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年终的这天,A厂B分厂厂长张华站在正紧张施工的办公大楼的工地上沉思。几年来,B分厂在他的带领下,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他刚刚得知两个小时之前结束的评议会上,却受到了一些议论,尽管只是个别人,是大家对自己有误解和看法,还是自己真的出毛病了,还是个别人故意泄私愤……总之,此时此刻的张华已陷入极度伤感之中。 B分厂概况:B分厂组建于1982年,是由A厂下属配件车间和组装车间合并而成,主要担负A厂主产品的组装工作。B分厂在岗员工近500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量设备从国外引进,制造能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张华及其分厂领导层 1962年张华出生于H省Z市,1977年高中毕业后下乡,1979年知青大返城之后便顶替母亲进了A厂,在A厂从学徒工干起,历经了多个工作岗位,由于好学肯干,表现出色,1982年便由普通工人踏上了管理岗位,当时只有20岁。1984年通过成人高考,1987年毕业回厂后,先后多次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995年被A厂聘为B分厂副厂长,1997年聘为B分厂厂长,是当时A厂为数不多年轻的“副处级”。张华精力充沛,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蓝色工作服,然后到分厂各个工序转一遍。分厂上下都觉得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说到分厂领导层,张华一脸伤感,上任之初,他曾想方设法与领导和管理层沟通,但时好时坏,张华只叹: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最令张华头痛的是四个副手中,除一人工作努力外,其余三人实再难以调摆,赵副厂长,常以“元老”自居,当年曾与张华竟争分厂长这个位置败下阵来之后,从那时起就没有与张华“友好”过,常常把他所处的位置作为一关,向张华发难;李副厂长由总厂安排过来,对此,李副厂长极感委曲,认为自己工作有能力却被发落,本应重用,却把自己甩在这个位置上,一肚子气不知往何处出,因此,工作打不起精神,因也是快50岁的人,张华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吴副厂长是从外单位调入的,尽管比张华小两岁,但自认生不逢时,兴趣来了干一点,没有兴趣就什么也不管。对于分厂领导层中存在的问题,张华多次向总厂头头反映,但总难以提上议事日程,一拖就两年了。 这样加剧了班子间工作的不合协,因而在这样的背景,张华是上串下跳,左推右挡,B分厂工作也还算得以正常运转,不到四十岁的张华,目前头发已是黑白分明了。 在领导班子存在问题的同时,近年来,张华厂长已开始觉察到B分厂松散的管理和凝聚力弱化的问题,各部门管理人员难以激发起工作热情,尽管近年内管理人员的工资一加再加,可他们认为还少了,工资已变成了福利而失去了激励作用,一些人只要一到岗位上就无精打采的,谈麻将的功夫有时比谈工作的功夫还多。 出路与对策 几天之后,经过反思,张华终于写了一份长达到25页的题为《我的反省——兼谈B分厂改革思想》的报告,准备提交总厂,在这份报告里,张华主要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了个人近10年的工作情况,尤其重点对这次评议所提问题进行了自我剖析,但象“班子不团结”等问题,张华实有委曲之感,现状如此能只怪自己吗,话虽这么说但自己作为分厂一厂之长应该是有责任的。 二、建议总厂裁减副职职数,根据目前A厂现状,在分厂设置副职实属多余,而且,副职聘任不是由正职所定,因此两者之间障碍较多,取消副职,减少管理层,消除不必要的内耗,分厂长直接管理到各部室,各部室直接对分厂长负责。 三、鉴于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而企业内部的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圈子里,因此,应该对管理层进行培训洗脑,更新观念。 四、考核管理人员要重在绩效,企业是讲究效益的,管理人员的设置是要成本的,即然设立了这一管理岗位,那么,就必须可看到实实在在的绩效,杜绝形式和虚化的考核指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请思考: 1、B分厂领导层症结在何? 2、张华如何摆脱目前困境? 3、对搞好B分厂你有何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