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学媒体准备 2.1 辅助工具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在演讲中“看”的作用占75%,视觉对听众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制作胶片。在我们进行演讲时,使用胶片、道具、录像等辅助工具哪些益处呢? * 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果演讲时声音单调,那就立刻失去听众的注意力,即使演说者再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难以挽回败势。不过只要在胶片上加入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就可以在瞬间唤起观众,并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就象一道原本无味的菜加进了合适的调味品,就立刻变得美味了。 * 可协助听众了解我们传递的信息。话语并不是最有效传递讯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能用图片或照片来加以传递的话,效果就会更佳。比如直方图所表现出来的统计数据将能很容易地让人掌握其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 可加深听众记忆。对一般人而言,看到的事物比单单听到的事物更容易长驻心中,要是能做接触处理或是去操作使用的话,那就更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 可以带来欢乐和趣味。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以图形或照片方式表达,经过良好设计的辅助工具可以带给我们不少欢乐与趣味,尤其当把色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时,这种效果则更为显著。 * 另外还可以做一些提示卡,以便在演讲时给自己以必要的提示。 2.2 如何制作胶片: 辅助工具有很多,可以是胶片、录像带、VCD、图片、模型。下面我们主要讲一下如何制作能抓住听众目光的胶片? * 主题突出、内容正确。胶片的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因为胶片是辅助教学的,而不是发给听众的讲义。它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 内容和画面与主题契合。胶片要同时搭配各种非口语的材料,如图片、图形或照片等等,但一定要与主题相合。 * 文字简洁清晰、色彩鲜艳调和。 一张胶片不要挤入太多的字,一张胶片上顶多出现20到25个字。同一张胶片上出现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不要过于抢眼,应注意色彩的配合,保持一种柔和度。 * 方法:可以使用列举、比较、图表、数字等方法。有句话说:文不如数,数不如表,表不如图。 * 胶片复印时应尽量做到美观清洁,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重新复印使用。在有了新的或更美观的胶片后,要及时更换旧胶片。 2.3 其它事项 # 环境分析: * 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否适合演讲?技术交流等正式演讲最好不要放在卡拉OK厅这类的娱乐场所,以免听众的兴趣被其它事物所吸引。周围环境如何?有没有其它事物会影响到演讲?比如噪声。 * 有坐席、讲台、讲桌吗?我们的辅助工具如何放置?放置在哪里合适? * 听众的坐位是如何安排的?是否有利于交流?例如我们要开一个40人的技术交流会,但我们订的是一个100人的会议室,那我们就应该把50张椅子撤掉,以免听众坐得太散,不易于听讲。 * 通风情形。室内太热或太闷,听众会心烦气燥;太冷的话,瑟缩不适。如果关上窗户是否会通风不良,但打开窗户是否会有窗外的噪声影响听众听讲。所以最好要求听众来决定到底是关窗还是开窗。 # 教学器材: * 音响设备如何?麦克风是哪一种?有线麦克风的线有多长?音量由谁控制?效果好吗? * 有没有视听设备?如果有35厘米投影设备的话,投影胶片如何更换?是否有专人负责更换? * 有没有白板?如果有,白板笔写出来是不是清晰?否则就丢弃,最好用全新的白板笔。 * 有没有指示棒?没有的话,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起指示的作用? 提前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在演讲中记录客户提出的问题。 * 练习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要用的教学辅助设备,并确保正常,否则发生故障会让你很紧张的。 第三章 预演 # 预演的好处: * 使自己紧张不安降低; * 改善绩效; * 帮助我们判断时间是否会太长或太短; * 使内容能更加强化。 案例: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对事先演习抱着非常重视的看法。他把自己关在地下室书房长达三个月之久,学习演讲的技巧。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在达不到目标之前出来,他把自己的头发剃光。等头发长出来,德摩期梯尼走出地下室,成为一个造诣颇深的演讲家。当然我们现在不要求这样去演练,也没有这样的演练条件。那我们该如何进行演练? * 以严肃的态度面对 * 掌握及控制好时间。在演练时必须计算出它所占用的时间,再看看它是过长或过短。大部分演练都比正式发表时要快,正式发表的时间比演练要多出25%—50%。 * 部分演练。如果时间不够,就应该只针对一些重要部分进行演练,如开场白、结论、关键处或特别困难的地方。 * 要认真准备,多次演练。至少四次。 * 演练的听众。 最后一次演练的时间,越近越好。 第一章 精彩的开场 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开始时就要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话题上,这就需要有个精彩的开场。在现代社会里时间很重要,因此我们不要在开始说太多的废话,简单地表示问候、自我介绍之后,就直接进入主题,介绍本次演讲的大纲,并征求听众的意见从而能及时调整内容。