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在除掉白起后,命郑安平为将,代白起去邯郸。郑安平是魏国人,是范雎的挚友,为范雎举荐,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在邯郸战场,多为白起旧将,不听从郑安平的指挥,秦军被田单和来救的信陵君、春申君包围分割。郑安平被围,无人去救,被迫降赵,几支秦军也先后被歼。至此,魏冉、白起系统被昭王全部消灭。 昭王五十二年,与范雎交厚的另一位秦国重臣,河东郡守王稽被指控有通敌嫌疑,被昭王处死。举荐王稽和郑安平的范雎负有举人不当,与王稽郑安平同罪的责任,被迫自杀。昭王消灭了秦国的最后一位权臣。此前,昭王压制魏冉与白起,多让范雎出面,秦国百姓对范雎很怨恨。范雎死后,秦国百姓皆夸昭王圣明。 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七十三岁的秦王稷去世,子安国君柱即位。 昭王在位的五十五年,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昭王朝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成功,秦国就不会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成功。昭王朝打下的坚实基础使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在昭王朝的五十五年时间里,宣太后、魏冉和秦昭王运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灭亡了义渠和西周国,严重地削弱了六国的实力。 秦昭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秦国号召秦燕赵韩魏五国攻齐。昭王二十三年,燕国动用了全国的力量,为主力军,以乐毅为五国联军统帅,攻破齐国。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两个据点。秦国占据了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城市陶。后来,虽然由田单复国,但齐国遭此严重打击,被挤出了强国的行列。 昭王刚即位时,楚国的楚怀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对秦国的威胁很大。宣太后先与楚国结盟,引得齐国联合韩魏攻楚,秦国也趁火打劫。昭王八年(公元前299年),宣太后和秦昭王将楚怀王诱骗入秦。昭王十一年,楚怀王死于秦,楚国的国势日衰。昭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都鄢郢,夷陵和竟陵之间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南郡。白起还攻占了洞庭湖附近的广大地区。楚顷襄王被赶到千里之外的陈。白起攻楚一役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汉中、商於和巴蜀地区的长期以来的巨大威胁。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与赵国发生了以长平为主战场的河东大战,两国的国力都遭到了很大的削弱,但秦国的战争恢复能力比较强。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王挑动燕国与秦国夹攻赵国。燕国派六十万人攻赵,虽然被赵国击败,但赵国也损失不少。经过这两次大战,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燕国在燕昭王变法图强后,国势一度很盛。但在与秦国联合攻击齐国和赵国后,燕国的国力一损再损,不复燕昭王时的强盛。 韩魏两国屡屡遭受秦国的攻击。魏冉和白起攻魏攻取了六十余城。王龁占领韩上党期间对韩上党的战争潜力破坏殆尽。白起攻取了韩国最重要的两个工商业城市、冶铁中心宛和邓,韩国的军工实力受到很大削弱。白起指挥的伊阙战役,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华阳战役斩杀三晋联军十五万。韩魏在秦国的长期进攻下,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 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和昭王诱杀义渠王之后,攻灭义渠,最终解决了义渠政权对秦国关陇地区长达几百年的威胁。 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灭掉了西周国,挂名的周天子赧王去世。秦国向六国明确发出了统一全国的宣言。 经过昭王朝一系列凌厉的攻势,六国的实力都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只有赵国还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在昭王朝,蜀郡守李冰父子开凿的岷江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关中平原之外的第二个天府之国,成为支持秦国连年战争的经济基地。李冰还曾经受命治理沫水、邛水、洛水,对秦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秦国的农业经济实力大大强于六国。在昭王朝的兼并战中,秦国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推向占领地区,使被占领地的居民愿意归秦,为秦所用。荀子所说的战国兼并战易取不易守的问题被秦国很好的解决了,这也是秦国能最终统一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昭王朝前期,由于宣太后的政治设计,魏冉、芈戎、公子市、公子悝等人长期为秦国的将相。昭王朝中期,在魏冉的提拔下,白起成为秦国最有影响的军事将领,白起对魏冉等人和分封制度非常支持。这些人都对分散国家实力的 封君制度感兴趣,对昭王的中央集权很抵制,是国家统一领导权的严重威胁。昭王在艰难地熬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影子国王生涯后,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实权,打破了宣太后当初设计合理但后来却成为秦国政治紧箍咒的兄终弟及制度。并且在深明大义的母亲宣太后的配合下,解除了魏冉的威胁,在法律上取消了公子悝的太子地位。昭王利用范雎对白起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后,拔掉了秦国统一王权的最后一个障碍白起,掌握了军权。随后,昭王又亲自除掉了因与白起集团斗争而受到重用的范雎集团,没有把这个问题留给下一代秦王。蜀国在被秦惠文王占领后,一直图谋造反。在秦武王突然死去后,在宣太后和惠文后的争斗中,蜀国支持惠文后,一度有复国的迹象。秦昭王连续杀死两位蜀侯,才稳定了蜀国的局势。后来,昭王撤消蜀国,改为郡,由秦中央直接任命官吏为蜀守,将秦国统一战争的战略基地蜀牢牢地控制在秦中央的手里。秦国在昭王手里被改建成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使秦国的组织结构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 昭王不仅在国内外的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对王位继承这一关系到秦王朝稳定的重要问题做了明确地安排。 昭王的儿子 安国君柱被立为太子。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王位继承人,甚至得到了宣太后的认可。 安国君立的继承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也就是异人,人物突出,得到了昭王的认可。昭王希望柱和子楚中能够完成自己未竟的统一大业,昭王希望他们就是自己在有生之年亲自选定的统一六国的人。柱和子楚本来可以成为统一六国的秦王而为万世景仰,但由于另一位政治强人吕不韦的出现,才使这一殊荣为秦王政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