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天禧四年。皇宫内,年老的宋真宗病卧在榻上,说话都较为艰难。政事已经由极具政治才能和野心的刘皇后处理。斯时,宰相寇准正在上奏:“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这是《宋史·寇准传》中的一个场景。寇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陛下您该以社稷为重,让太子出来处理朝政,选择品行端正的大臣来辅佐他。丁谓、钱惟演这些小人,是不能辅佐幼主的。”说这话的结局如何呢?寇准被罢去相位,一贬再贬,其政敌丁谓在刘皇后的授意下取而代之。 寇准犯的错误,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许多人犯的错误。其原因是触犯了得势者的政治利益,而且采取了极其轻率的策略,将潜规则拎到了台面上来。这一潜规则源于历朝居于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其出处可以从孔子的“思不出其位”找到根源,在儒家思想的历朝历代的教育下,每个人只能考虑自身的份内之事,皇帝考虑皇帝的事,大臣考虑大臣的事,不能“不在其位”却“谋其政”。所以,我们至今看到的戏剧中、电影里,大多数忠臣就是因为像寇准这样,冒死进谏而触了霉头的。 寇准冒犯的是宫廷政治,换到现在的企业里,就是企业政治。企业中有政治,也有文化,现在的情况是,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都在宣扬自身的企业文化,凸显其亲和力和凝聚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座冰山的话,水面上显露出来的是企业文化,沉没于水下的则是企业政治,也就是说,企业政治是难以言传、只可意会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政治在传统的商学院教材中很难被提及到,只有当莘莘学子步入企业,才会充分感受到诸如权力斗争、拉帮结派、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勾心斗角、阳奉阴违、栽赃陷害、掩盖过失、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争宠……典型的企业政治斗争现象。 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许多人即使身处企业政治氛围之中,但一提起“企业政治”这四个字,就避而讳之,感觉犹如洪水猛兽一般。这并不是直面生活的正确态度,通过研究企业政治这一现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生活,使生活更有质量。就本文来说,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之间有哪些关系呢?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是为这种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对于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而言,同样适用。 1.企业政治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先以一案例来辅助说明。在企业化改革的浪潮中,某省厅将下辖的信息处改名信息中心,作为事业性质企业化运营的试点单位。在该中心主任的竞聘中,一热门处级干部成功竞聘,许多人不解,“你怎么放着好好的处长不做,做企业运作的试点工作,万一做砸了怎么办?”该主任只是笑笑。上任伊始,该主任雷厉风行,机构调整,提倡企业文化。将信息中心划分为综合科、软件科、信息科三个科室,实行项目责任制,彻底扭转了以前“一杯清茶一支烟”的机关老爷作风。由于该主任是文科出身,以综合科为“大管家”角色,来统领全中心的文化建设,譬如建立《信息人》杂志由各科室轮流编制、以更好领会文化精神等等。很快,该中心就在全国各省厅中成为佼佼者。 业绩上升,该主任一直在向国家相应某部上爬,由于其站的队列得当,很快经活动成为某部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但事有不巧,在刚上任不久,其靠山退居二线,看看短期内前途无望,其又重新回到省厅。但这时,该省厅信息中心主任一职已经由原副主任补缺,该副主任一扶正,立刻进行了大的调整。由于其是工科出身,将软件科奉为龙头,鼓励多开发软件,综合科则缩编为一个综合组,做一些传递文件、编发通知等粗浅工作。该中心的企业文化也变为关注利润、关注研发价值。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主导企业政治的核心人物的转变,引发了企业文化的转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企业政治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其中,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有三点: A.工作目标的趋同性 在任何企业中,企业家依托于企业文化,来实现其企业政治目标。这是由于企业政治的难以言传,需要通过冠冕堂皇的企业文化语言,来引导职工向企业家预想的目标方向努力,实现二者在工作目标上的趋同性。当然,这一企业文化语言往往很有鼓舞力,都是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的目标趋同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就是企业中的党委。几乎每一个上规模的企业都设有党委,企业通过党委,上可以与地方政府实现对话和沟通、方便办事,下可以借党委来进行内部人力思想的整合。 B.管理职能的兼容性 企业文化无论是一种实践还是理论,都很难与企业政治分开。因此,可以将企业政治看为“硬”文化,企业文化看作“软”政治。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同样具有经济管理职能。例如,在企业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实现企业政治的保障,往往借助咨询公司或管理软件的作用。如果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或管理者之间不和,便会导致推诿、踢皮球等现象发生,长此以往企业便渐渐失去竞争力。