总之开场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 开场时我们还要注意最前面30秒不用媒体辅助。我们不要一站上讲台,就急于打开投影仪。因为灯光一打开,就会把听众的目光都吸引到最亮的灯光上,而忽略了演讲者本身。因此上台后,不要急于打开投影仪,要一切都准备好,胶片放置正确后,开始用到胶片时再打开投影仪。 第二章 调适心理 演讲心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其二是引起听众兴趣。我们都有过第一次上台的经历,体验过紧张、不安、怯场。就象以前首次做技术卡拉OK,有的学员紧张得将胶片都放斜了,明显看得出他的手一直在抖;有的学员紧张得一直低着头看胶片,好象“俯首认罪”;有的学员摸鼻子,有的学员语速过快,恨不得赶快结束;有的人颠三倒四,有的人声音发抖,有的人动作笨拙,有的人搔头摸耳,有的人卷衣角,有的人抹发梢,总之各种紧张的现象都有。恐惧心理产生了超常压力,从而抑制了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样的降低上台压力的措施? * 假想自己成功时的景象。有些运动员如长跑好手或是跳高选手等,在正式开始比赛前都会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想像成功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境遇,籍以享受其中的甜蜜滋味以达到舒缓压力的目的。 * 此外我们可以想像对方是一般人物,这里有一个上台的密诀:就是把下面的人看成一堆白菜。自我暗示方法虽然简单,但运用得当,确实有效,能使演讲者立刻“热起来”,也能立刻“冷下去”,心理学上称为“短循环反应法”。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出错的”、“潇洒在去表达吧,我能成功”等。 * 事前充分准备,要打有准备的仗。像以前学员技术卡拉OK之所以紧张,大部分是因为对内容不熟悉。要对演讲内容非常熟悉,这样演讲时才会不用担心不记得,担心自己中途卡壳,一担心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就会紧张。 * 早睡早起,保证有充沛的精神。 * 演讲前15分钟先做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 * 上台前摄入适是量饮料,但勿喝冰水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备一小杯白开水或淡茶水,吃几片梨子或苹果,但不要喝桔子汁等含糖量高的饮料。茶水、饮料、含酸的开胃食物,可使身心爽快、轻松。 * 提前到会场,把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提前到会场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检查一下仪器设备有没有问题,笔能不能写出来,麦克风音质好不好,器材有没有少,会场环境如何,或者还可以和提前来的观众交流,先营造一种易于演讲的气氛。如果赶着点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匆忙,而且会很多顾虑,担心这担心那。 * 大声开头。一开始我们演讲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开头,让别人知道你很自信,也让自己感觉很自信。 * 目光扫瞄全场,微笑、定位。上台后,不要急于开始讲,容易给自己制造紧张情绪。先让自己完全镇定下来,慢慢看一遍全场的观众。 * 伸懒腰,祷告 * 精神歌曲。 * 自我安慰:“唉!刚好又开始紧张了。如果个人对于在众人面前亮相已经完全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感觉与反应,那就完了。幸好,今天还是会紧张,心跳不停,真是好极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上台都会有紧张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谁都会有,紧张是人类的通病。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令人吃惊的是:约占40%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是最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前讲话。而死亡排在第六位。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成功演讲家在他们刚开始时也象我们一样怯场,马克吐温第一次演讲时口中象塞满了棉花,脉博快得像争夺田径赛跑的奖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被誉为“世纪之演讲家”的英国首相温斯邱?吉尔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块厚九寸的冰疙瘩。我们可以看出成功演讲者就是在多拥有几次怯场的经验后使紧张的心态缩小到最低程度,不至于外露。 案例:美国某年轻议员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经验的议员请教时说:“我在演说之前,心里老扑通扑通地跳,这是否正常?”年老的议员则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要说的话进行着认真的考虑,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也难免会出现如此情况。” 我们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我们希望成功,想表现得出色,也证明我们的肾上腺功能正常。如果不紧张可能就是我们无心求胜,这样反而会带给我们更大的风险。再加上听众与我们有一段距离,他们不会看到、也不会听到我们急促的心跳。因此坦然、勇敢地上台吧! 案例:日本演说艺术界居于首位的“演说名人”德川梦声先生曾经讲过一段话“上台发表演说之前,无论任何人,都会感到紧张,都无法镇静下来。你也许会问:“‘唉!像你这样身经百战,见过了大大小小各种场面的职业演说家,还会紧张吗?’像这种问题,我不知被问了多少次了,但是,我可认告诉你们,无论是怎样熟练的老手,也无法完全不紧张,因为,不管演讲或座谈,总是得开口,这就必须认真地去做才行。” |