使人生气,这就是所谓“驳其所乏则婟”。

⑹以己之长较别人之短,别人会妒恨你

以己之长较别人之短犯了两项错误。一则炫耀自己的长处,导致别人的厌恶;二则揭发别人的短处,导致别人的愤怒。厌恶加上愤怒就变成妒恨了,这就是所谓“以恶犯婟则妒恶生”。

总之人情之喜、怨、恶、悦、婟、妒等六机,其问题都出在好胜心——想要站在别人的上方。君子待人接物,志在退下,当有人犯其六机时,不予计较;小人待人接物,志在陵上,当有人犯其六机时,睚眦必报。观察人情的六机,即可识别君子与小人了。

7、观察其短处,以征知其长处

偏材之人,一至之材,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从观察一个人的短处,以征知其长处,这是识人的第七个方法。

那么,要如何从短处以知其长处呢?下面举出四个实例:

⑴从讦以知其直

讦是责人短处,直是正直。讦虽然是直的缺失,却也是直的象征。因为直若不含有讦,就无法成其直,所以,既然欣赏其直,就不要非议其讦。

⑵从厉以知其刚

厉是暴烈,刚是刚强。暴烈虽然是刚强的缺失,却也是刚强的象征。因为刚强若不含有暴烈,就无法济其刚强,所以,既然欣赏其刚强,就不要非议其暴烈。

⑶从软弱而知其温和

懦是软弱,和是温和。软弱虽然是温和的缺失,却也是温和的象征。因为温和若不含有软弱,就无法保其温和,所以,既然欣赏其温和,就不要非议其软弱。

⑷从固执而知其耿介

拘是固执,介是耿介。固执虽然是耿介的缺失,却也是耿介的象征。因为耿介若不含有固执,就无法守其耿介,所以,既然欣赏其耿介,就不要非议其固执。

总之,有短处的人,未必有长处;可是有长处的人,必定以其短处为长处之象征。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短处,即可研判出其长处。若参阅下表,将可看得更清楚。

两者之关系

观察之方向

讦为直之失与征,直以讦成之

以讦以知其直

厉为刚之失与征,刚以厉济之

从厉以知其刚

懦为和之失与征,和以懦保之

从懦以知其和

拘为介之失与征,介以拘守之

从拘以知其介

清康熙年间的王之铁,曾提出“取恕法”,其内容与本段之主张有异曲同功之妙,特摘录于下,以供参考。

取恕法:

①、取人之直,恕其憨。(直是老实,憨是痴呆)

②、取人之朴,恕其愚。(朴是朴拙,愚是愚蠢)

③、取人之介,恕其隘,(介是耿介,隘是狭隘)

④、取人之敏,恕其疏。(敏是聪敏,疏是疏狂)

⑤、取人之辩,恕其肆。(辩是辩给,肆是放肆)

⑥、取人之信,恕其拘。(信是诚实,拘是拘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