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想法,先树个靶子挂起来。若能引得各路质询,再做思考与总结。
企业管理有很多方法、理论,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管理者抑或是其它,头脑里都装着无数的Idea,瞅准时机准备适时往外抛。 但是,从笔者所接触过的人群来看,无论是老板,还是高管,部门经理/主管,还是幕僚、外部顾问/参谋,朋友,当然也包括自己,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时候,给出的解决思路和方案都不同。哪一个是更好的?--问题背后的问题:你的版本是哪一个? 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德鲁克说是创造顾问,某某说是客户价值,有人说是赚钱......--都没有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你认可的、指导自己和团队的是哪一个? 当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如书籍/报刊/杂志/培训/研讨/聚会...)接触新知的时候,如何同自己原有的思路进行整合?是不知不觉间做了掰玉米的猴子,还是坚守自己的“版本”,有序或是无序的实施“变革”? 万科在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谈了四点,其一,地产工业化、快速复制--标准化;其二,高效营运体系--流程管理;三,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向经营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监督;四,集权化的管控--执行与高效决策。而与此相对应的,顺驰之败,除了其过于政务政策过于冒险之外,在于疏松的运营管理,有法可依,但是没有有法必依、没有执行必严、没有必究,这是典型的片面追求速度而不追求运营质量的表现。 很早的时候《读者》上的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跑得快的前提是必须要跑得稳。或许顺驰应该向拿破仑学习,承认自己如果先订《读者》的话,就不会这样把自己贱卖。 而同样精于流程管理的华为,任正非则说,“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远比技术重要。没有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就形不成合力;没有服务,管理就没有方向。到底是实行对人负责制,还是对事负责制,这是管理的两个原则。我们公司确定的是对事负责的流程责任制。”更不用说世界EMS第一大厂商关于“系统=流程+表格”的论断。 在某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上,同样看到过关于Toyota和Honda两家企业关于流程和表格的记录,而在IBM,被收购也是有一套规范化的流程体系。 其实关于流程管理的理解,不需要太多说。说得太多,不认同的人终究不会认同,点一下,认同的人始终认同。套一句佛家的话,叫做,度与有缘人。 在我看来,流程管理的好处简要为三,第一关注目标,关注目标的内涵包括了以顾客为焦点,和MBO的方式,以及能够发掘员工的潜力;其次,他把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流程关联者解放出来,有了流程管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想未来的事,和想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具备可复制性;再者,奠定了管理的基础,仅界定结果是不够的,因为它不持久,在我看来,流程包括了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而万科则认为流程管理让他们大大减少了计划外的问题发生。 问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ISO9000这个曾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的东西,在中国却变成了婊子,这不是9000的错,9000只是提供一套思路、规范、线索,至于你要怎么看怎么做那是你自己的事。真正优秀的企业是注重流程管理的,9000是其中的一部分。
TOC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作为内部的管理者,还是作为外部人员在与企业人士交流的时候,他们谈到的问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他们所认为的“制约因素”,问题只在于没有提到系统的高度来分析、看待和处置。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说,“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而这块短的木板就是系统/流程中的“制约因素”。 反之说到职业人--我们自身的发展,社会要求“T”字型的发展,一方面是给自己的优势加分,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是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制约”的桎梏而向上发展。我们去选择去读研,是因为在我们认知的领域里需要它来为未来开路;我们选择去研修是因为工作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势力;我们不断地培训,也是因为我们需要或者需要我们有所改进......如此等等,无一不是。 我们都在不断地摸索、寻求自身、组织的“制约因素”,并且想要去改变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没有系统地认知和指导自己的思路,也没有很好的系统地寻求解决方案,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凭着感觉走,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 很好,或许在认识和拓展TOC的理论和实践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系统化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组织。 有句话说,“仅仅是节俭是富不起来的”,开源和节流是富起来的两个必要因素,一边开源具备前提,另一边却同等的流出,最终的结果绝不会好;而仅仅是缩减开支,不去开拓利润源,同样也只能瘦身。 向技术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说的是同样的道理。经营方向对了只能说具备了成功的可能,管理决定着失败的可能,在这里,TOC的目的在于提升有效产出,是开源,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方向在于“消除浪费”,是节流,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忽然间临到TPS却不知再说些啥,似乎说啥都是套话,足见认识之不深,又或许大家都知道,无须赘述.>
现下在己所想,是建构以这三者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其它皆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