这时,企业领导往往会将企业文化向企业的短板上引导,以营造出企业需要咨询公司或某管理软件的效应,如ERP、BPR等,通过引进BPR软件实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从而扩大己方实力,削弱反对势力的力量。 C.实施方法的互补性 企业政治的实施方法有其意会的性质,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有其言传的性质,二者的力量往往形成一股合力,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上例中,如果企业确定要借助管理软件的作用来实现企业政治目的。那么,能够看到这一点的软件供应商,就会为企业营造一个合理的书面理由,而企业领导也会借助变革需求等理由来进一步实施,而实质往往是企业需要一个政治斗争工具,以巩固一方的强势地位。 2.企业政治决定企业文化 企业政治对企业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在国内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或主管部门以会议、文件等形式,展开学习某某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事情,例如学习GE、三星、海尔等等。但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企业并未因学习而使本已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走向良性。那么,经验为什么难以被成功移植呢?因为各企业之间的环境因素不同,企业文化作为这一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要素就是企业政治。 企业政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应大于二,发挥“杂交”优势。强有力的企业政治同样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论述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关系的时候,要了解到企业政治其实是企业文化的人际化反映,区别仅在于是好的企业文化,还是不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说,高明的企业家有高文化,低劣的企业家有低文化,需要企业家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政治手法。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首先要正确看待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其轻重利弊,其次选择适当的方式去化解和利用。 3.企业文化是企业政治的反映,并对企业政治有巨大的反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巨大而无形的“磁场”,强化企业政治的功能。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在企业文化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例如,一个新进入企业的职员,无论是普通职工,还是企业外聘的管理层,在上岗培训时接受企业主张、企业规章等企业文化,如果仅仅看做是企业的描述性文字,就会陷入浅薄中。因为每一个文字都几乎渗透着企业政治的意味。新员工不仅要从上岗培训中把握企业政治,更要从各个侧面敏锐地把握企业政治,例如企业的历史、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和部门各种关系等等。因为,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可能远远超出了该行业的深度和广度。表面上看,这些都与管理技术无关,但却又休戚相关。 于是,我们看到,能够把握公司政治的中国式管理者,几乎一致地摈弃了昔日精英的孤傲。在做事上是专家,可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在做人上,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往往权位越高、职责越大,越一团和气。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和门口的保安对待来客的态度的反差。 企业政治和企业文化的纠纷 1.利益的纠纷 企业的任何政治,无一例外都和利益相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得利益者要设法保住利益,挑战者要夺取利益,在这里,“利”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对于企业领导人,利益的分配往往涉及其地位的变更,由于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这个地位是不容侵犯的,许多企业利益纠纷的根源就来自企业政治触及核心地位的争夺,从而形成可能成为被政治或者被主导权打倒的人或派别。而如果一心扑在利益的分配上,企业中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占有利益,就往往会由于利益分配的失策,造成鸡飞蛋打一场空,甚至“掉脑袋”。儒学文化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2.关系的纠纷 在企业政治中,对于企业内部,如果超越了公司中政治的层级,去拉帮结派,往往会陷入公司内部的关系纠纷中。对于企业外部,与政府的关系应保持适当距离。政府意味着资源和脸面,太近了容易随时砸伤自己的脚,太远了又脱离了主管部门的视线,容易引起关系的摩擦、纠纷。 引起关系纠纷的另一个因素是企业忽视了自己的根本,只顾追求一个好的政治宏观环境。仅靠关系永远不能长久,只有靠自己的机制和努力,心思必须放在主业的根本上来。在这个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也是一个对企业家政治智慧、个人操守、原则性、灵活性的综合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